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1.docx
4页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 1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讨论版】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已有600万孕妇和超过500 万的15岁以下儿童感染了HIV,其中有400万已经死于艾滋病,90%以上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如果不采取干 预措施,全世界每天将有 1600 名婴儿成为感染者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 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可通过胎盘、分娩和母乳喂养三条途径,其中分娩时感染 约占 70%主要的干预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选择性剖腹产和人工喂养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进行综合干预后,母婴传播率降到了 8%~10%然而,由于费 用问题,预防性治疗无法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因而绝大多数的艾滋病病毒 围产期感染得不到有效的阻断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妊娠问题 若夫妇双方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避孕,避免妊娠;一旦怀孕,建议尽早终 止妊娠若夫妇双方有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此时如果采用无保护性性交,就有 把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对方的危险若计划妊娠而又希望降低对方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 危险,可采用排卵期无保护性性交方法;对于男性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女性为艾滋 病病毒检测阴性者,可考虑采用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另外 也有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丈夫的精子进行清洗处理后,去除精子表面游离的艾滋病病 毒,再行人工授精的方法。
二、妊娠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影响1. 妊娠促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情进展:由于妊娠本身造成孕妇的免疫机能处于 抑制状态使妊娠期发生机会性感染概率较大,而此时的药物治疗又受到种种限制,导 致妊娠期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并加速进展为艾滋病2. 妊娠期间生殖器感染增加胎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三、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妊娠及生殖状态的影响1. 妇科疾病发生率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免疫力低下,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主要表现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增加、性传播疾病及盆腔炎 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2. 月经失调发生率增加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率下降:可能与盆腔炎或其他性传播疾病有关;另外 可能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行为有关,因为其本身不愿意妊娠,更倾向于避孕以减少 艾滋病病毒传播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增加:早期宫腔内感染影响胚胎发 育5.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第二节 母婴垂直传播一、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和时机美国艾滋病临床小组对母婴传播方式做了以下定义:对于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 染且非母乳喂养者,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艾滋病病毒阳性被认为是宫内感染; 出生后 1 周艾滋病病毒阴性而后转为阳性者为分娩过程中感染。
对于母乳喂养者, 出生后 90天内艾滋病病毒阴性,90~180天转阳,可认为产后经哺乳传播通过对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进行的PCR和病毒培养显示了在怀孕晚期和分 娩期的传播在HIV垂直传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1. 宫内传播:母婴传播可以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宫内传播被认为是病毒通过 胎盘实现的,艾滋病病毒可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缺口进入胎儿循环2. 产程中及分娩过程中传播:分娩过程中的传播是胎儿与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 阴道分泌物接触实现的在分娩前和分娩时经母体—胎儿微循环的血性传播,尤其在 宫缩时被感染的概率增大,此时婴儿的头皮直接接触母体子宫阴道口的分泌物,并且 母体行会阴切开术、应用胎儿头皮电极、阴道助产都会使胎儿皮肤或黏膜破损伤口直 接接触母体的血液或产道分泌物而被感染此外,还可能经羊膜感染当母体存在细 菌性感染时,母体的白细胞可以进入羊水中并通过胎儿的皮肤、黏膜、肠道和肺进入 胎儿体内目前认为分娩期艾滋病病毒垂直传播的危险性最大3. 产后传播:产后哺乳也是 HIV 重要的传播途径这种危险性在婴儿出生第 1 个月最严重,并且随着母乳喂养的继续,其危险性持续存在二、影响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1. 妊娠期:(1)产妇原因:① 病情程度:母体病毒数量是决定垂直传播最重要的因素。
母体病毒载量越高, 母婴传播概率越大,当母体病毒量超过平均数值时,母婴传播率增加两倍② 母亲的营养状况:维生素的含量影响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母体维生素A 的含量越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越大这可能与维生素 A 的缺乏影响阴道黏膜或胎 盘组织的完整性,并改变其机体免疫功能的特性有关其他微量元素(硒、锌等)对艾 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丰富的营养可以提高孕产妇机体的免疫 功能,减低病毒载量和病毒在生殖器和母乳中的含量而减少传播概率③ 不良的行为:孕妇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静脉吸毒、多性伴侣及孕期无保 护性行为与垂直传播相关2) 胎盘因素:胎盘是抵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屏障在妊娠初期,胎儿可以通过 不同的途径与母体细胞和体液接触,炎症等引起的胎盘损伤可以促进病毒的传播胎 盘病理学证实,胎盘中亦发现了艾滋病病毒2. 分娩过程: 侵袭性的操作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侵袭性操作如羊水穿刺操作、胎儿镜检 查、婴儿头皮电极、会阴侧切术等,可能增加胎儿的感染概率① 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时间是影响母婴传播率的独立因素以4小时为界,超 过4小时比低于4小时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高出2倍产程越长,感染概率越大。
