
环境监测站站房设计原则.pdf
6页站房设计原则:主体建筑物由仪器间、质控间和生活用房组成外部保障条件(四通一平)引入清洁水、通电、通讯和开通道路,平整、绿化和固化站房所辖范围的土地从而建设适合水质监测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房屋及室内设备设施,用于放置监测设备、水处理设备、供电设备等,由空调( 2 匹以上) 、洗手池、超标采样装置、蒸馏水装置、仪器柜、稳压电源、UPS 、电源防雷器、发电机组等设计依据站房建筑设计参照《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科学实验室建筑规范》 (JGJ 91-9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给排水设计站房建筑设计参照《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科学实验室建筑规范》 (JGJ 91-9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 (GB 50343-2004) 中的相应要求 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 (GB 50343-2004) 中的相应要求结构要求A.站房使用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墙体材料应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要求壁挂仪器墙面垂直承重 >120kg/m2,房顶应具有隔热、 防水的能力, 耐久年限为 50 年。
B.站房地面的高度: 根据当地水位变化情况而定, 站房地面标高 (±0.00)够抵御 50 年一遇的洪水易受洪水浸入的地方可以考虑采用高架式站房C.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对站房进行抗震设计D.站房内使用面积在 40 m2以上, 宽度和长度均不能小于 4m;标准站站房除仪器间外,可加设实验辅助间,站房应封闭,并确保防尘、防水、防鼠E.室内净空高度以方便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维修为准,不低于 2.8 m F.站房室内地面铺设防水、防滑地面砖,应预留排水沟和地漏,地面以下安装直径在 75mm 以上的排水管,管道尽量避免弯曲并且保持通畅G .质控间设有实验工作台,备有上下水、洗手池等H.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供电电源使用 380 V 交流电、三相四线制、频率 50 Hz,电源容量要按照站房全部用电设备实际用量的 1.5 倍计算在仪器间内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配置专用动力配电箱I 站房仪器间室内地面防水、 防滑,铺设地面砖, 站房地面向有排水孔的方面有一定的坡度同时仪器固定架附近设有排水沟(深度 150mm ,宽度 150mm )和地漏,可使室内积水排出仪器间内清洁水源采用自来水,管道接口(DN20 ) ,并装有截止阀。
不具备自来水的地方将考虑打井(加过滤设备)或增设水处理装置房内有实验工作台(桌) ,台上用于日常摆放便携仪器等功能,台下有工作柜,便于放置试剂房内备有上下水、洗手池等站房接地:在站房建设时同步考虑站房接地系统,在站房内设有接地的地线端子排站房平面布置图站点标识设计站点的标识材质、形状、大小、外观、信息,提出制作与施工要求根据水质监测的需要,在水质监测站点设立站点标识,注明站点名称、功能、设站日期、监测管理部门等信息配电要求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供电电源是交流 380V 或 220V, 频率 50HZ, 容量 >15KW ;A 供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的电压降小于 1%;B 电源线引入方式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穿墙时采用穿墙管-施工参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 -2002)C 电源引入线采用经过国家检定的合格产品D 设置站房总配电箱, 箱中有电表及空气总开关 在总配电箱处进行重复接地,确保零、地线分开,其间相位差为零;并在此安装电源防雷设备参见如下实物照片:E 根据仪器、设备的用电情况,在 380V 供电条件下总配电采取分相供电:一相用于照明、空调及其他生活用电(220V) ;一相供专用稳压电源为仪器系统用电(220V) ,另外一相为水泵供电( 220V ) 。
同时在站房配电箱内还保留一到两个三相( 380V )和单相( 220V )电源接线端子备用F 在 220V 供电条件下总配电采取分路供电G 用电量:①仪器设备及控制用电为单相 (220V ) , 1 路 2KW (TOC ) , 1 路 3KW(其他仪器);②仪器间空调及站房照明、生活用电为单相(220V ) :3KW ; ③水泵用电一般也为单相( 220V) :1~2KW 如有其它用电需求,可适量考虑增加供电能力H 站房仪器间照明达到 250lm (至少配备 40W 日光灯 4 盏, 采用节能灯具),且照明灯应配有控制开关; 在空调安装的就近位置配备专用空调插座;同时在非仪器、设备安装墙面(距地面高 250 )设有 2 ~3 个 220V 多用插座,方便临时用电I 电源动力线和通讯线、信号线相互屏蔽,以免产生电磁干扰J 注:以上走线均要走暗线防雷接地要求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参考规范《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2887 -89)《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 -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95)《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A173 -199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GB3482 -3483-83)《交流无间隙避雷器》(GB11032 -89)《建筑防雷》(IEC1024-1:1990)《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 (IEC1312-1:1995)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基本内容A.建筑物雷电入侵防护建筑物依据有关标准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设置独立避雷针的方式。
B.电力线雷电入侵防护:由于站房电力供给多是由架空线路引入的,对于站房电源系统的防护重点是总配电系统采用雷击电源保护器组成多级保护对配电系统进行防雷保护C.通信线路雷电入侵防护在无线通讯设备与控制柜连接线路上安装串口防雷保护器D.接地系统①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共设两种地线:电气接地、仪表接地、避雷带接地;独立避雷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电气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4 欧姆;仪表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1 欧姆;若电气接地接地与仪表接地接地共地则接地电阻小于 1 欧姆;在站房仪器间内适当位置设置电气接地接地排和仪表接地接地排;在适当位置设置接地电阻检测箱②均压等电位连接站房建设时,将站房基础、底部圈梁焊接在一起,构成屏蔽网,并与接地装置相连,构成均压等电位体;在仪器间适当位置设置等电位接地排其它要求A.站房内安装的冷暖式空调机必须安置在仪器柜的一旁,勿使空调正对着仪器吹送 所安装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即当发生停电并恢复供电后,空调能够自动启动工作, 并按停电前所设置的温度等工作状态运转,使站房温度能控制在 25 ℃±5℃相对湿度控制在 80%以下,空调的室外机要进行防盗、 防雨处理。
B.站房装有报警式防盗门,窗户安装防盗网,并配备防盗、防火装置C.站房应安装有排气风扇 , 排风扇要求带防尘百叶窗站房开孔A.站房窗玻璃上根据需要打孔,用于安装排气风扇B.根据需要分别开电源引进孔、空调孔C.按图纸要求打 φ100mm 的圆孔,用于给水管道的输入口水的要求A.上水:监测仪器站房内需要引入自来水上下水管,水压要≥1.0MPa,水压不足加管道加压泵, 不具备自来水可使用井水或者用抽上来的水进行深度净化,但需要在距离地面 2.3m 的地方建水箱和液位控制设备, 水箱容积为 2m3 左右B.下水:设置排水系统,仪器排水和生活废水管道分开,排水点设在取水点的下游,距离大于 10m 站房内洗手池的下水管道通往市政排污管道,与上述管道分开C.站房采水设施、 采水装置应与站房建设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同步使用D.站房建设时必须同步考虑采水方式(栈桥式、浮筒式、直埋式等)同步建设E.样品水:采用自吸泵将被监测水样采入自动监测站站房内供仪器进行分析采水管路室外部分采用护管直埋或地沟铺设方式,埋没深度在 50CM 以下F.采水管路进入站房的位置靠近仪器安装的墙面下方,并设 PVC 或钢保护套管( DN150 ) ,保护套管应高出地面 5CM 。
G .站房外区域有雨水排出系统,避免站房外地面积水防火和防盗设施设计方案参考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 修订版)《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15 -23-199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16 -92)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防盗设施A.安装合格的防盗门产品;B.安装红外探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