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docx
8页作文素材: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中国飞天梦解读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一曲《东方红》传遍世界,中国人从此打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 50年后,我们迎来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纵观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几代航天人,共圆飞天梦的逐梦之旅在中国人逐梦航天的过程中,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早已被深深印刻在了无数航天人的骨血中,不断指引着无数后来人的前进方向 自1970年以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持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50年间中国成功发射的卫星已经超过了500余颗细数50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中出现的“首次”和“第一”令人惊叹不已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
现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将征途踏向更远的星际 回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我们不能忘记背后无数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钱学森-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时任院长和第一颗人造卫星总指挥的钱学森,制定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和要求,并成功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技术难关任新民-他的一生参与了我国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和实施他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还曾担任过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黄纬禄-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火箭与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为我国导弹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屠守锷-亲身经历过日军侵华后,他发誓要“工业救国、航空救国”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改进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从1975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成功发射42次,把30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准确送入轨道,保证了百分百的发射成功率,被誉为“金牌火箭”。
梁守槃-作为我国航天事业中的首批科技工作者,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早年从事航空工程教育,在钱学森和他的组织下,成功把一批国内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领进了航天的大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延续培养出了中坚力量 如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飞行,但这些曾经为之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们,却早已魂归星海,可中国的航天事业却仍在继续前行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懈探索,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国飞天梦优质时评01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6月23日, 离地390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遥看地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分别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留下中国印迹,嫦娥五号更成功将1731克月壤带回地球,上演了“月宫取宝、月轨对接、太空投递”的壮举……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他们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一页页绚丽篇章。
嫦娥”团队:九天云外揽月回2020年12月17日凌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嫦娥五号划破天际,以百米冲刺的姿态回到地球,惊起一团烟云作为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优异成绩,不超预算、不降指标、不拖时间,如期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在月球探测领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回首“嫦娥”团队所走过的艰难探索之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让中国人“到月宫一探究竟”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我们飞向月球的大门一经打开,深空探测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说一次次闯关夺隘,一场场拼搏会战,开拓进取的“嫦娥”团队,秉承着“以国家任务为己任”的誓言,以自主创新为团队成长的驱动力,又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铺就了一条完美的落月之路,让“中国探月”的“金字招牌”闪耀在茫茫太空一个人没有想象力、没有好奇心是没有动力的从力主嫦娥四号到月球背面去,到嫦娥五号获取最年轻的月壤,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始终认为,“要想得更远一点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一个个中国探测器成功到访月球所勾勒描绘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逐梦足迹。
神舟”团队:托举千年飞天梦“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此刻,举目仰望,3名中国航天员正遨游太空,中国逐梦空间站迈出新步伐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到屈原《天问》、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文学想象,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为了圆梦,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实践中探索着飞天之路当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卸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多年的戚发轫院士第一次有机会在现场看飞船发射,他的眼眶一度湿润了,但面对记者,他却退到一边,把接受采访的机会留给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年轻的女总设计师容易,还笑着说:“看见她,就容易了!”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载人飞天的巨大挑战,谈何容易!“神舟”团队就是这样顶住压力,把困难变得容易,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几代“神舟”团队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像拧螺丝一样把自己拧在工作岗位上、拧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
北斗”团队:中国北斗耀苍穹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京举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6年间,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关键核心技术一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团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让中国北斗星耀苍穹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分步实施的战略决策,到中国特色北斗卫星导航体制的设计,再到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和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无不彰显着北斗团队创新的志气和追求这是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展大国重器的又一次胜利令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倍感自豪的是,“北斗已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我们的卫星除了上天之外,更需要‘落地’,需要跟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一句话,航天最终要造福老百姓孙家栋说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
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02自主创新让中国飞天梦想飞得高远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有梦想就有远方从远古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正在一步步化为现实遨游太空,探索宇宙,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空火箭在简陋的发射场地腾空而起,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再到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搭载中国宇航员穿梭往返于星际,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人不仅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自己的足迹,还把目光投向了更为深远的宇宙空间,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有梦想就能飞翔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就定下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迈入了“太空站时代”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他们始终牢记党中央的殷殷嘱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把中国飞天神话写进了浩瀚太空有梦想就有奇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求索的渴望和梦想的力量,是中国逐梦太空的新征程三度飞天的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与首征太空的汤洪波一起,顺利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开始中国人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意味着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又开启了新的起点,让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有梦想就有未来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这“五个首次”将神舟载人飞船综合能力提升到新境界,使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新水平,是航天人奏响的又一曲自主创新的凯歌,极大地提振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用事实再次告诉我们,自主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顺,汇聚创新创造的中国力量,我们就能跨越星辰大海,向更高更远探索前行。
03千年飞天梦 今朝再出发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浩瀚宇宙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向往,特别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更是家喻户晓,而《西游记》等经典文化著作更是为“九天”这一未知领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五千年来,在探寻神奇宇宙的道路上,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中华民族始终不断前行今天,神舟十二号飞船再次飞空,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士气,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梦圆飞天的力量源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堪称世界智库“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愈发生机勃勃早在两千多年前,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上古神器”浑天仪,便开启了对外太空的初步探索思想家王充则在《论衡》中写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与月球有关系宋代文人苏轼更是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有了古人的思想认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才有了现今我们探索外太空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智慧启迪,带来了力量源泉,也给我们的航天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革命文化是推动实现梦圆飞天的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伟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