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
13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师琪【摘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专业,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通过研究探索和不断实践,建立并逐步完善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分析艺术设计类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针对产业需求培养人才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优化艺术设计类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促进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层递进G712 A一、研究背景(一)艺术设计产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隨着数字创意产业、新型体育产业、新型旅游产业等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发展,行业企业对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对从业人员的新技术应用能力、理论水平、实践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广告设计公司、婚纱影楼、影视公司、房地产公司、城市建设部门等所需动画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虚拟现实技术、摄影摄像、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装饰设计、UI设计等人才大量增加。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2017年,文化艺术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5462亿元,占GDP比重的4.29%,比2016年占比4.14%增加0.15个百分点,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2016年,我省文化艺术设计产业增加值2481亿元,占GDP比重为3.94%;2017年我省文化艺术设计产业增加值3031.2亿元,占GDP比重为4.17%,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济宁与艺术设计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亿元,占GDP比重4%目前,济宁全市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经营单位近2万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艺术设计专业群对接区域设计产业急需的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创意设计、生产、研发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并引领区域设计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及山东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二)我国出台政策,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重视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2017年1月10日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中指出,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社区等合作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也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发展途径随着国家推行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建了企业型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及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本土化“双元”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院园融合”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采用工作室制的现代学徒制,走在全省前列,取得良好效果这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实践探索,为今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三)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校企合作”不深入”,校企合作基地没有发挥真正作用,不能与教学衔接起来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受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融入行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交流方面也缺乏完善的双向融通渠道。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校企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产、学、研、训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和带动区域艺术设计产业发展二、研究思路与目标(一)研究思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端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研发、教育链与产业链、教学改革与生产流程改造、职业精神培育与企业文化塑造紧密对接,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二)总体目标探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规律,建设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形成产教研训创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企业化课程—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构建 “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发贴合艺术设计岗位技能要求的立体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推进“分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营造特色高效课堂。
三)具体目标1.建设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探索引入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专业群建设,建设产教融合、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2.改革教學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采取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按岗位要求、项目要求重构课程,打破学科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创新“分层递进、赛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基于工作室形式的“企业化课程—实境化训练——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提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以激发学习激情、获得成就感为原则,构建“分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打造“互联网+”的特色高效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教学团队建设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参加企业技术研发项目,促进团队教学水平、实践、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三、研究内容与措施(一)创建符合艺术专业特色的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为根本,符合专业发展规律为基础,打造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输出平台,建设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
混合所有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将企业资金引入学校、将企业内训体系引入学校、将企业项目化教学资源引入学校、将企业工程师引入课堂、将企业考评体系引入教学评价、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课堂等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对建设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建设特色专业、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有着深远意义实现“将企业搬入校”的真实企业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环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全面实施企业化教学模式,成立企业项目承接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企业化管理中心,拓宽学生知识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研广告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培养规格要求,分析艺术设计类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专业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群组成的面向设计类岗位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通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1.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基于工作室形式的“企业化课程—实境化训练—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研制招生、招工方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综合课程和基于项目建设过程的企业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企业化,专业知识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实践技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理实一体培养企业定制化人才教学模式项目化,校企共建工作室,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实际项目的工作和学习2.构建“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构建由简单到复杂分层,难易递进的“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成就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教学难点容易化、重点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模拟企业日常考核方式引入“PK”制,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工作室与工作室的PK贯穿于每一堂课、每一项目学习中小组内相互合作,小组间相互监督,竞争与合作共存,激励与约束并举,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分层递进、赛训结合”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岗位的更新与需求,定期开展专业调研与论证工作,动态分析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匹配程度,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分层递进、赛训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主体,实践教学以初级、中级、高级三阶段的实践形式实践训练项目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为载体进行系统设计,按照岗位能力发展要求组织安排,层层递进,逐步提升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对应实践项目组织技能比赛,以赛促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2.赛训结合、以赛促学加强学生职业化素质训练,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行业知名人士、高级技能人才、企业高管到课堂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入行业发展前沿理念、专业新技术和优秀企业文化,让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对照自身不足,形成自我成长意识,增强专业、职业归属感四)校企深度融合,建设共享型专业资源1.推进面向高职艺术设计类岗位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调研建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分析艺术设计类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构建由通识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成的面向高职艺术设计类岗位人才需求和适合创新创业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创新创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校企共同优化“校企融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过程分成4个阶段,循序渐进式培养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活动+实践”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分级递进循环提升”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2.细化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由基础通用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岗位导向课程三部分组成基础通用课程针对专业群内专业共性发展进行设置,旨在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主要包括绘画基础、电脑辅助设计、摄影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程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开展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的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岗位导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任务重构课程内容,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进入到岗位导向课程后,让学生进入到工作室进行项目实训,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岗位适应能力3.工学结合项目化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由企业专家、设计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联合组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