② 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和双胞胎中的第1胎有较高的感染危险在阴道分娩过 程中,胎儿较大程度上地暴露于宫颈分泌物和母血中双胞胎的第 1 胎实际起到了 清洁产道的作用,减小了第 2 胎的感染危险剖宫产可以对胎儿起保护作用;阴式 分娩、产钳或吸引器助产是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③ 其他产科方面的危险因素:早产、产时出血、血性羊水等也具有传播的高危险 性3.产后 产后哺乳可造成艾滋病病毒垂直传播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乳汁中艾滋病病毒的 检出率高达 58%当产妇患有乳腺炎、乳头皲裂、乳房脓肿等乳腺疾病时,母婴传 播的概率明显增加4. 婴儿因素婴儿的遗传特性可能为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5. 病毒因素HIV-1的垂直传播率要高于HIV-2各亚型的传播性大小也不同第三节 母婴传播的阻断 目前认为母婴传播途径是可以通过干预手段而被阻断阻断 HIV 母婴传播的金标准为:抗病毒药物(ARV)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一、HI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范1. 终止妊娠:对于已确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要给予相关知识的指导,强调妊 娠、分娩和产后哺乳有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是否终止妊娠应根据其个人 所处环境及主观愿望而定。
2. 行为干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母婴传播的认识;提倡安全性行为;预 防、诊断和治疗性传播疾病;怀孕前夫妻俩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测试的咨询;对于 考虑接受人工授精的不育夫妇,应确定精液供给者已进行艾滋病病毒测试且为阴性; 若在怀孕期间有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应立即通知有关医生,接受特殊处理和 检测;若已证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尽量避免怀孕;若已经怀孕,最好及早终止妊 娠;如果怀孕后仍考虑继续妊娠,应与医学专家及时联系,获得医疗保健咨询和采取 一系列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4. 心理调整二、在孕期和分娩时阻断 HIV 的母婴传播的方法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妊娠期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理想状态是控制病毒 的数量达到测不出的水平在抗病毒治疗和降低母婴传播危险的同时,权衡抗病毒药 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1)常用治疗方案:齐多夫定(又称叠氮胸苷,ZDV)标准方案和短程疗法、泰国方案和科特迪瓦方案、 齐多夫定(ZDV)和拉米夫定(3-TC)联合疗法、维乐命(奈韦拉平,NVP)单剂疗法、 奈非那韦(NFV)、齐多夫定(ZDV)和拉米夫定(3-TC)联合疗法等。
2)成本效益:对于发展中国家,疗程短、服用简便、费用更便宜,又能针对传播危险性更大的 阶段(孕晚期和分娩期)的方案倍受关注但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例如毒性、耐药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如 NVP 是最具实用性且最便宜(约 4 美元)的方案,但单剂量的使用会导致病毒的耐药性增 加,当长期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这种选择对以后母亲的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3) 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妊娠状态下影响孕产妇、胎儿健康,甚至危及胎 儿生命抗病毒治疗对胎儿或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不良反应 常见为新生儿急性线粒体毒性反应,表现为新生儿产后严重酸中毒、多系统衰竭和贫 血等远期不良反应包括致畸性、致癌性、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和线粒体毒性 4 种类 型在妊娠早期用药时,应充分考虑 HIV 引起垂直传播的危险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 反应,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4) 联合抗病毒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5)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问题:抗病毒药物的耐药问题是导致 HIV 感染患者治疗失 败的主要原因耐药病毒多出现于不完善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用后经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后, 可将 HIV 病毒复制降低至不能检测出的水平,从而减少孕妇和非妊娠妇女耐药问题 的出现。
目前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预防 HIV 母婴传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对母婴垂直传 播和将来产妇治疗方案的选择造成潜在影响6)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评价: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用 药4周后,血浆HIV-RNA水平下降0.5~1个级数,8周下降1个级数,4~6月应 该测不出(<50拷贝/ml)如果治疗结果未达到上述目标,可能是如下原因:服药不 及时;药量不够及病毒抗药性如果及时服药仍不能达到预期结果,应改变方案2.分娩方式:(1)剖腹产分娩:许多研究表明:在临产前或胎膜早破之前行择期剖宫产术与其 他分娩方式相比,围产儿的 HIV 感染率降低 55%—80%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 的HIV感染孕妇联合使用剖腹产结合ZDV预防性治疗方法目前的资料表明,HIV阳性孕产妇择期剖宫产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介于阴道分娩和 急诊剖宫产之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故应对 HIV 感染孕 妇进行咨询,告之剖宫产的危险性以及其对于预防母婴传播的优点对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未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治疗且 HIV 感染状态未知的孕妇,择 期剖宫产可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推荐,如果决定采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方法预 防母婴传播,临床早孕和中孕期经 B 超评估孕周,确定预产期后,剖宫产的时间可 选择为妊娠 38 周,术前不建议行了解胎肺成熟度的羊水穿刺操作。
对于 HIV 阴性 的孕妇来说,在未知胎肺成熟度的情况下,目前 ACOG 建议至妊娠 39 周或临产后 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以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对于 HIV 阳性的孕产妇来说,妊娠 38 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但是减少了 临产后或胎膜早破后剖宫产的概率,从而减少了 HIV 母婴传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