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地质问题易发程度分级、报告编写要求.pdf
7页17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环境地质问题易发程度分级 各类环境地质问题易发程度分级见表D.1D.18 表D.1 滑坡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形坡度大,活动构造发育,岩土体结构软硬互层,节理发育,降雨量大, 滑坡发生 频度高,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强烈 中等 地形坡度中等,活动构造较发育,岩土体结构软硬夹层,节理较发育,降雨量中等, 滑坡发生频度中等,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中等 低 地形坡度小,活动构造发育弱,岩土体结构单一,节理发育弱,降雨量小, 滑坡发生 频度小,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弱 表D.2 崩塌(危岩体)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形陡峭,活动构造发育强,岩体节理发育,土体结构软弱夹层发育,降雨量大,崩 塌发生频度高,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强烈 中等 地形坡度大,岩体节理较发育,活动构造发育中等,土体结构软弱夹层较发,降雨量 中等,崩塌发生频度中等,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中等 低 地形平缓,岩体节理发育弱或不发育,土体结构单一,活动构造发育弱或 不发育,降 雨量小,崩塌发生频度小,人类活动(切坡、开挖工程等)弱。
表D.3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形成区松散岩土物数量大,流通区为切割较深的冲沟或陕长河谷(10km以上),堆积区 地形开阔平坦;活动强,频度高,地质构造发育,断裂较密集, 降雨强度大 中等 形成区松散岩土物较发育,流通区为切割的冲沟或河谷(5km 以上),堆积区地形较 开阔平坦;活动强,地质构造较发育,有深大断裂,降雨强度中等 低 形成区松散岩土物量少,流通区冲沟或河谷不深、不长,堆积区地形不开阔;活动 弱,规模小,地质构造简单,只有小型断裂,降雨强度弱 18 表D.4 黄土湿陷与潜蚀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湿陷系数大于0.07,地形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地下水动力条件强,人类工程活动 剧烈 中等 湿陷系数0.03-0.07,地形条件一般,植被覆盖率中等,地下水动力条件中等,人类工 程活动一般 低 湿陷系数0.015-0.03,地形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地下水动力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 弱 表D.5 海岸侵蚀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入海河流泥沙量显著减小,人工沿岸挖沙严重,海滩植被破坏严重,自然条件(潮 汐、海流和波浪)作用强烈海岸侵蚀与淤积速度快。
中等 入海河流泥沙量减小,人工沿岸挖沙较严重,海滩植被破坏中等,自然条件(潮汐、 海流和波浪)作用强烈海岸侵蚀与淤积速度较快 低 入海河流泥沙量基本不变,人工沿岸挖沙影响小,海滩植被几乎没破坏, 自然条件 (潮汐、海流和波浪)作用影响小海岸侵蚀与淤积速度慢 表D.6 海岸淤积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入海河流泥沙量多,近海海地地形适合泥沙堆积,自然条件(潮汐、海流和波浪)作 用影响大,海岸或港口淤积速度快 中等 入海河流泥沙量中等,近海海地地形较适合泥沙堆积,自然条件(潮汐、海流和波 浪)作用影响较大,海岸或港口淤积速度中等 低 入海河流泥沙量少,近海海地地形不适合泥沙堆积,自然条件(潮汐、海流和波浪) 作用影响小,海岸或港口淤积速度慢 表D.7 河流塌岸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岸坡地形凸线型,岸坡形态及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差,岸坡坡度陡,河流冲刷作用强 中等 岸坡地形下陡上缓型,岸坡形态及物质组成力学性质中等,岸坡坡度中等,河流冲刷作 用中等 低 岸坡地形凹线型,岸坡形态及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好,岸坡坡度平缓,河流冲刷作用弱 19 表D.8 采空塌陷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表下沉量60mm/a,变形地形曲率 0.3mm/m2,开采深厚比80,地表存在塌陷和裂 缝,地表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明显。
中等 地表下沉量 20mm/a60mm/a,变形地形曲率 0.20.3mm/m2 , 开采深厚比80120,地 表存在变形及地裂缝,地表建(构)筑物有开裂现象 低 地表下沉量20mm/a,变形地形曲率120,地表存在塌陷和 裂缝,地表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明显 表D.9 水土流失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土壤分散性强,坡度大,植物覆盖率低,人类活动强,降雨量大 中等 土壤分散性中等,坡度中等,植物覆盖率中等,人类活动一般,降雨量中等 低 土壤分散性弱,坡度小,植物覆盖率高,人类活动弱,降雨量小 表D.10 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大型河流三角洲地区、海陆交互沉积,滨海平原第四系粘性土厚度 100-200m;具 有疏松的多层含水层体系或水量丰富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增加趋势;有厚 层软土,近5 年平均沉降速率 30mm/a;累计沉降量800mm 中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地区、海陆过渡相沉积,第四纪断陷盆地第四系粘性土厚度 50m150m;具有疏松的多层含水层体系或水量中等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趋 势平稳;有少量薄层软土,近 5 年平均沉降速率 10mm/a30mm/a; 累计沉降量 300mm800mm。
低 山前冲洪平原、小型山间第四纪断陷盆地第四系粘性土厚度 1.0mm/a 中等 有活动断裂通过,中或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强,地面地裂缝发育 中等,地表有开裂现象,无微地貌显示,房屋裂缝明显, 第四系厚度中等,有地下水 超采区, 平均活动速率 0.1mm/a1.0mm/a 20 低 有活动断裂通过,全新世以来有微弱活动,地面地裂缝发育弱,地表有零星小裂缝, 房屋未见裂缝,第四系覆盖薄,差异沉降小,非地下水超采区, 平均活动速率 0.1mm/a 21 表D.12 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质纯厚层灰岩为主,地下存在中大型溶洞、土洞或有地下暗河通过,地面多处下陷、 开裂,塌陷严重,地表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明显,上覆松散层厚度80m,地下水位变幅小 表D.13 水土污染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污染物种类多,污染源影响范围大,地下水位埋深浅,含水介质导水能力强,水力传 导系数高 中等 污染物种类较多,污染源影响范围中等,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含水介质导水能力较 强,水力传导系数较高 低 污染物种类少,污染源影响范围小,地下水位埋深深, 含水介质导水能力弱,水力传 导系数低。
