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滑坡危险性评估的要求PPT课件.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92083940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36.5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滑坡危险性评估的要求 序言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于2003年11月9日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简化审批环节,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学习班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分或多个专题进行“教材”编写的本专题是“滑坡危险性评估要求”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对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滑坡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主要灾种之一,它在我国的同区和丘陵区是一种十分普通的地质灾害 1、滑坡的定义、滑坡要素及分类概述、滑坡的定义、滑坡要素及分类概述为完成滑坡危险性评估这一任务,有必要在讨论如何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之前,对滑坡的定义、滑坡要素以及分类等作一概括介绍 1.11.1 滑坡的定义滑坡的定义出入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者对滑坡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讲来,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包括了以下一些主要内容:滑坡的组成物质,具有可能滑动的空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滑动界面(滑面),有一定的水平位移,是一种外动力作用下的地质现象……故而,我认为将滑坡定义为“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地质现象”是比较恰当的 1.2 1.2 滑坡要素滑坡要素滑坡的要素包括: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动面(带)、滑坡床、滑坡舌、主滑线、拉张裂缝、羽状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封闭洼地(滑坡湖)等 图1-2 滑坡要素平剖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周界;3.滑坡壁;4.滑坡台阶;5.滑动面 (带);6.滑坡床;7.滑坡舌;8.主滑线;9.拉张裂缝;10.主裂缝;11.剪切裂缝;12.羽毛状裂缝;13.鼓张裂缝;14.扇形张裂缝;15.封闭洼地(滑坡湖) 1.31.3 滑坡分类滑坡分类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分类。

      与滑坡防治工程有关的分类如下:滑坡按滑体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土质滑坡应是滑动面位于土层内或土层与基岩交界面的滑坡;岩质滑坡应是滑动面位于基岩内部的滑坡;岩质滑坡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可分为顺层滑坡(以岩层为滑动面)和切层滑坡(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滑坡按发生年代可分为新滑坡(近50年内)、老滑坡(大于50年的全新世)和古滑坡(晚更新世及其以前);滑坡按滑动方式可分为松脱式滑坡(前部先滑动,逐次向后发展)和推移式滑坡(先滑坡,推动前部发生滑动);松脱式滑坡也即多数人习惯称谓的“牵引式”滑坡;滑坡按具体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滑体厚度h≤10m)、中层滑坡(10m50m);滑坡按古老滑动面被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复合型滑坡(古、老滑坡滑动面被新滑坡全面利用)、部分复活型滑坡(古、老滑坡滑动面被新滑坡部分利用)和非复合型滑坡(古、老滑坡滑动面未被新滑坡利用);滑坡按滑体体积可分为小型滑坡(滑体体积v≤10×104m3),中型滑坡(10×104m3k≥0.5)和横长式滑坡(k<0.5)。

      2 2 滑坡危险性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滑坡危险性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 和评估程序和评估程序滑坡的地质测绘与调查(勘察)及评价是滑坡危险性评价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应选择恰当的技术标准作为依据需知教科书和手册是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不能作为评估工作的技术依据当前不少勘察规划都有滑坡勘察的内容(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3),但一般都不够完整、系统,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是我国当前第一本经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专业性技术标准是除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告》中的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之外,在滑坡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应该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另外《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也是应该执行的规范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是:在初步查明滑坡地质环境和滑坡的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评估区征地范围内的建设适应性作出结论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等具体的工作则是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现场调查与地质测绘(必要时可辅以少量的勘察和测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收集、调查及勘察结果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综合评价按照滑坡稳定性的差别可以得出滑坡失稳可能性的大小,根据滑坡发生后的损失大小就可以确定危险性大小,再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结合防治费用就可以对适宜性作出结论并应根据滑坡的规模、类型、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等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3 3 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3.13.1 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 坡及其邻区后部分包括滑坡后壁以上一定范围的斜坡,不超过第一斜坡带或一级分水岭或积水洼地;前部分包括剪出口以下稳定地段,两侧应达滑坡体以外一定距离或邻近沟谷涉水滑坡尚应包括河(库)心或对岸 3.23.2 当采用地质测绘手段时,成图比例尺不应过小,可根据滑坡面积、滑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和评估级别分别选择,一般不宜小于1:2000 3.3 3.3 滑坡调查一般包括:滑坡的形滑坡调查一般包括:滑坡的形成背景调查、滑坡体特征的地质测绘成背景调查、滑坡体特征的地质测绘与调查,诱发滑坡的因素调查、滑坡与调查,诱发滑坡的因素调查、滑坡危害性调查和当地防治经验调查危害性调查和当地防治经验调查 3.3.1 3.3.1 滑坡的形成背景调查收集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易滑地层分布和水土、气象等资料。

