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公司8d报告基本标准.ppt
23页8D报告编写要求培训,该培训的目的旨在使参与的培训人员了解和掌握编写8D报告的格式,规范和具体要求,8D报告的格式,我司的8D报告的标准格式为Form-IJ-053(E) 8D报告的基本要求为,内容正确,文字简练、证据说话、条理清晰以及措施有效以及8Ds的内容完整 以下针对8D报告的各部分做讲解,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部分反映8D所涉及的产品,报告性质和日期等信息要求据实反映 1.发起人:需填我司对应此客户的业务员或者客户方面的采购或者品保人员 2.产品种类:抱怨所涉及产品的封装类别(如Do-41) 3. 8D类型:8D的种类,如客户抱怨或者内部分析等 4.建立日期:业务部申请8D报告或者质管会收到8D信息的日期 5.产品型号:客户抱怨之型号对应我司的产品料号,如1N4007-008 6.客户:客户的名称如公司内部报告则为部门名称,8D实样,,2.问题描述,该部分是客观描述待分析问题的情况,比如所涉及的产品料号、不良率、检测手段、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等或者经过初步分析所得出的信息要求:客观地描述不良的信息,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1.测试项目:不良是通过何种手段发现的,如目测等 2.日期码/批号:提供不良产品对应的日期码等有效之追溯信息 3.失效数:发生不良的产品总数 4.不良率:不良产品与产品总数的比例 5.失效模式:不良的现象,如Short 6.失效机理:不良的具体表现形式 7.不良因素:导致不良的因素等(通过初步分析) 8.问题描述:用文字将上述不良的信息进行概括,2.问题描述,3.成立改善小组,改善小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建立的一种跨部门沟通组织,其中的组长负责领导工作。
要求:挑选有能力和对问题有责任的员工 改善小组组成日期:成立改善小组的时间(应该同建立8D的日期) 小组领导:问题所涉及的部门副总或者经理 成员 3.1.质量管理:公司品质部门负责人以及OQC人员 3.2.加工:不良产品所涉及部门的技术科人员 3.3.生产:不良产品所涉及部门的生产科人员 3.4.设备:不良产品所涉及部门的设备科人员 3.5.其他:除了上述人员以外被认为有必要参加改善小组的人员,如物流以及供应商等3.成立改善小组,4.先期阻截措施,先期阻截措施:目的是根据客户抱怨的内容,防止潜在不良品再出货要求:必须有所查产品或者不良品的总数,抽样数以及其他能够有效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1.库存/在制品的检查及处置:针对即将出货此客户的同型号产品进行检查或者应急处理(加测等)要求:必须有所查产品或者不良品的总数,抽样数(如100%检验可免)以及检查结果和针对检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并且提供以上操作的时间 2. OQC加严清单控制:OQC对于待检或者正在检查中的发生不良的同型号进行清仓,并增加对应的措施防止潜在不良品出货要求:OQC必须提出有效的检验手段比如增加抽样数和加严匀收标准等,以及上述内容的操作时间 3.历史制程记录的调查及确认:对于被抱怨之产品以往的生产以及检验记录进行调查,或者有无同样的不良模式。
要求:必须追查一年以上(新产品除外)的生产和检验报告或者客诉记录,4.先期阻截措施,4.紧急应变措施:生产线或者其他部门对于可能之不良品进行处理,保证再出货的产品无不良品要求:必须同时提出生产以及检验的措施,并保证措施能够立即得到执行,避免影响出货并且要求措施实行的时间,5.根本原因调查,根本原因调查:针对不良查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失效模式/失效机理描述:就已经得到的不良信息进行表述其特征要求:以我司之观点对不良模式进行描述,如有照片和不良样品必须进行全面的描述 2.制程评估及可能失效原因的综合分析:对可能导致不良的原因和相关制程进行分析 2.1.项目:可能之不良原因的序号要求:按照阿拉伯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 2.2.不良发生的可能原因:填写任何有可能导致不良产生的原因要求:必须描述该原因产生的制程和具体的导致不良的过程 2.3.针对可能的原因, 目前现场已有的避免其发生的手段:针对此可能的原因的避免措施要求:提出可以立即执行的、有效的措施,保证此措施可以防止该不良原因 2.4.针对可能原因产生的不良,目前现场已有的侦测方法:针对不良的可能原因所采取的检验手段要求:检验手段必须可以立即得到执行,而且要有针对性 2.5.可能的原因所占权重:各可能原因导致不良的可能性。
