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乡市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138页桐乡市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十四五”规划目 录前 言 1一、现实基础 2(一) 乘势而上,交出八张高分报表 2(二) 忧深思远,正视四大发展问题 7二、发展环境 9( 一 ) 四大优势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9(二) 新发展格局构建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11( 三 ) 新政策新战略明确新的导向和要求 14( 四 ) 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新业态新市场 16三、发展思路 17(一) 指导思想 17(二) 战略定位 18(三) 形象定位 19(四) 发展原则 20(五) 发展目标 22I四、空间格局 24(一) 一河引领: 大运河 25(二) 三心集聚:乌镇、濮院、中心城区 25(三) 多点支撑:六大特色文旅风情镇 27(四) 全域联动:市域、区域、领域 29五、重点任务 29(一)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行动 29(二) 文化和旅游产业现代化行动 34(三) 文化和旅游服务优化行动 42(四) 文化和旅游品牌塑造行动 50(五) 体育现代化市创建行动 54(六) 文化和旅游数字化行动 60(七) 文化和旅游区域开放合作行动 63六、重点载体 65(一) 重大改革 65(二) 重大平台 67(三) 重大项目 68(四) 重大政策 68七、保障措施 70(一) 组织保障 70(二) 资金保障 70(三) 用地保障 70II(四) 人才保障 7 1(五) 监督考核 7 1附表 1:桐乡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表(产业类) 73附表 2:桐乡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表(基础类) 77III前 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央是桐乡。
桐乡地处浙北杭 嘉湖平原腹地,居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中心,素有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美誉境内 拥有 7000 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全国首批十个历史文化 名镇之一的乌镇;诞生了张履祥、 吕留 良、茅盾、丰子恺、 金仲华、钱君匋、徐肖冰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孕育了联合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桐乡蚕桑习俗) 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轧蚕花、高杆船技、蓝印花布印染 技艺等文化遗产先后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 (漫画) 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排舞之 乡、中国文学之乡、中国.新戏剧之乡等文化金名片,被列为 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创成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 市 ),入选浙江省文旅产 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 展水平均处于全省前列,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已成为市域经济 的重要支柱 “十四五”时期,桐乡市委市政府提出更高水 平建设“数字桐乡、美丽桐乡、风雅桐乡、平安桐乡”“四 个桐乡”目标为更好地服务“四个桐乡”建设,推进文化 和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编制以《桐乡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纲要》为依据,同时与国家、省、市文化旅游体育相 关规划做好衔接。
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1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桐乡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名城打造风 雅桐乡总目标,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优化和产业培育 壮大,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实力跃 上新台阶,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 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经验 一 ) 乘势而上,交出八张高分报表公共文化服务全省领先首批通过《浙江省基本公共文 化服务标准 (2015-2020)》完成情况认定,入选国家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图书馆新馆启用,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 立完成君匋艺术院展陈改造项目,推进丰子恺纪念馆改扩 建工程 ( 一期 ) 项目,规划启动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建成 省文化强镇 5 个,省级综合文化站特级站2 个,一级站9 个, 农村文化礼堂 151 个新建伯鸿城市书房 16 家,实现各镇 (街道)全覆盖;新建伯鸿乡村书屋24 家,伯鸿书屋 35 家, 举办“伯鸿讲堂”系列活动,受众人数超过 15 万人次推 出“点单式”文化服务方式,累计组织文化惠民演出 1500 多场、2131 工程电影放映 15000 多场,观看群众超 200 万人 次全面建成覆盖 176 个行政村、3000 个应急广播点位的农 村应急广播体系,在公共宣传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等 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拓展公益艺术培训活动,开设各类 培训班 100 余个,培训、社会文艺人员达 3000 余人次2全面推进“文化有约”工程,成功举办“五月的阳光 · 风雅桐 乡嘉年华”“风雅桐乡· 我们的村晚”“我们的节日”、群众 文艺菊花奖汇演等文艺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省领先全市拥有国家三级博物馆 5 家,位居全省第一;馆藏可移动文物藏品 2 万余件,数量 位居全省前列;与浙江省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试点 合作,在浙江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中连续四年位列全省 第二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10 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嘉兴第一创成中国历 史文化名镇 1 个,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2 个,浙江省历史文 化名村 1 个,浙江省历史文化街区 2 条乌镇被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预备名单罗家角遗址获评浙江省考古遗址公园蚕 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 名单,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 3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 项稳步推 进非遗馆总分馆建设,建有蓝印花布分馆、蚕俗文化分馆、 竹编分馆、麦秆画分馆等 4 家非遗分馆广泛开展“我们的 节日”非遗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形成了“ 一镇一品”系列品牌活动机制。
