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重点梳理最新五篇知识.docx
9页高中教学资源 | High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重点梳理最新五篇 直到高二,同学的学习自觉性增加,猎取学问一方面从老师那里承受,但这种承受也应当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承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索、理解的根底上承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猎取学问能否顺当实现转变,是成果能否突破的关键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1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训练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3低(兴旺国家,欧洲美国,中国)、“上下高〞向“3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开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掌握人口(中国实行方案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舞生育、承受移民(中国靠开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经济(落后地区向兴旺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斗、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沟通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2 一、概念 1.人口素养的概念 人口素养是指在肯定的生产力水平、肯定的社会开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熟悉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力量共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他们是相互依靠、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养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养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养 人口身体素养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安康状况人口素养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人类制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学问、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养的主要因素假如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养较多的依靠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开展到今日,人口的身体素养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师生活动举例说明)例如由于某些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丢失,致使世界上吸毒人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也与日俱增等 2.自然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 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与人口的身体安康状况有很大关系例如,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所需的某些化学元素,或过多的含有某种人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种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 (师生共同活动)列举一些常见的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甲亢(多碘);氟骨病(氟的含量过多);克山病、大骨节病(缺硒);还有某些地方,由于自然放射线较高,简单引起畸形胎儿诞生率较高等现象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人口身体素养的下降进而影响死亡率 (2)次生环境 主要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因素。
人类社会开展到今日,可以说地球上无处没有存在人类影响的环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这种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同学看课本13~14页)看完后组织同学归纳、总结并列举事例说明环境污染对身体素养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等 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指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气物处理没有当、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事故等放射性污染通过空气、水体、土壤、食品等作用于人体,从而对人体形成损害或直接造成死亡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 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信开展造成的,特殊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开展到特别严峻的程度噪声没有仅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同时,对人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也有肯定的影响所以说,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的一大公害 化学性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农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严峻的污染有害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和食品进入人体,产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据有关讨论说明:某些食品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
其中黄曲霉素是目前已有的致癌性的物质之一,其次,亚硝基化合物及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也有肯定的致畸、致癌作用 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而造成的水、土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疾病,对人口身体素养造成肯定的影响 (师生活动):列举生活中有关这3方面的事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转承)以上是环境对人口身体素养的影响,那么,人口素养的上下对环境又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3局部,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 3、人口科学文化素养对环境的影响 (同学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14-15页,并联系身边实际及以前学过的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及其之间的关系,谈谈人口素养的上下,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结果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差异? (在同学看后的根底上,开场结组争论,然后各派代表把争论的结果说出来在同学乐观发言的根底上,老师作总结性发言,确定成果,指出缺乏)同时总结性指出,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是主动的,既可以以自身的行动改善和爱护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并没有是最主要的,而人口素养,尤其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的上下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只有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才是实现环境爱护的根本途径最终,概括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上下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上下,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开展观 2.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上下,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3.科学文化素养没有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没有一样 4.人口科学文化素养的上下,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3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依据等压线打算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根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没有断运动和开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有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打算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4 河流搬运力量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积累地貌常见的河流积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积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淌,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积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没有断积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构造,普通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力量向边缘减弱,积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普通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开展自流浇灌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形成水下积累体积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列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沉没,连续承受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同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3角洲平原 3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四周积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3角洲3角洲在平面上的形状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3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织,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3角洲连在一同,便形成宽阔的3角洲平原 高二会考地理学问点5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终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学问,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表达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3、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同学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同学普遍学习乐观性较高,但水平层次没有齐,地理学问根底相对薄弱同学对地理学问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同学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同学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力量目标 同学学会读图,把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洁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力量; 同学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同学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省用水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