要求:所有可能原因的权重的总和必须等于100%可能原因不得超过6个,5.根本原因调查,3.不良产生根本原因:根据可能之不良原因推导出根本原因要求:必须有产品流程,对于客户提出不良的描述,和按照工序对不良原因的描述所有内容必须基于分析的客观事实和不允许出现俗语和惯用语而是要使用可以理解的技术用语;分析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得跳跃式,最后结论清楚文字必须使用标准白话文书写,且要以非专业人士也能看懂之要求书写必须符合5-Whys概念 4.根本原因的验证—用复制实验或数据验证以上陈述:使用各种数据或者手段验证不良的根本原因的正确性要求:必须使用实验手段来重现与客户抱怨相同或者相似的模式,或者使用合理的逻辑来推理根本原因的正确性文字必须使用标准白话文书写,且要以非专业人士也能看懂之要求书写 5.不良未发现/逃脱原因:描述为什么不良产品未能被检验出来而出货要求针对后段检验的程序进行分析,列出合理的原因,5.根本原因调查,6.流出原因的验证:对于不良未发现/逃脱原因的原因通过检验证明逃脱原因的正确性要求:也重现手段或者合理智推理来证明 7.不良发生的体系原因:导致不良产生的文件或是体系方面的原因要求针对文件或者公司管理体系方面可能导致不良的漏洞进行描写,5.根本原因调查,5.根本原因调查,6.阻截措施和验证,阻截措施和验证: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所采取的保证之后产品生产无不良的措施。
1.防堵措施:提出保证目前生产的产品能够避免不良发生的措施要求:可以立即针对产品执行 ,且不会与其他措施相冲突 2.验证:验证防堵措施的有效性要求:通过实际数据和其他可靠信息证明防堵措施能够有效保证不会导致新的不良产生,7.改善措施和验证,改善措施和验证:提出彻底根绝不良产生的根本原因的长期措施和验证该措施的有效性 1.改善措施:提出针对不良产生的根本原因的长期改进措施要求:措施必须是针对不良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的,不能只是增加检验手段必须从开发以及生产制造的角度将不良的原因全部根绝 2.验证: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要求:通过实际数据和现有改善趋势证明能够有效保证同样的根本原因不会导致新的不良再次产生验证必须与改善措施一一对应 3.风险评估:按照不良模式对客户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客户有措施防止不良产品被使用和不良率等信息对风险进行评估,7.改善措施和验证,8.预防再发生,预防再发生: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不良的手段和措施 1.预防措施:列出有关的措施防止同样的不良再次发生要求:对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不良提出措施,措施必须被文件化 2.文件更新列表:针对各措施涉及的文件进行修改的记录和信息 2.1. Document:涉及的文件的类型 2.2.Yes/No:Yes为需要修改,No为无需修改 2.3.ECN#/TECH#:修改文件的ECN单号或者TECN单号 。
要求:如有修改必填 2.4.Issue Date:发行ECN或者TECN日期,8.预防再发生,9.恭喜改善小组取得的成绩,恭喜改善小组取得的成绩:是否问题已经得到了解 1.是否这种不良会发生在其他类的产品上?:如有可能同样的不良发生在其他产品上则选择Yes,否则不选 2.生产线:制造不良品的制造部门 3.实行日期(如果有):改善措施的实行日期 4.实施的建议:针对改善措施实行的合理化建议 5.编写人:制造部相关负责人 6.批准人:8D报告最终审核人,比如质管会负责人或是业务员 7.8D完结日期:8D中所有措施被执行并被证明有效的时间,9.恭喜改善小组取得的成绩,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