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调查_大学生自我认知1010字.docx
7页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调查_大学生自我认知1010字 摘要:本探讨采纳问卷法及访谈法对昆明市某中学随机抽取的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二学生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明显,大部分初二学生都对自己特别确定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盼,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表现较为突出,且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着一些差异 关键词:自我认知 初二学生 不平衡性 1 前言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困难的结构系统,一般可将其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限制三大系统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特性的基础——人的自我自我认知(又称为自我概念、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相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实力、特长、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观念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特性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产生突变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和学问阅历的增长,中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相识、评价自己和限制自己的心理行为所以,提高初中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是特别必要的 2 调查方法 在昆明随机抽取某中学的初二年级A、B两班,以自然的课堂教学形式状态,在两个班中首先请学生仿照“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格式,写出五句话,表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问题1)。
然后让学生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并写出自己哪些外部特征和这种事物相像,自己哪些内在品质和这种事物相像(问题2)将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后在下课之前交给老师 课程结束后,对该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请学生们谈谈对自己的相识,是否清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哪些,表现在学习上是什么状态(优势学习科目和弱势学习科目是哪些)等以了解一些关于初中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更真实的状况随后再对初二年级的任课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任课老师对初中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分析 问题1从对自己评价为全部是自己的优势、3点以上(含3点)为自己的优势、弱势多于优势、不明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以上的初二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多过弱势,并且有32.9%的学生将自己的特点全部归纳为优势,对自己非常确定对自己持否定看法或不明确的只占不到17%的比例 3.2 对问题2“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的分析 对问题2从对自己的比方为好事物、有双重性的事物、不好的事物、指代不明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有37.1%的学生全部以好事物带来表自己,对自己非常确定。
但是对自己不愿定的学生也达到了17.1%将近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用有双重性的事物来代表,或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不明确、偏中性的事物来代表 3.3 调查所属的初二A、B两班的对比 因为经对初二年级的任课老师进行访谈后,了解到该校初二A、B班差异较大,A班的学习氛围及学习成果都优于B班,因此,再对初二两个班学生的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的回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在初二A班中有5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优势比较多,对自己的满足程度较高,但照旧能过找出自己弱势,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在初二B班中对自己既确定又承认缺点的同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初二B班中,有39.5%的学生对自己特别确定,在写出的自己的特点中全为优势,对自我的期望比较高,对自己的满足程度很高,而在初二A班中对自己确定程度很高的学生比例只有26.8% 4 探讨 通过对昆明某中学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可知初中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简洁的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实力,其中一部分学生还能深化分析自己的性格中的双重性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访谈中发觉许多初二学生还是不能很快讲清晰自己的特点,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深。
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全部学生都能对自己做出评价,概括出自己的特点,即全部的初二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认知 (2)初二学生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明显在问题1中很多学生将自己描述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有特性的人”等,在问题2中约80%的学生对自己的比方没有出现重复性的事物,这都体现出初中生心中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别出心裁的 (3)大部分初二学生都对自己特别确定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盼在问题1中,有83.5%的学生评价自己全为优势或优势多于弱势;在问题2中有37.1%的学生将自己比方为“火”、“自由的马”、“阳光”、“蝴蝶”等美妙的事物,并且有22.9%的学生将自己比方为具有双重性的事物,其中也包含了对自己的确定和较高的期盼但对自己不特别确定,以及对自己有着低期盼的学生也占肯定的比重在问题1中体现出有11.4%的学生有这种倾向;在问题2中体现出有17.1%的学生有这种倾向 (4)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无趣性并存,表现出抗拒性与依靠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英勇与怯懦并存等心理冲突和冲突调查表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相识到自己的这种特点,在问题2中,有22.9%的学生选择了具有双重性的事物代表自己。
如将自己比方成“时热时冷的水”、“又酸又甜的小草莓”、“外表有刺内心凉爽的黄瓜”等 (5)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一些差异推断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可能与班集体的氛围及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有关 5 教学建议 初二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后有助于发展良好的道德感和自我限制实力因此,应让初中学生了解“相识自我”即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相识自我,并驾驭相识自我的方法 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的差异,老师应当驾驭每班的不同的状况,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特点,做到“因班施教”在不同班级中可以采纳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在不同班级中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追求美妙的特点对于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着肯定的帮助,每位学生都有着上进心,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加完备但也要留意学生对自己双重性格的不断深化的相识,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不能因此而自负,更不能产生自卑心情,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负面性格相识较多的学生 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给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自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化出版社,11015年11月第1版 [2]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J].教化探究,2022.11 [3]田凤娟.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化[J].厦门教化学院学报,2022.12 [4]刘惠军,石俊杰.抑郁心情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初探,中青网心理学探讨文献 [5]沃建中.自强感动将来——流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J].中国教化报,2022.1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