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景观生态学.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7972216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 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 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 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 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 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 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 田、居民区等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 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常见的廊道 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 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 着主导作用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 基底等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 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 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 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 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 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 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 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 学派、欧洲学派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 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 和理论研究的核心后者是从地理学和规划学发展起来的,代表着景观生 态学的应用研究方向欧洲学派开拓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并取得了 突出成就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核心1. 岛屿生物地理学以麦克阿瑟和威尔逊于1967年提出的著名“均衡 理论”为标志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和更成熟的境界首次从动态方面阐述了 物种丰度与面积及隔离程度的关系认为岛屿的物种丰富度取决于物种的 迁入率和灭绝率离大陆越远的岛屿上的物种迁入率越小(距离效应);岛屿的面积越 小其灭绝率越大(面积效应)第三章景观格局与分析特点干扰斑块1.由局部干扰形成残留斑块1.由大面积干扰形成环境 资源斑块引入斑块斑块中种群动态变化、斑块的周转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人类的管理程度和恒久性1.环境资源斑块与基底之间的边界比较固2. 干扰斑块内的生物2.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定,是周转率最低的斑种群种类、 数量等都发3.和干扰斑块相似,两块类型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者都起 源于自然干扰由各种生物对干扰的2.在环境资源斑块中,或人为干扰抵 抗能力和干扰后的虽然也存在种群的变恢复能力决定的动、迁入、灭绝等 过程,但都处于极低的水平。

      3.周转率最高、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一、 斑块定义如前强调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根据斑块的起源, 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以下4种:1、 干扰斑块(diturbancepatch):在景观中由于局部性干扰而形成的 小面积斑块如自然干扰(如雪崩、火烧、泥石流等)或人为干扰(森林 采伐、矿产开采等)所形成的小面积斑块2、 残留斑块(remnantpatch):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 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如森林或草原大火、大范围的森林砍伐、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 小片森林斑块、草原斑块3、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reourcepatch):由于环境资源条件 (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等4、引入斑块 (introducedpatch):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 成的局部性斑块如果引入的是植物群落,如人工林、树木园、种植园、 作物地、高尔夫球场等称为种植斑块此外,人类聚居地(城市、村落等) 也是最明显、最普遍的引入斑块。

      二、斑块面积:斑块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到能量和营养物质在景观中的 分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斑块中物种的数量内缘比二内部面积/边缘面积斑块的内/缘比与斑块面积成正比,即斑 块面积越大,斑块的内/缘比越大斑块与基质之间、斑块与斑块之间存 在着过渡带,即所谓的生态交错区(也称为边缘)生态交错区对能量、 营养物质、物种分布的影响称为边缘效应三、廊道的结构特征:1. 曲度:对景观中的物流能流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廊道越直, 距离越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但并不是越直越好2. 宽度或长度可以表述廊道的线性特征:长度可以确定廊道同基质接 触的程度,宽度可以确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对动植物阻隔的程度3. 连通性:指廊道在空间上的连接或连续的量度,可简单地用单位长 度上间断点或断开区(gap)的数量来表示4. 内环境:廊道可看作是线性的斑块,具有较大的边缘生境和较小的 内部生境四、 廊道功能:生境(栖息地)的作用、传输通道作用、过滤和阻抑作 用、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与汇分类: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五、 基质(本底、基底):是景观要素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决 定景观性质的要素对景观动态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斑块是局部的要素, 基质是全局的要素(基底)斑块、廊道都是在基质上存在判定标准:相对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动态控制最主动六、 孔隙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斑块密度的量度,与斑 块大小无关孔隙度低,对斑块生境的隔离作用强物种间存在有基因变 异的可能孔隙度高,对斑块生境的隔离作用弱物种间可以跳跃流动交换 基因七、景观异质性:一般认为,景观异质性是指在景观中对一个物种或 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 度本质上)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表型上)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格局、功能和动 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景观异质性高有利 于生物多样性保持,而生物多样性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第五章景观动态与模拟一、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维持组成其生态系统自身稳定和不同生态系 统构成的景观格局稳定的能力两方面:一是景观变化的趋势,二是景观对 干扰的反应如果景观参数的长期变化呈水平状态,并且其水平线上下波动幅度和 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其景观是稳定的可见,只有呈水平趋势、小范围 (或较大范围),但有规则波动的变化曲线是稳定的。

      一般说来,景观的 抗性越强,也就是说景观受到外界干扰时的变化越小,景观越稳定;景观 的恢复性(弹性)越强,也就是说景观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 的时间越短,景观越稳定自然景观由气候、地貌、岩石和土壤、植被、 水文5大要素组成二、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P163-1701.自然驱动因子: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水文、自然干扰2. 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经济、政策、文化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和评价—、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P204基于服务功能分类,包括供给功能(如粮食和水的供给)、调节功能 (如调节洪涝、干旱、土地退化等)、支持功能(如土壤形成与养分循 环)、文化功能(如娱乐、精神、宗教以及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效益)①文化支持功能②生物生产功能③环境服务功能二、景观生态分类的 一般步骤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3、分类等级与主导因子确定4、样点确定与 野外调查5、景观分类体系的建立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7、景观生态 分类图制作第七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景观生态规划定义: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 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 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方案, 对策及建议)。

      P239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大尺度上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 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及功能区域景观生态设计是 在小尺度上对景观生态规划中划分的特定功能的细化和实现过程功能的实 现过程,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工程设计和生态技术配置234二、景 观生态规划的类型鲁茨卡的综合景观规划体系、麦克基于适宜性分析所形成的“千层饼” 规划模式、奥朗姆以系统论思想为基础所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 福尔曼等以格局优化为核心的景观生态规划三、景观生态规划应用1.城 市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原则: ①城市一城郊景观生态建设一体化原则②.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原则(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 然做功、显露自然)2.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1)自然保护区的选址P286i.典型性或代表性:比如原始红松林2)稀有性: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3)脆弱性:湿地4)多样性:热 带森林5)面积因素:考虑面积大小6)天然性:自然度的考虑7)感染力感染力是指保护对象对人们的感官所产生的美感的程度。

      张家界8)潜在的保护价值9)科研的潜力(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分割成若干个 小保护区且越近越好、小保护区排列紧凑较好,线性排列最差、有走廊连接的若干小保护区比无走廊 连接的好、圆形保护区比条形保护区好(3)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区分:核 心区、缓冲区、实验区P288 (详见作业、重要)第^一章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