      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沟谷发育情况,河流冲刷、堆积物及地表水汇聚情况和植被发育情况,滑坡发生与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土地质条件、地震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应收集河流的水位变化,常年及重现期20年、50年的最高、最低水位,常年的水位高度(重点是水位降的高度和时间垮度);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重现期20年、50年的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3.3.2 滑坡体特征的地质测绘与调查基本查明滑坡的形态、边界特征、滑坡壁、滑坡平台、剪出口、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表部特征并用地质测绘方法将其标注在平面图上除了上述滑坡表部变形特征的调查外,尚应调查滑体内、外建筑物与树木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泉出出露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分布和变迁情况等通过以上表部特征调查,可以初步判断主滑方向和滑动方式必要时应通过少量勘察及测试工作,确定滑坡的内部特征(主要包括滑面埋深、滑面层数、连通性,滑石产状和滑体物质组成和状态)及滑面特征(包括形态、力学性质等)为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依据 3.3.3 诱发滑坡的因素调查调查滑坡的发生及发展与地震、降雨、侵蚀、崩坡积加载等自然因素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如森林植被的破坏、不合理开垦、建筑加载、不合理的切坡、渠道渗漏和水库蓄水等)对滑坡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3.3.4 滑坡危害性调查调查了解滑坡危害及成灾情况包括历史情况和近期活动造成的损失,当地地面工程及环境工程或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堵河、涌浪等作用造成的远程损失和次生灾害损失并对滑坡失稳可能造成的范围及损失进行预测对滑坡重点部位或有代表性的变形地段等应尽可能摄影或录像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作出初步判断,并可根据变形特征,按“滑坡的演变阶段划分”(表3.3-1)确定演变阶段以利评估 弱变形阶段(稳定性系数Fs≈1.05~1.10)基本稳定,强变形阶段(1.05≥Fs>1.00)欠稳定,滑动阶段(Fs<1.00)不稳定顺使指出,一些教科书和文献中有“变形体”这一称谓从概念上讲,任何一个斜(边)坡的形成都是处于原始应力状态下的岩土体经过变形的结果斜坡变形可以是危岩变形,也可以是采空区地面塌陷造成的变形;实际上一般所称的“变形体”主要是指滑坡变形初期故而我们认为“变形体”的称谓欠准确,将其列入滑坡,用变形阶段反映其变形特征是比较恰当的同样有人提出“不稳定斜坡”的称谓也是不合适的周知,应将该类在未来处于不利条件下可能失稳的斜坡称为“潜在不稳定斜坡”,主要指滑坡斜坡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而边坡则是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

      边坡有可能转化为工程滑坡,故危险性评估可纳入滑坡危险性评估之列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危险评估与危岩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的评估基本一致对于岩质斜坡可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利用斜坡倾向与结构面(层面及裂隙面)的关系定性的判断斜坡的稳定性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应填写“滑坡调查表”(表4.3-2)和斜(边)坡稳定性调查表(表3.3-3) 4 4 滑坡勘探滑坡勘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阶段的滑坡勘探主要采用钻探和轻型山地工程(坑、槽探),主要用以查明滑体厚度、滑面层数及产状等滑坡的内部特征[空间形态(要素)]和物理力学性质是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滑坡勘探线应平行主滑方向布置,长度应超过滑坡的前、后缘一定范围 5 5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滑坡定性评价以地面建筑物及地表变形调查为依据,定量评价则是以计算为主,综合评价应以宏观判断为主,结合考虑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5.15.1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式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式均匀土质滑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其它情况采用折线滑动法为宜5.25.2合理的确定计算工况合理的确定计算工况一般情况下可设置现状工况、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涉水滑坡尚应有水位工况和水位降工况。

      5.35.3选择合理的荷载选择合理的荷载一般建筑荷载可按假定建筑物的分布范围内建筑物荷载均布,每层荷载取2kN~5kN,将每层荷载与平均层数相乘的方法计算此外当有动载时尚应考虑动荷载 5.45.4合理确定岩土计算参数合理确定岩土计算参数c、值取值原则:“宏观判断为前提,测试结果为基础,工程类比作参考,反演分析作校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阶段滑坡稳定性评价应以宏观判断定性评价为主,有条件时可进行定量评价滑坡稳定性与失稳的可能性的关系大致可确定为:基本稳定――可能性小,欠稳定――可能性中等,不稳定――可能性大 滑坡危险性评估滑坡危险性评估规划用地阶段尚无具体的建筑构想,不可能有针对地进行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现就建设用地的滑坡危险性评估作如下介绍: 6.16.1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主要是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定性分析(必要时可利用勘察资料进行定量评价)滑坡的现状稳定性,并结合失稳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对危险性进行判断应分析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并以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为判别依据 6.26.2滑坡的预测评估滑坡的预测评估6.2.1包括工程建设诱发、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及危险性评估和建设工程遭受已存在的处于基本稳定或欠稳定的滑坡在不利工况条件下失稳后的危险性评估两个方面。

