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与彼德定理上课讲义.docx
6页帕金森与彼德定理“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帕金森定律”为英国学者帕金森(C.NorthcoteParkinson)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Parkinson'aw)—书中提出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因为这些现象均是组织的积垢一一“官场病”,实在难以改变,所以,作者冠之以“定律”,借以强调其常态属性迄今为止,书中描写的现象仍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良组织现象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动因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在正常条件下,人员增加符合这样一个公式:X=(2k2+e)/n式中k表示增加部属而自己因此获得晋升的官员数;e表示任官时年龄与退休年龄之差;m表示机关内部答复琐碎问题所需要的人时数(劳动时数);n表示官员的管辖单位数;x表示每年需要增加的人员数加以百分比,公式变成:X=100(2km+e)/yn其中y表示原有全部人员按照该公式,无论工作量有无变化,记算的得数永远是5.17%--6.56%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
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X=[100(2KM+L)/yn]100%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人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N是被管理的单位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职工人数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丫就可以了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定律二,中间派决定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V255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决定所谓中间派指这样一些人:对事先分发的会议资料不加了解的人;没头没脑不清楚议程进行情形的人;耳朵不大灵光的人;醉意未尽、昏头昏脑的人;年纪老迈而自以为精神矍铄的人;意志薄弱的人为厂争取多数,争执双方不得不费尽心机、用尽手段争取中间派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财政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由不了解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干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花费的时间与所涉及的金额呈反比例,即涉及金额愈大,讨论的时间愈短,反之时间则愈长。
只有在涉及金额实在不值得一提时,情况才可汉密尔顿人性法则:人类是一种会讲述理由而不会理智思考问题的动物;定律四,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的非必需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变得不可救药,不得不在委员会中再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无效率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m表示实际千均出席人数;’表示受外界压力影响的人数;表示出席人员的平均年龄;d表示最远相互距离的平均值;y表示委员会成立年数;p表示主席的忍耐力;b表示开会前测量的最老的三位出席者的平均血压;x表示委员会无法有效工作的委员人数,即无效率系数定律五,人事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许多多的人事遘选的方法,譬如世袭、笔试、心理测试、行为测试等等但大部分测试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的遴选条件和遴选方法将遴选者引入歧途,最终不得不依靠偶然性标准遘选定律六,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事实上,那些事业处在成长期的机关是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的因此,“设计的完善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定律七,“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是现代社会的两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运作方式。
召开会议通常同时意味着鸡尾酒会后者通常最能体现人物的实际重要性假如把酒会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就可以划分出48个方块;再假定酒会开始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两小时二十分钟,那么,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方块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定律八,嫉妒症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阶主管勤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低级人员丧气而不务正业嫉妒症病象可以分为三期: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丁“庸妒症”第二阶段,“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于是尽一切可能排斥比自己本领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干的人,其结果,才智者挂冠而去,以至于机关似乎在进行愚蠢比赛,竞相表现愚蠢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其门而入,以至于从上至下是一群缺乏智慧的糊涂虫,机关病入膏盲,实际处于“昏厥”状态,此时已无药可救嫉妒症之所以得以流行,是因为第三流水准成为了政策原则自鸣得意、自我陶醉、吹毛求疵、嘲笑他人、毋庸申辩等均是嫉妒症的病理表象定律九,财不露白略)定律十,退休混乱无论退休年龄(R)如何确定,一般的退休理论都会认为,在退休之前三年左右(R—3)人的精力会开始自然减退。
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退休年龄,更大的问题在于有无合适的接替者因为,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时间越长,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职位较低者接近自己的职位,以延迟自己的退休时间对此,安排“恋栈”者不断地航空旅行,天南海北参加温差明显、日程紧凑的会议,同时不断填写多种表格,终会使当事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迈彼德原理”“彼德原理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彼德(1.aurenceJPeter)于I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ThePeterPrinciple一书中系统提出该文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彼德原理”的经典表述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彼德原理内容广泛,我们仅介绍其中部分精彩定律:彼德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彼德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忙着花钱,后者忙着赚钱;胡尔定理: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能产生乘数提拔效应;艾利斯进步定律:所谓进步,就是以一件麻烦事替换另一件麻烦事;马克•吐温禁果定律:亚当不是为了苹果才要苹果,而是因为那是禁果他才要;庞德定律:任何以善始者必定恶终;欧瑟定律:一个组织的权位最高者,通常存在把所有时间花费在出任委员会委员及签名的趋势;道定律:层级体系中的职位越高者,困惑越大;斯威夫特野心定律:野心驱使人从事最为平凡的事,所以,攀登的姿势与匍匐前进别无二致;甘地枷锁法则:金枷锁较之铁枷锁危害更大;哈佛定律:即使在严密控制压力、温度、音量、湿度以及其他变数的条件下,人体内的器官仍然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梅尔定律:如果事实与理论不符,那么事实必定被唾弃;链条定律:链条与其最脆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脆弱的环节越多;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人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做事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奈什规则:坐着工作的人比站着工作的人赚的钱多;理发定律: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萧伯纳经济学家规律: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排圈坐,他们绝无可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