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演变(2020年整理).ppt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摩西的****12
  • 文档编号:146054843
  • 上传时间:2020-09-25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8.0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演变 作者:张丰指导老师:王凤珍 摘要: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党经过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 时代特点的发展思想,把中国的发展和发展观不断推向更高的境界党的发展思想是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分析和研究党的发展思 想的演进过程,对于我们今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继承;发展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 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一贯的思想审视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演变,我们 看到的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变化,而且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 理论体系 一、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为什么发展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认识到了发展的重要性,主张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 重要任务对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落后就要挨打”到“发展是第一要义” 的过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对近代中国的屈辱历 史进行总结,他告诫全党要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他指出若不发展 生产,“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要失败。

      11428他多次 强调: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 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就是要提高生产力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2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文化大革命”产生的 原因,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 解放和巨大发展1979年3月,他断然提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 政治316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体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 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讲社会主义,“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 作者简介:张丰,男,安徽宿州人,安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2 届本科毕业生.,1,2,产力”4137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著名 论断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89年6月,他指出:按照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 步走”发展战略,积极稳步地发展国民经济,始终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2000年他提出的“三个代表”,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002 年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538他认为,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历史过程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 坚定人民跟党走的信心,才能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党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创造性地把发展作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抓住 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胡锦涛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 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为了谁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 人民是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 一在中国,广大人民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阶段, 广大人民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尊 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而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 本”的过程 毛泽东的一生,无不是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为其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 群众的一切问题6138他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邓小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评价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1992 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应该,3,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三个有利于”中,是否有利 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落脚点和归宿,因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增强 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

      邓小平认为: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 员的最高准绳7257 江泽民把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2000年以后,江泽民对以人 为本的认识更加深刻,这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中三个代表” 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还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始 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 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 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 泉和胜利之本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 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8 三、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怎样发展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 (一)关于发展道路的认识:从“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到“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们除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 著作中寻找理论指导外,在实践中,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中 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也有密切联系,因此,苏联成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 借鉴对象,参照苏联模式,我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这对中国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建国初 期,对我国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当时我国刚刚走出战争 局面,政治上急需稳固政权,经济上要恢复正常生产,满足人们基本生存要求, 外交上又要抵制经济封锁于是,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财力,这时,计划经济模式恰恰可以满足这种需要这一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过于单一;中央对计划、财政、物资、干部等包揽过多, 统得过死,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太小;过分强调条条管理,割断了各地区的不,4,同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波、匈事件的发生,也表明照搬苏联模式是不成 功的 毛泽东看出苏联发展模式与苏联发展观的问题,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和突 破,认识到中国必须要确立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毛泽东、刘少奇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提 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 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 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开始 第二,中共八大的胜利举行八大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 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 则这主要表现在: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 经济建设的方针;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第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毛泽东在文章 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 的主题。

      毛泽东的“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做到了实事求是,符合当时我国 的国情,是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 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领导集体丰富了毛泽东“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思 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全新的政治视,5,野进行理论创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高难度的历史性课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作了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重新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解决了为我们正确 地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为我们提供 了正确认识、研究、解决当代社会主义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基本依据,成为我们制 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是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其意义已经超出中国一国范围和单纯经济 体制改革的范畴,它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找 到了最佳的运行机制,而且对今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的前途命运,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的重大贡献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首次把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主要 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邓小平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当代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 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第四,提出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邓小平科学地判断了社 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表现形态,明确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 力的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方法和 步骤,由此党对中国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