      6.2.2预测评估主要应分析建设工程(含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破坏而诱发或加剧滑坡滑动的可能性譬如边坡开挖不当可能诱发工程滑坡1)土质基坑临时边坡的稳定性与土的性状和高度有关一般可塑状粉质粘土高度小于3m时失稳的可能性小,高度3m~8m失稳的可能性中等,高度大于8m失稳的可能性大由于系施工期,一般损失较小 2)岩质边坡应根据边坡高度、岩体结构和结构面(或多个结构面的组合面)与边坡倾向的关系进行预测,一般可采用极射赤平投影作出稳定性定性分析顺便谈一下,不少人将层面倾向坡内的反向坡判定为稳定边坡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当层面内倾时,往往都有一组或多组外倾裂隙在控制边坡的稳定性;还有人将层面或裂隙倾向坡内或与坡向成大角度斜交时判定为“有利边坡稳定”须知,有结构面存在无论如何都比没有结构面存在的完整边坡的稳定性差,有结构面肯定不会有利边坡稳定如以贯通性很好的层面为例,当其倾向与坡向夹角小于30°(即顺向坡时),层面倾角小于10°时或大于75°时沿层面失稳的可能性小;层面倾角10°~20°或60°~75°时沿层面失稳的可能性中等;层面倾角20°~60°时沿层面失稳的可能性大层面倾向与坡向夹角大于30°,小于90°时(即切向坡)边坡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小~中等;层面倾向与坡向的夹角大于90°(即反向坡时)边坡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小。

      又如以较软岩(5<Rb≤15MPa)切向坡(层面倾向与坡向成>30°~<90°的夹角)为例,当无外倾不利结结构面组合存在时,边坡高度大于15m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大;边坡高度8m~15m整体失稳的可能性中等;边坡高度小于8m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小6.2.3预测评估应评估工程建设是否因加载会降低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而加剧滑坡的滑动或是否因建筑过程的施工诱发工程滑坡如图6.2,①若仅建A栋则可能因建筑在滑坡下滑段加载而使滑坡失稳;②若仅建B栋则因在滑坡抗滑段加载有利滑坡的整体稳定,但也可能因填方不当,而诱发填土边坡失稳形成工程滑坡 图6.2 稳定的老滑坡体上的拟建筑物的评估剖面(示意)图 6.2.4 因为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阶段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如设计地坪高程、有无地下室、建筑物层数、预计的上部结构型式和荷载等)均已初步确定,所以可以预测并应有针对性如市政道路工程对路堑应分别对两侧边坡进行预测评估当有预计的放坡方案,即可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其稳定性进行预测符合规范规定的坡率值就可判为稳定,危险性小 6.2.5 预测评估也要分析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已存在的欠稳定~基本稳定(甚至是稳定)的滑坡在环境条件变化后失稳的危害。

      如位于水库水位变动带附近的建筑物就有可能遭受到水位降工况条件下岸坡失稳造成的危害;水库大坝有可能遭受滑入库中的滑坡造成的涌浪的危害…… 6.3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在对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一般应以两者中危险性程度高的一级作为综合评估的危险性级别在可能的条件下当范围很大(譬如地质环境差异很大的小区开发或新厂址选择),评估区应进行危险性分(小)区评价小区应遵循“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综合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评估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和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6.3.1 建设工程用地适宜性评估对于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由表6.3-1确定 上表的分级说明涉及的内容较全面,但没有定量判别标准,较难操作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可考虑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用表6.3-2确定危险性大小 图6.3-1 滑坡危险性评估平面图 如图6.3-1滑坡及影响范围在图中占50%以上的面积,按表6.3-2应定为“地质灾害强发育”,即为“危险性大”而工程建设区处于稳定的非滑坡上应定为“危险性小”;再者即便位于稳定性很好的滑坡体上(如Fs≥1.5)滑坡不会因建筑加载等造成失稳,也不应定为“危险性大”。

      我认为以滑坡的稳定性作为基础,确定其失稳的可能性,再依据滑坡失稳后造成的损失大小确定滑坡的危险性较为合理,也便于操作为此提出表6.3-3及表6.3-4作为危险性分级的参考 1) 如图6.2,当仅修建A栋时可以采用桩基础将建筑荷载传至稳定的基岩(不对滑坡增加荷载),但明显不经济;若有条件时可建议适当降低地坪高程或增设地下室以达到不对滑坡加载的目的2) 对斜坡地段的建筑工程,不宜形成高切坡、高填方可建议采用“爬坡式”分台阶建筑以降低边坡高度;对高度较大的边坡和地下室基坑边坡采用先支档后开挖的施工方式可避免其失稳造成工程滑坡如图6.3-2 图6.3-2 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棚洞(隧道)出口右侧边坡失稳示意剖面 说明:第一次按1:0.2开挖边坡,不稳定失稳后, 第二按1:0.5开挖仍然不稳定再次垮塌,最终因在滑坡抗滑段减载过多导致稳定的老滑坡复活,变形蠕滑 3)水对斜(边)坡及滑坡的稳定性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一般在斜坡(特别是土质斜坡)地段建筑时均应考虑作好水的导排处理4)在纵长式滑坡体上建筑时宜设置多级支档5)应区别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护型式一般讲,高度大于10m的土质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不经济),新近填土和水位变动带未作构造处理时不应采用预应力锚索;高度较大的岩土边坡宜分台阶设置支档或放坡(变一级边坡为多级边坡)。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阶段的防治措施建议应原则,不宜太具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