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检验检疫信用体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9页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林光龙余永成龚文斌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 容,也是检验检疫机构提升把关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检验检 疫,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福建检验检疫 局把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结合 辖区实际和业务特点全面推进,在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 体系建设和应用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明显成 效,从中也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思考一、福建局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实践(一)科学规划,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2004年,福建局出台《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 设规划》,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福建局新一轮发展的重 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全面 加强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2006年,在总结前两年信用体 系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 定了福建局《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 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并从领导、组织、投 入、队伍、机制、宣传等多方面明确了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 设的工作保障机制这为福建局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进出口企 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二)健全机制,提高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性为确保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上水平、有成 效,福建局着力于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主要做了三方 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制度先后制订实施了《进出口企业检 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出口动植食产品化妆品生 产企业检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口岸从业单位检 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规范》、《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 及集装箱场站检验检疫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规范》和 《“红、黑名单”评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编印《进 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管理文件汇编》,明确检验检疫企业 信用管理和应用的具体措施,细化分类管理,健全了进出口 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平台以局 域网为基础,设立福建检验检疫局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 信息共享平台,设“企业分类管理名录”、“卫生检疫监管类 企业信用记录”、“动植物、食品与化妆品监管类企业信用记 录”、“检验监管类企业信用记录”、“违规企业公示区”、以 及文件、法律法规、参考资料等9个栏目,发布并实时更新 60多个文件,形成福建检验检疫系统进出口企业信用信息共 享机制三是加强理论研究立项完成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 设专题研究,发表了《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研 究》、《加强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建设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 展》等理论文章,参加质检总局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讨 论会、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信用与经济论坛”等研讨交流, 参与总局相关信用体系建设文件的制修订工作,为检验检疫 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注重实效,强化信用管理与服务福建局通过完备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措施、搭建检验检疫 信用信息局域网络共享平台,不断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加快 信用等级评定步伐各管理部门采取量化考评等手段,年内 共完成对口岸从业单位、出口动植食产品及化妆品生产企 业、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等2015家进出口企业的检验检 疫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50家罐头企业、30家烤鳗企业、8 家出口化妆品加工企业实施逐月等级评定,根据企业不同信 用等级,实行分类管理二是扩大检验检疫信用管理的覆盖 面福建局辖区近400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纳入检验检疫信 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2000多家工矿产品生产企业、700多 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113家“绿色通道”企业、200多家 “快速核放”企业和500多家备案养鳗场,646家企业的932 个产品被纳入出口产品电子监管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并实施 “红、黑名单”分类管理制度对信用表现优良企业实施“绿 色通道”、减少查验比率等奖励措施,对违反信用管理企业 降低信用等级、强化管理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基本覆盖 全省重点进出口企业,位居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前列三是增 强企业竞争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了企业质量主体和自律守 法意识,也为质检部门扶优扶强、试行出口免验制度等管理 措施提供了有利依据。
2006年10月,福建局向质检总局推 荐闽侯闽兴编织品有限公司出口免验在同类申请免验中, 是唯一开展信用等级评价的企业,闽兴公司被评定检验检疫 信用等级优秀这一 “秩码”在通过总局专家组免验考核起到 关键作用,便之成为福建省首家获得出口免验的农产品企 业四是着手开发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预警系统,拟将 信用体系数据与CIQ2000系统衔接,实现在CIQ2000系统界 面显示报检单位、发货人和生产单位的检验检疫信用等级, 方便检验检疫部门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进出口企业实施相 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五是落实奖惩手段通过分类管理 手段,对信用表现突出的企业采取纳入“绿色通道”、减少 查验比率等奖励手段进行鼓励,对违反信用管理办法的企业 采取降低信用等级、强化管理等手段进行处理仅2006年 就有99家出口工矿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等级被调整,其中50 家信用表现优良分类等级上升,45家质量信用不稳定的、质 量管理水平弱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分类等级下 调;对91起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其中罚款83 起、187. 