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电阻率剖面法02.ppt
35页勘探目的: 了解某一地区垂直向下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等方面的地质变化 的情况,从而提出了电测深这一方法 含义: 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 距和测量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观测点处 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 适用: 被勘探的岩层是水平的或缓倾斜的(倾角小于20°)并有明显 的电性差,从而确定不同深度的电性层,并确定出各层的厚度 三、电阻率测深法 (一)电测深法的基本原理: 是基于在同一个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 逐渐加深,这样便可得到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 电测深也可像电剖面法那样使用不同的装置,如三极电 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 本节主要讨论用得最广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它是以测 点为中心,AB极距对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增加,MN 分段固定(另一种方法是MN与AB间保持固定比例,随AB的 增关而增大),对每一AB极距均可测出一ρs值,对每一测 点的电测深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绘图解释,从而获得地下 的地质情况 如图常用的对称四极测深 是以测点为中心,AB极距对 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 增加,MN分段固定(另一种 方法是MN与AB极距保持固定 比例)可测出每一AB极距 下的ρs值,用双对数坐标 纸绘制电测深曲线。
说明:引起ρs曲线变化 主要因素:是各电性层 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 、层数的多少以及电极 距的长短 MANB 野外装置排列 示意图 两层地电断面ρs 曲线的形成过程: v当AOh1时,第一 层相当于薄薄一层 ,电流主要分布与 下层,地下相当于 只有以第二层为主 的均匀无限电阻 (二)地电断面和电测深曲线类型 说明: 地电断面——由电性差异划分 地质断面——由岩性差异划分 二者本质不同,只有当二者吻合时才可以对应起来,如下 : 水平两层断面包括三个数: 、 及 曲 线的基本形态示 和 两者之大小关系它 们可能有如下两种关系 AB/2 ρ2 ρ1 ρs AB/2 ρs ρ2 ρ1 G型D型 1、两层情况的视电阻率曲线 思考题: 1、如何知道第一、第二地质层的电阻率? 2、如何大致判断第一层的厚薄? 水平三层断面包括五个数: 、 、 、 及 三层曲线较二层曲线复杂,但决定三 层曲线基本形态的是 、 和 三者之大小 关系它们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2、水平三层电测深曲线 三层断面曲线类型图 AB/2 AB/2 AB/2AB/2 H A K Q H型三层曲线: A型三层曲线: K型三层曲线: Q型三层曲线: 三层电测深曲线——四种类型 3、四层及多层电测深曲线类型: 多层:四层及四层以上,地电参数有ρ1,ρ2,ρ3, ρ4, ρn,h1,h2,h3,h4,h(n-1) 类型:AA、AK、KH、KQ、HA、HK、QH、。
四层以上,测深曲线命名方法与四层类似,若有n个符号,则有n+2层,以第二 层为基础,每多一层就把相应层的符号加上,如QHKH型,有四个字母,表示有 4+2=6层地质介质 (三)电测深的工作方法 说明: 测网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勘探要求的详细程度及测区的的地质条件; 测线方向应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测线长度应大于寻找的地质构造宽度; 详查时,3~5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3~5点位于构造带上; 普查时,至少1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2~3点位于构造带上; 1、供电极距AB的选择: 标准:使电测深曲线首尾两端出现渐近线为原则,大致如下 2、测量电极MN的选择 