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归纳.docx
54页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战争的学问规律 背景(国际与国内 ;历史与现实)过程(爆发、阶段、结果)影响(参战国、地区局势、世界局势)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动荡担心的世界 1、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进展快速?(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 ——资金(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 ——原料(3)后起之秀,易于采纳新技术和新设备2、目的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3、手段:(1)谈判和幕后交易,纠集军事集团(2)扩军备战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从三大冲突的对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大冲突:英德冲突、法德冲突、俄奥冲突 进展为 两大集团:同盟国:德意奥 协约国:英法俄1、法德、英德、俄奥之间冲突的核心是什么?法德冲突的核心 ——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英德冲突 ——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冲突)俄奥冲突的核心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1)同盟国集团: 1879——德奥同盟;(2)协约国集团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头显现两大军事集团相持) 1904——英法协定; 1907——英俄协定(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三.“巴尔干火药桶 ”〔一〕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缘由 1.战略位置重要 2.民族冲突激化 3.列强的争夺〔二〕萨拉热窝大事〔1914 年 6 月 〕——一战的导火线四、一战的爆发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一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由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1. 萨拉热窝大事 ——导火线2.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 ——详细缘由3. 列强间冲突的激化 ——主要缘由4.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进展不平稳 ——根本缘由1.为什么要打?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畴的斗争变得空前猛烈;2.为什么能打?1)20 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 2)20 世纪生产力的快速进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质和技术基础;第 2 课旷日长久的战争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供应了必要的物〔一〕一战爆发的标志—— 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二〕三个阶段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疆 英法←→德 第一阶段 〔1914 年〕 马恩河战争:时间: 1914 年 9 月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毁灭法军主力的方案失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其次阶段 〔1915-1916 年〕 凡尔登战争:时间 :1916 年 2 月至 12 月 兵力 :一百多个师 伤亡 :七十余万人结果 :虽未决出胜败,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 ,开头走下坡路;此战争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索姆河战争:时间: 1916 年 6 月下旬至 11 月 兵力: 153 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第一阶段 〔1914 年〕 东普鲁士战争 (东线形成相持局面)其次阶段 〔1915-1916 年〕 1915 年德奥击败俄国(德国方案再次落空)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三〕终止标志—— 1918 年 11 月 11 日停战协定签署1、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长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长久的缘由: A 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攻击人员; B 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证才能低; C 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长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A 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仍占有宽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 长期作战;B 同盟国就相对较弱;第 3 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战争双方阵营的变化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1892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 . 2.1904,1907 年英国与法 ,俄签订协约(协约国集团最终建立两大军事集团相持最终形成)3.美国参战 〔1917 年 4 月 〕 4.中国参战 〔1917 年 8 月 〕 5.俄国退出 〔1918 年 3 月 〕《布列斯特和约》中立使美国获得实利,那美国为什么要参战呢?⑴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急; (争夺拉丁美洲)⑵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⑶德国实施“ 无限制潜水艇战” ,击沉了多艘美国船只;⑷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美国担忧自己利益因协约国实力减弱(美担忧俄退出一战)而受到 缺失;1917 年 4 月美国借口德国实行“ 无限制潜水艇战” ,向德国宣战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参战会给世界大战带来什么变化?)(1)第一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救济;(2)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庞大好处(3)美国参战,影响了很多其他“ 中立” 国家;二、同盟国的崩溃1、德国的垂死挣扎 ------西线战争 2、协约国的反攻 -----同盟国瓦解(1)1918 年 7 月——协约国反攻(2)1918 年 9 月——突破德军“ 兴登堡防线”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3)1918 年 9 月底 ——保加利亚投降(标志:同盟国开头瓦解)(4)10 月土耳其投降(5)11 月初奥匈帝国战败投降3、1918 年 11 月 11 日 ——德国签订投降协定 标志: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失败的缘由〔一〕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二〕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三〕内部冲突尖锐 〔四〕国际力气对比不利于同盟国第 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引发了欧洲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欧洲在国际金融中的位置下滑;〔二〕显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 〔三〕欧洲中心格局动摇 ,摧残了四大帝国 〔四〕美国实力巨增 : 取代欧洲经济统治位置,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五〕日本获得进展和扩张的良机(六)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进展;国际联盟的显现一战后,美国为什么会快速崛起?缘由: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供应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进展; 表现: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头 从伦敦转向纽约;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 〔二〕客观上提高了妇女位置 〔三〕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开头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四〕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的抱负和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其次单元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 1 课 巴黎和会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就 ”目的:打破英法妄想私下瓜分世界的妄想 向英国海上霸主位置发出挑战 利用经济优势扩张 抵消军事劣势,发挥经济优势,谋求世界霸主位置 减弱英国殖民帝国的位置 利用提倡者的位置,攫取该组织的实际领导权参与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权 英国:爱护世界霸权(1)稳固自己殖民霸主位置(2)尽力爱护在东亚地区的既得利益(3)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 法国:严格制裁和防范德国,树立欧洲大陆霸主 日本:巩固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时间地点: 1919 年 1 月在巴黎凡尔赛宫 2、参与国家: 27 个战胜国(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3、会议的操纵者:英、美、法 4、各战胜国的目的 5、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6、巴黎和会上的斗争:德国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1)巴黎和会上争辩的焦点是什么 . 如何处理德国2)在处置德国问题上法、英、美各有何方案 . 法国:严格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英国:反对肢解德国,阻挡法国称霸欧洲,联合美 美国:反对肢解德国但主见给法国的确的安全保证 3)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山东问题的由来 1)一战期间,日本占据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国拒绝建立莱茵共和国的提议“二十一条 ”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2)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要求把山东权益合法化 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二.《凡尔赛和约》 ——对德和约( 1919.6)(一)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3.德国舍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4.限制德国军备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二)评判(1)性质: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非常苛刻的和约(2)影响: 1.临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初步建立战后国际新体系;2.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报仇心情,埋下了产生罪责的种子;如何懂得《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责的种子?(1)德国投降是为了得到风光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残 酷的掠夺和严格的制裁(2)对德国新政府、军队和人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必 然会引起社会性的普遍报仇心情;(3)在德国这样一个军国主义颜色深厚的国家里,报仇 心情将成为产生战争罪责的种子;第 2 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 对奥地利和约 《圣日耳曼条约》 1919.9 对保加利亚和约 《纳伊条约》 1919.11 对匈牙力和约 《特里亚农条约》 1920.6 对土耳其和约 《色佛尔条约》 1920.8 《洛桑条约》 1923.7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固性 实质: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 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积极影响:A.使帝国主义冲突得到临时缓和,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固时期;B.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形式调整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C.肯定程度上考虑到民族愿望(民族自决)体系隐含了四大冲突,是脆弱的不稳固的;①胜国与战败国的冲突:处置德国,使报仇心情扩散 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冲突: 意大利领土要求没有被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