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doc
9页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摘要】初中生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强,而现 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纷纭的现象要求学生应有一定的思辨能 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作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都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关键词】课堂;作文课中;综合性学习;思想材料; 思辨能力;生活所谓思辨能力,简言之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 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 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纷纭的现象,要求学校教育 不但要传授现成的知识,更应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 他们学会分析、推理、判断,让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复杂纷纭的现象能进行思考,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新 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 考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 述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1•改变课堂模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需要思辩,只有思辩,语文课堂才能够变得开放而充满活力,才能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一堂课下来主要是教师在讲,没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不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会 思想的人才,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积极开 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 出善思考,会思考的人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就 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 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今年,我校开始全面实施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 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教师一讲到 底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课堂,采取学生自学,学生教 学生,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学生自己能得出的,教师不讲, 教师只精讲点拨学生不明白的,没想到的,一般情况下,一 堂课只允许教师讲15分钟以下,学生自学十多分钟,学生 交流讨论十多分钟,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学习《音 乐人贝多芬》这一课为例,在实现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目标时, 我按小组人数(5人/组)把课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一个成员 研读一个部分,从自己这一部分中感知人物形象,再小组成 员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总的人物形象,这样,首先,学生 都得思考,辨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把自己的结论告知 本小组其它成员,这样,一堂课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自学阶段),这一时段学生在思考,在辨别;另一时段(学 生交流讨论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让小 组成员明白,要思考;学生听小组成员的思考成果,也要思 考,也要辨别。
这样,学生在思考后交流,在交流中思考辨 别,在探讨中辨别思考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思考的时 间大大增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 积级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更让人高兴 的是学生爱思考了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长时间下来, 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定会提高2•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培养和鼓励很重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催化剂,一个成功 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思 索的教师其实,现在的初中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表现欲都很强, 他们都喜欢,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作为教师的我 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大胆想 象,无所顾忌的表达一开始学生想法可能让你觉得可笑, 可叹,可气,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大力表扬他爱思考, 切忌嘲笑,讽刺他的怪诞,愚蠢可笑的想法,不然会扼杀学 生的思考力久而久之,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害怕说,不敢 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这样的课堂就不是我们所要的开放而充 满活力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用激励的语言大力表 扬爱思考的学生,同时,还要采取其它的手段,鼓励学生大 胆思索,积极参予这样,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定会勤于思 考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肯定会提高。
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帮 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 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 多角度地思考,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3•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是一本大书,是培养学生思辨力最鲜活的教材,引 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思考, 辨别,体验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培养他们 的思考辨析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感悟,体验身边之事来提高思辨能 力学生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他们自己亲身经历 过的事往往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感悟与更深刻的体验当我们 挖空心思,苦口婆心去教育孩子要注意节约,要关心体谅父 母,体谅他们持家的不易,也许我们说得口干舌燥,头头是 道,可对学生的心灵触动并不大如果我们这种苦口婆心、 空对空的教育换成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跟随父母去劳动 一下,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劳动的艰辛,或许他们会更 懂得节约,懂得体谅父母了这样,他们自然会明白怎么做 是对,怎么做是错了以前,我在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荣辱观、推进公 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之事, 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的“荣”与“耻”。
并把他们的发现都张 贴在墙上,或者把他们的发现在班上交流、讨论,在这一活 动中,我发现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我班实际情况的,如“以 抄作业为耻,以勤学好思为荣";有的是反映学生自身问题 的,如“以着装整洁朴素为荣,以衣冠不整为耻”;有的是 反映家庭社会问题的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学生的不 良行为得到了控制,班纪班风更好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长 大了,懂事了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事抓起, 这样会更贴近孩子的心,产生的体验更易触及孩子的心灵, 学生在感悟,体验生活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长期如此, 学生的洞察力、思考力、辨别力自然会提高 二是应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材料从自然、社会、 人生等各个领域,从思想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引进各种现 象,问题,让他们针对这些问题、现象,敞开心扉、各抒己 见当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促使他 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学会透 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在这些讨论中明白是与非,对与错, 美与丑,真与伪,逐渐提高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4•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说与生活实践紧 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然、 社会现象等问题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 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活动首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 积极的参与精神,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让学生 在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去研究当然,教师要 注意各环节的指导这样就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思维其次,综合性学习应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这样,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的同时,才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思考、辨 别、认识例如:在七年级下中我班搞了《黄河,母亲》这 一综合性学习,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 重要性,明白了如何进行环保再如,在《我也追星》这一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对“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这些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与 认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辨别无庸置疑,学生的思考辨 析能力会在活动中提髙5•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与思维是无法分开的,写作能使人的思维缜密、准 确,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让写作更轻松所以, 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其实, 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思辩过程,没有思辩参与的写作 是不可思议的,是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的同时,思辩 能力也是在复杂的思辩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提高 思辩能力,写作训练是一种极佳的途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像 力,思考力这几种思维能力,通过这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自然就得到培养、提高以观 察力为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锻炼学生的眼力,能开启 学生的智慧学生观察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思考、 辨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能 力,也能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可见写作与思维是密不可分 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种 很好的途径培养发散性思维,就是让学生学会围绕某个中心问题 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中心问题有关 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 路,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意 识,引导他们多向思考,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某一 点、某一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当然,作文能力与思辨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 巨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不过,只要不断地训练学 生的思辩,增加学生的作文实践经验,就一定会提高学生作 文的能力自然,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也得到提高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除了亲身感 悟,体验生活之外,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学生应积极主动 观察、思考,养成与书本对话,与身边的报章杂志等沟通和 对话的习惯在与它们的对话中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 习惯,从而提高思考辨析能力当然,思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育 者把知识传播和能力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能的 方式和机会训练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它需要教育者注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需要教育者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 决问题,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让他们通过与生活的对话来感悟生活,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参考文献[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霍宁丽)[2]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辨能 力》(易坍伶)收稿日期:2012-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