因为AB增加,则MN间电流减小,所以为得到可靠MN间电位差 ,需控制AB与MN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般可按下式选择: 具体做法: 从小的供电极距开始,然后逐渐增大AB,当AB=30MN时,增 大MN间距,但增大后需要重复观测两个测点常用关系如下 : (四)电测深结果的图示: 1、电测深曲线图——以AB/2为横坐标, ρs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它表示ρs随 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说明:它是以6.25㎝为底的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的 。
v2、电测深曲线类型图——首先将测区内各电测深点的位 置按工作比例尺标在图上然后在测点的旁边标明该点的电 测深类型,并将相同曲线类型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它标 明了不同地电断面分布区域及不同地电断面间的过渡关系 如下图所示: v3、等AB/2视电 阻率剖面图——以 测点为横坐标,以 等AB/2处的视 电阻率值为纵坐标 的曲线,它标明了 同深度不同测点沿 测线方向视电阻率 变化的情况,如同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 视电阻率曲线剖面 图如下图所示: v4、等AB/2视电阻 率平面图——按工作比 例尺将各测深点标在平 面图上,选择一定的A B/2,并在各测深点 测深曲线上查出它所对 应的ρs值,将它标在测 深点之旁,然后将ρs值 相同的点用曲线连接起 来所得的图形它标明 了某种深度上视电阻率 相同的点在平面上的分 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v5、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以测点为横坐标,AB/2为 纵坐标,从每个电测深曲 线上查得各个不同AB/2 所对应的ρs值,并与图 中的AB/2相对应标在图 上,然后按一定的等值线 间隔将ρs值相等的点用 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即构成 了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如下图:左右两侧为H型 三层断面,中间为G型两 层断面,且由左侧电阻更 小可知高阻体较右侧埋藏 深) v6、纵向电导剖面图 (1)纵向电导(S)的含义: 如下图:取一个三层地质体,假设电阻率ρ3无限大,则电流沿上面两 层流动,并在测点附近取1㎡,厚度为h1+h2的平方柱体,此时沿 电流方向导电能力即为该岩层的纵向电导。
其中 : 在下面的例子中第一、二两层的纵向电导用S1·2表示,则: 当水平各层电阻率均匀稳定时,则纵向电导与各层厚度成正比 ,由此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根据纵向电导确定高阻基岩顶面埋深 对于基底电阻无限大的岩层,其电测深曲线的尾支渐近线与 横轴成45°角,纵向电导S1·2等于45°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至坐标原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v(2)纵向电导剖面 图——以测深点的位 置为横坐标,以各测 深点测深曲线求出对 应的S值为纵坐标, 用圆滑曲线将各测深 点的S值连接起来, 即构成了纵向电导剖 面图它表示了高阻 基岩表面沿测线的起 伏情况如下图所示 : v7、纵向电导平面等值线图——在测点分布图的 基础上,将各测深点的S值标在测点旁边,并按 一定等值线间隔用圆滑曲线将S值相等的点连接 起来,即构成了S平面等值线图它反映了基岩 面在平面范围上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五)电测深曲线应用实例 电测深资料定性解释的基本原则 定性解释一般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点 到面的原则,如果在有钻孔的地方应先在 井旁进行测深,通过测深曲线与岩心柱状 图进行对比,找出各电性层与岩层的对应 关系,即可利用这种关系指导面上的各测 点测深曲线的解释。