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全省领先2019 年,桐乡市接待游 客量 2635 万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数 31.41 万人次;实 现旅游业总收入 337.82 亿元, “十三五”前四年增速达到316.2%1;旅游业总收入保持嘉兴市第一全市已建成A 级景区 28 家,其中国家 5A 级景区 1 家,国家 3A 级景区 11 家; 建成省4A 级景区城、5A 级景区镇 1 个、4A 级景区镇 (街 道) 3 个、3A 级景区镇 (街道) 3 个、A 级景区村庄 95 家, 其中3A 级景区村庄 10 个;省级及以上旅游融合基地 19 个, 省级旅游度假区 1 个,星级酒店和文化主题酒店 11 家, 品 牌民宿 15 家,总量位居嘉兴市前列先后被列为全国旅游 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连续五年 获得浙江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市称号,位列2020 年全国县域 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 5 位成功入围全省 20 个文化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县2019 年, 全 市 实 现 文化及相 关特色产业增 加 值 45 .42 亿 元, 文 化 及 相关 特 色 产业增加 值 占 GDP 比 重 上 升 至 4 . 6 %。
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全省领先入围浙江省首批文旅产 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荣获“美丽中国最受欢迎的文化旅游胜地”称号引导特色 优势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进发展“制造—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组织举办时尚旅游购物节,打响 “衣柜桐乡”购物品牌 引导旅游与名人文化、戏剧文化、 中 医药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打造“研学桐乡 ”“花开桐 乡”“时尚购物”等精品路线组织举办文旅产品创意大赛,1 2020 年受疫情影响, 旅游数据不具有参考性4涌现乌镇宝宝周边、槜李精酿啤酒系列、“中国娃”蓝印花 布绣塑系列、海鹦系列文具等优秀文旅创意产品成功举办 世界互联网大会· 乌镇峰会,乌镇戏剧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 邀请展、 中国 · 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 中国 · 濮院时尚 周、中国 · 崇福皮草博览会等品牌展会,持续举办“子恺杯” 全国漫画大展、丰子恺中外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等名人品牌活动,横港乡村音乐节、 桐乡菊花节、水乡童玩节、桃园槜李节等文旅节庆活动 “丰子恺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正式命名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全省领先。
2013 年,列入国家首个 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总结了一条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 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 一业驱四 化”转型之路设立了 6000 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出 台《桐乡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和资金实施细则》 乌镇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制定旅游民宿 审批办法,实行属地一站式联审联办,打造特色民宿集聚区, “乌镇模式”等旅游创新与实践在业界内外获广泛赞誉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出台《桐乡市 文艺人才和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评出首批 5 家文 化名家工作室,50 部作品先后列入文化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完成《桐乡历史文化丛书》(第三、四辑)《吕留 良全集》《茅 盾全集》《丰子恺全集》等专著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创成中5国 · 新戏剧之乡,创作剧 目参加 “ 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 演”“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全国篆刻艺术展”等 活动,获得优异成绩歌曲《乌镇之恋》、纪录片《无衔女 将张琴秋》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王会悟》、 戏剧《望蚕讯》、长篇小说《青镇人家》等 6 件作品获得嘉 兴“五个一工程”奖;纪录片《无衔女将张琴秋》等 20 件 作品被列入省、嘉兴文化精品扶持项目。
民间艺术家徐春雷 获得“第 11 届嘉兴市文学艺术南湖奖”荣誉奖另外,“十 三五”期间,还获得第 10 、11 届南湖奖金奖作品2 件,银 奖作品3 件、铜奖作品4 件,名列嘉兴市前茅话剧《大先 生》和《张琴秋传》列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浙江省文 化精品扶持工程扶持项目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 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 110 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全 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 1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 口达到 41%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93.5%实现体育社 会组织网络全覆盖,行政村 (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 1.38 个,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2.7 人, 公共体育场地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 100% 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赛事 30 余次,成功举办中国·桐乡 马拉松赛、 中国 · 桐乡健美健身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承办中 国 · 乌镇围棋峰会等国际性赛事,逐步形成周周有赛事、月月6有活动的全民健身氛围成功申报 2019-2022 周期嘉兴市高 水平学校训练基地 2 所、体教融合特色项目学校 9 所积极 组队参加省、市各类体育竞赛,在嘉兴市第九届运动会中取 得金牌数第一。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举办“五月的 阳光”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四会五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 职工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等各类健身活动750 余次,参与 群众达 40 万人次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能力大幅提升落实文化下派员 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各村 (社区) 文化专职 管理员全覆盖培养具有资质证书的文艺骨干 400 多人,在 全市培育各类业余文艺团队 1800 多支推进文联各协会、 研究会建设,市文联下属协会、研究会共计 15 个,共有会 员 2108 人,其中国家级会员 83 人、省级会员 235 人建成 了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华策电影学院,筹建浙江第一家 混合所有制学院,开办乌镇学院,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文旅人 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