表D.14 海水入侵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下水开采强烈,自然条件(潮汐、洋流)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大,海水持续大量 入侵,直接使陆地地下水咸化,矿化度大于 3.0 g/l 中等 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海水养殖等)中等,自然条件(潮汐、洋流)对地下水水位 变化有影响,海水入侵量较大,持续入侵,对陆地地下水影响较大,地下水矿化度 1.0g/l3.0g/l 低 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海水养殖等)少,海水入侵量小,间断性入侵, 对陆地地下 水影响较小,地下水为淡水,矿化度小于 1.0g/l自然条件(潮汐、洋流)对地下水水 位变化影响小 表D.15 石漠化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土壤质地以砂土为主,露裸岩石面积大,分布形态以面状和线状为 主,植被类型以疏草和疏灌为主 中等 地下水位下降中等,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露裸岩石面积中等,分布形态以面状和线状 为主,植被类型以疏草和疏灌为主 低 地下水位有轻微下降,土壤质地以粘土为主,露裸岩石面积小,分布形态以面状和线状 为主,植被类型以疏草和疏灌为主 22 表D.16 土地沙漠化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潜水位埋深大(一般5m),溶解性总固体(TDS)高(一般10g/l),裸沙分布面积 占 50%以上,积沙厚度10m。
风沙活动强烈,风蚀地貌发育植被盖度10% 中等 潜水位埋深中等(一般2m5m),溶解性总固体(TDS)高(一般6g/l10g/l),裸沙分 布面积 3050%,积沙厚度一般仅数米风沙活动频繁,流动沙丘、灌丛、沙堆与滩地 相间分布,丘间和滩地开阔,多为牧场植被盖度20% 低 潜水位埋深浅(一般2m),溶解性总固体(TDS)高(一般3g/l6g/l),裸沙分布面 积 10%30%,积沙厚度一般1m风沙活动明显,原生地表已开始被破坏,多风蚀 坡、坑、残墩,出现片状、点状沙地和灌丛沙堆植被盖度20%40% 表D.17 土地盐渍化易发程度分级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岩土体(沉积物)含盐地层或盐层出露面积大,潜水含水层透水层差,含盐地下水位 高,矿化度大,盐渍化范围大,不合理人类活动(灌溉方式、水利工程、耕种方式 等)影响大 中等 岩土体(沉积物)含盐地层或盐层出露面积大,潜水含水层透水层中等, 含盐地下水 位中等,矿化度中等,盐渍化范围中等,不合理人类活动(灌溉方式、水利工程、耕 种方式等)影响中等 低 岩土体(沉积物)有含盐地层或盐层出露,潜水含水层透水层差,含盐地下水位低, 矿化度小,盐渍化范围小,不合理人类活动(灌溉方式、水利工程、耕种方式等)影 响小。
表D.18 土壤沼泽化易发程度分级工表 易发程度 分级依据 高 地形低洼,地下水水位高(接近地表),土壤长年渍水,表层土壤富含有机质(腐泥 或泥炭层),气候湿度大,沼泽化面积大,湖泊消失、河流消失,水产动植物减少 中等 地形较低平,地下水水位较高(接近地表),土壤季节性渍水,表层土壤含有机质 (有腐泥或泥炭层发育的现象),气候湿度中等,沼泽化面积较大,对湖泊、河流的 蓄水、导水能力产生影响 低 地形较低平,地下水水位明显低于地表,土壤渍水现象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气候湿度小,沼泽化面积小,对湖泊、河流影响小 23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第一章 绪言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环境地质问题概况;目的任务;以往调查 工作程度;本次调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二章 环境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类型划分与 工程地质特征;含水层组划分与水文地质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主要地质资源;人类工 程经济活动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 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 按环境地质问题种类分节论述内容包括: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价与趋势分析。
论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预期值)、人员伤 亡(或威胁人数)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灾情和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探讨 成灾的自然与人为原因;评价已有防治措施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环境地质评价 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协调程度的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结果和综合评述 第五章 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对策建议 结合调查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用途管制及修复治理的地 学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认识;包括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认识、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认识, 提出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地学建议;本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下一步工作建议 等 附图 实际材料图;环境地质图;国土空间利用建议图;其它图件 附件 遥感、物探、钻探、山地工程、测试、监测等专项工作报告;专项科研成果报告;照片集、 视频录像;其它 原始成果资料 野外调查记录表、记录本、卡片;野外测绘手图;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统计表;各类环境地 质问题数据录入表;物化探原始资料;遥感影像及野外验证等资料;钻孔岩心记录卡片与柱状 图;山地工程素描图、展示图;采样测试记录卡片和分析试验成果表;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 记录表或总结。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