v1、关于接触带、破碎带及断 层等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1)华北平原边缘地带断层的电测深定性 解释图件(如下图:) 提示: 1)N1——N4为四层地电断面KH曲线; N5 至N8为二层地电断面G曲线;因此N4、 N5间产生了曲线类型不连续N4点对应 4个电性层,N5对应2个电性层,从N4到 N5过渡中缺少了两个电性层,初步认为 N4、N5间有断层存在 2)由ρs等值线断面图知:N1至N4低阻 稀疏,N5至N8高阻密集,可知N4、 N5两侧岩性不同 3)由S剖面线可知N1至N4基岩面埋深 大,N5至N8基岩面浅,特别是N4至 N5间高阻基岩面错断明显 v(2)用电测深法配 合联合剖面法寻找含 水破碎带实例 提示: 1) ρs等值线断面图表 明图的中间为低阻带 ,似上宽下窄“漏斗” ,“漏斗”两侧为高阻 带 2)联合剖面图出现低 阻正交点,与ρs等值 线断面图中“漏斗”吻 合 v2、在解决有限地质体问题中的应 用 (1)寻找斜坡大理岩残留铁矿应用 提示: 某铁矿受构造控制,大多数矿体处于 闪长岩古老侵蚀面凹部靠近斜坡上 大理岩残留体中,所以查明闪长岩 起伏情况、了解大理岩分布可达到 间接找矿的目的。
1)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反映了下伏 闪长岩的起伏情况 2)由闪长岩顶板高程图可见,矿体产 于闪长岩凹部斜坡上,与地质结论 一致 v(2)某地石灰岩地区 深部岩溶发育探测 提示: 岩溶发育显示低阻带 分布,低阻等值线闭 合圈就是岩溶在地面 上的投影,由图可见 ,实际岩溶发育比地 表岩溶塌陷区范围要 大很多 v(3)山东某地应用电 测深法验证磁异常实 例 提示: 矿体在水平方向有一 定延伸、但局部集中 , ρs断面等值线图上 与磁异常对应的位置 有低阻等值线闭合圈 ,后经钻探验证在48 米处见到磁铁矿 v3、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1)寻找松散沉积层孔隙水 1)新疆某地山前冲洪积扇上电测深 应用实例 提示: ①松散沉积层由砂、砂砾构成,孔隙 率高,电阻低 ②1—7号点: ρs值大于100,为冲洪 积上、中部的反映; ③12—18号点, ρ s表现为明显低阻 特征,为扇缘潜水溢出带部位; ④18号点以后剖面进入平原地带, ρ s值又升高 ⑤由ρs等值线断面可见:1—7号点为 等值线密集的高阻带,7—12号点 等值线逐渐变稀,反映为潜水溢 出带,12号点以后, ρ s在40以下 ,表层低至5欧·米,为冲洪积平 原部位。
v2)云南某地用 电测深法寻找古 河道实例 提示: ①该区古河道分布 在湖积黏土地段 ; ②古河道上方,电 测深曲线出现明 显K型,两侧为 明显“一”字型; ③1—1剖面图上的 等ρs断面图,高 阻异常,反映了 古河道的砂砾层 ; ④ρ s等值线平面图 反映了古河道的 平面位置(阴影 线带) v(2)基岩地区寻找岩溶裂隙水 前提:密实灰岩电阻率高可达nx103Ω·m ,岩溶发育段电 阻率低为nx10~nx103Ω·m 岩溶地区寻找地下水,常以联合 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为主根据不 同的地电条件,联合剖面曲线有 如下特征: ①当岩溶主要在顶部发育或埋深 不大时,联合剖面曲线出现一个 或几个电阻率值同步下降(空洞时 则为同步上升)的尖底状异常,异 常特征似“V”型,如图4一58所 示应当注意,当地表存在局部 电性不均匀时,也会出同样的异 常,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慎重分 析,以区分真伪作出恰当的地质 推断 ②当岩溶发育带较 宽、岩溶发育强 烈,并向下延深 很大时,这时岩 溶发育带相当于 陡立的低阻薄脉 或厚脉,联合剖 面曲线出现低阻 正交点,如右图 所示 ③当岩溶发育带很宽时,联合剖面曲线出现宽阔的正交点,低阻异常带两侧 高阻地段ρA,S与ρB,S曲线分离较为明显,曲线形态如“U”字型,且极距越大异常 幅值越明显,如下图所示。
当采用电测深法时,其曲线特征如下: ①当基岩岩性比较单一、外界影响和旁侧影响大体一致时,电测深曲线一 般呈G型反映,其中曲线低阻部分反映近地表的浮土或基岩风化壳,而高阻 部分则是完整基岩的反映如下图(左)所示 ②当灰岩中岩溶裂隙发育并含水时,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使得电测深曲线产生强烈的畸变,如出现锯齿状、台阶状和各种拐折,这 些特征往往是判断岩溶裂隙发育程度的标志下图(右)是岩溶裂隙发育 灰岩上的电测深曲线,曲线首支反映覆盖层,中部为岩溶裂隙含水的反映 ,曲线尾支呈45°上升为完整灰岩的反映 v广西某地用联合剖面法确定岩溶裂隙发育 带实例 v提示: 1)剖面图中低阻正交点清晰,两侧A、B分离 带明显,各测线上正交点在地面投影的连 线即为裂隙带分布范围 2)可进一步用极形图法表示出岩溶裂隙发育 的主导方向 (3)寻找基岩裂隙水 1)断层破碎带 含水断层破碎带通常以联合剖面法正交点确定 断层位置,以电测深法佐证异常的可靠性 铜陵市立新煤矿地下水勘查实例 提示:勘查区位于背斜轴部附近轴部地层为 下二叠统孤峰组,两翼依次为上二叠统龙潭 组和大龙组、下三叠统段坑组和龙山组,该 地区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