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透镜及其应用一章分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473851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透镜及其应用” 一章分析一、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原《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的比较现《课程标准》小的课程H标与《大纲》中的教学H标相比,知识H标有所降低,但能力FI标、意识FI标提高了1.原《大纲》中的教学Fl标与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Fl标1)原大纲中本章的教学H标:透镜凸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及这些像 的特点,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凹透镜知道:凹透镜的发散规律(2)现课程标准中本章的课程H标:透镜凸透镜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了解: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 了解:眼睛和眼镜%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凹透镜认识:凹透镜的发散规律2.两种H标的比较分析与《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有三处不作要求,如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 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判 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还有将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及这些 像的特点,降为知道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由原来的“知道”降为现在 “了解”层次,而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指导性学生实验,现改为探究性的学生 实验能力方而比《大纲》小的要求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也高了, 明显地体现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 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 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 神二、 本章教学的重点及难点1. 重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透镜对光的作用 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对于探究性活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本章教学重点,重点应解决如何探究,如何发现 问题、探究问题、归纳结论、评价等2. 难点“平行光源”的解决是做好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关键,所以是教学中的难点 另外,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如何写探究报告,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三、 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从教科书小的五节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展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有些 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对教科书的这些内容,教师可按教科书讲, 也可自主选教材,尽情发挥。

      有些内容教师不必担心学牛学不会怎么办,《课程 标准》把这些知识内容作为载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 敢于创新等能力的H的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吋间内塞给 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 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如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可 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搜集各种形式的信 息,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儿个相关的小课题让 学生去做调查研究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和照相机的原理后,可让学生调查 商店中各种照相机的价格和功能,并分析它们的关系从课程H标的分层看,分为知识与技能戸标,过程与方法FI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H标教学要落实好这三种H标,必须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弄 清关系,教师才能研究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每一节课,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有针对 性地备好提问、引导、组织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要求,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的学习,经历的大过程如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知识 与技能的探索过稈•,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学习 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 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 地常握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然后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初步领焙 和形成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学循环。

      然后这些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乂促使学生进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乂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 因此这三者乞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知识与技能是实施探究过程获得方法的载 体;过程与方法是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营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探索 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显然在每一个循环中,过程与方法处于知识、技能与情感、 态度、价值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使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 是施教的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最终H标——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实现渠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