32万元,并向公安机关移交4起涉嫌犯罪案件上 述措施大幅提升了检验检疫部门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促进 了从业单位诚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和协作,扩大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影响力在强化管理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活动的宣 传教育,强化横向协作,不断扩大信用体系建设活动的影响 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将信用体系建设宣教纳入普法工作 范畴,写入福建局“五五”普法实施方案,加强宣传二是 加强同省直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加强与福建省整规 办、经贸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数据交流 等协作,促进了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管理成果应用的外 向外推广三是加强关检、检检协作把检验检疫信用体系 建设作为关检、检检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与福州、厦门 关检的执法、通关协作,在福州市辖区推行出口货物通关、 源头监管、“直通式”放行等方面,均充分实施和应用了检 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措施和成果,提高了关检、检检协作的 工作实效性二、推进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检验检疫机构 适应检验检疫模式的转变,促进大通关建设,构建和谐检验 检疫,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需清楚认识 到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 很多,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经济 发展对检验检疫要求的不断提升,检验检疫信用体系管理必 须与时俱进,不断持续调整、充实和提高。
)因地制宜、科学制订并适时调整工作规划是确保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实施的前提基础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信用 采集、整理、储存、评判、使用多方面,需要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支持,并要与具体的检验检疫业务工作相结合, 才能发挥其作用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照抄上面的安排或照搬 别人的经验,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科 学规划明确实施的步骤、期望达到的目标,安排实施人员, 落实相关的物力、财力保障,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明 确、保障落实,能够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并根据形势变 化,及时调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发 展需要福建局这几年的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只有围绕着检验 检疫的工作重心,根据形势需求变化对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 调整和细化,才使得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保持良好的发展二)不断创新、健全工作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顺利开 展的机制保障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许多工作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不仅需要积极借鉴其它部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成果,更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 索,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首先是信用信息采集、保存机 制信用信息数据是建立和实施信用管理的基础,探索建立 这一机制,应充分考虑实施信用管理所需要信息种类、采集 数量下限、采集可行性、采集措施以及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内 容。
其次是信用评价机制,主要包含评价标准、评价程序、 评价主体等相关内容,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是确 保评价工作公正、合理的有力保障第三是信用管理机制 检验检疫信用管理是多方面的,诸如根据企业信用程度综合 实施分级管理、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如“红、黑名单”管 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不管实施哪种管理方式,都需 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以确保公正公平第四是监督 机制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和检验检疫奖惩得失等 利益直接相关,应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 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以保障企业 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工作的公平合理、健康有序三)借助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是提高是信用管理水平 重要手段企业检验检疫信用管理面对的企业多、涵盖面广、信息 数据量大、标准性强,需要数据库等数据技术体系支撑,对 信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一方面, 应尽快建立检验检疫企业信用信息电子数据库,形成检验检 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如福建检验检疫系统进出口企业信用 信息共享机制,就是以局域网为基础,设立企业信用信息数 据库形成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规 范检验检疫信用信息数据自动采集、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技 术标准、分类及编码、信用数据格式,逐步实现信用体系的 信息采集、评价的信息化、自动化。
同时,还可以研究开发 信用信息应用专业软件,提高信用信息应用的自动化水平 如福建局目前正在研发的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预警系 统,就是为了实现信用体系数据与CIQ2000系统衔接,方便 检验检疫部门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进出口企业实施相应的 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四)分类管理、兑现奖惩是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的 关键所在能否取得实效让企业和社会共享信用管理的成果,促进 社会和谐与诚信,是检验信用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其 意义所在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提高检 验检疫部门把关服务效能、让诚信企业减负增效、失信企业 受到惩诫三方面达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兑现奖惩,充分应 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将企业信用程度与检验检疫部 门的检验监管服务挂钩,实行分类管理如,对信用表现优 良企业公开表彰,实施“绿色通道”、减少查验比率、快速 核放等奖励措施,让诚信企业得到实惠,对违反信用管理企 业降低信用等级、强化管理,对严重违反诚信原则的企业采 取必要的行政处理措施等等,这些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信用管 理的价值,也增强了企业诚信守法的自觉性福建局就是通 过实施“红、黑名单”等分类管理办法,在这方面取得一定 的成效。
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福建局共对91万批出口 商品实施建立在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基础之上的检验监管 模式体系管理,累计为企业节省250万个工作日、9220万元 人民币;通过实施“信用大通关”,在不降低口岸把关质量 的前提下,一般出口商品口岸核查货证比例从3%降为0.5 %,提高了货物通关速度,实现了检验检疫机构和进出口企 业的双嬴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是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 效的重要助推器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 工程中重要的组成之一,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协作首先是检 验检疫系统内部协作检验检疫信作体系建设涉到企业信用 信息征集保存、信用评定、信用评定结果使用等多个方面, 需要相应的管理办法、数据库、应用信息平台等配套,系统 内部的协作非常重要,需要一线具体施检单位到省局业务处 室等各相关部门形成共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是检检协作信用体系建设对各个直属局都是一个新课 题,各单位的工作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加强互相之间的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