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116112
  • 上传时间:2017-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2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重点:了解李白的思想和诗歌主要特色;体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强烈感情色彩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并称“李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熠熠生辉先读一首吊李白的诗歌经青山吊李翰林杜 荀 鹤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李白墓是在安徽当涂县的清山脚下,所在镇现叫太白镇晚唐诗人贾岛晚年不远千里拜李白墓,竟然忘归,也死在当涂,葬在李白墓不远处诗意:谁说先生已死,先生的精神日益新颖今夜青山明月下,墓中埋葬的是千古第一诗人自然白白地销毁了先生的身骨,生前声名不依傍, (死后声名远扬) 有谁能把耒阳杜甫墓移到此处,与先生为邻,让两人共吟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和景仰之情下面我们来谈谈李白过去有过了解,现在更详细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和艺术成就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中亚碎叶城,家境较殷实一) 蜀中时期(701-725)李白的父亲是有学问之人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周岁时抓周,李白抓了一部诗经父亲很高兴,说以后要成为一名诗人父亲一定要给儿子取个很好的名字,直到李白七岁时,名字还没有取好。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要母子二人对下面两句母亲想了好一会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李,自家姓,“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读了不少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学习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且受到道教思想深刻影响,喜欢击剑任侠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 )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其五) 小时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5-741)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安陆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不屈己,不干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久在草泽间,诗文名动京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三)长安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李白进京,谋求仕途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任翰林学士,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李白在长安,遇到了秘书监贺知章,当时有名的诗人,太子的老师李白呈上《蜀道难》一诗,贺知章一读,称叹者数次,翘着大拇指对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神仙下凡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请他贺知章是文坛元老,他这一称赞,蜀道难诗和”谪仙名号就遍布天下唐玄宗是尊重有才之人,但玄宗身边的人却嫉贤妒能当时,政权把持在一些奸佞小人之手,高力士等人极力诽谤排挤他李白那种性格,怎能跟这些人同流合污?“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于是请辞,皇帝赐金放还到长安不到两年就离开了,继续他的漫游生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一种洒脱,也是一种无耐四)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是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的李白离开家乡第一次漫游时曾带了三十万金,不到一年就因接济别人而散尽了他跟杜甫,性格不同,诗风也不一样,但一点也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友情杜甫在去长安考进士的途中,走到洛阳,遇到了李白,便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跟着李白在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漫游“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漫游的生活给李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后来又遇到了高适,三人一同漫游还有一个较魏万的年青诗人,为了能见到李白,沿着李白漫游的路线追踪了几千里,类似于今天的追星族,但我觉得比今天的追星族高明多了李白很感动,把自己的作品都交给了他,请他为自己编成文集天宝末年(天宝十二年),李白到了安徽宣州一带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加入李璘幕府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十六子集结军队名义上是北上抗敌,实际上想与肃宗争帝李白不清楚李璘事败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后遇赦东还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李白的词作体裁以七古、七绝见长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 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1)主要思想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但最突出的表现为庄 骚结合。

      龚自珍:“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一生好入名山游”,达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喜欢击剑任侠,受道家思想影响他又忧国忧民,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建功立业,但又不断受挫所以,有时积极入世,有时又忘情于世可想而知,李白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李白可以说是庄子和屈原的有机结合体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 900 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古风》59 首是其代表作品 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鲜明地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 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企图杀敌报国,收复两京,“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不衰在《临终歌》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到非常遗憾,把自己经作“中天摧折”的大鹏鸟2、描绘、歌颂名山大川《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名句3、表现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送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对贫民百姓的关怀《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韩信当年不得志时, 洗衣的老婆婆给他饭吃,后来,他发达后,送千金给婆婆报答她对统治者是如此的桀骜不驯,对一个乡下婆婆却如此的恭敬,可见他人格的伟大5、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悲愤《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小人当道,自己无法施展抱负,忧国伤时《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行路难》(二)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1、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写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写行途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2、想象丰富、奇特,感情自由奔放《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以传说、历史故事写蜀地的艰险和蜀道的艰难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远别离》也是通过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一)写作背景 这是天宝末年(753) ,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赋》 ,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 ,时称“四绝碑” 据记载,李云为官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李白与这位族叔性情相近 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大转变的前夕,此后不久,在公元 755 年,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在酝酿加剧,已经到了总崩溃的前夜,这时的李白也经过了长安放逐,皇帝的赐金也已用完他苦闷、悲愤,遇到和自己性情相近的族叔,不免就有了一番宣泄 赏 析弃 我 去 者 , 昨 日 之 日 不 可 留 ;乱 我 心 者 , 今 日 之 日 多 烦 忧 这 两 句 的 意 思 是 说 , 抛 开 我 走 了 的 是 昨 日 之 日 , 那 昨 日 之 日是 留 不 住 了 , 扰 乱 我 心 的 是 今 日 之 日 , 今 日 之 日 有 多 少 的 烦 忧 呵 。

      发 端 既 不 写 楼 , 更 不 叙 别 , 而 是 陡 起 壁 立 , 直 抒 郁 结 作 者为 什 么 要 这 么 写 ? 这 是 一 首 七 言 诗 , 显 然 这 两 句 不 是 七 言 , 不符 合 格 律 要 求 , 这 又 说 明 了 什 么 ?这 两 句 是 感 叹 时 光 的 流 逝 和 胸 中 的 烦 闷 这 是 一 首 饯 别 诗 ,饯 别 诗 的 开 头 这 样 写 , 的 确 是 不 多 见 的 李 白 积 在 心 中 的 烦 忧 太多 了 他 憋 不 住 , 于 是 借 这 个 机 会 一 吐 为 快 我 们 仔 细 琢 磨 ,“昨 日 ”“今 日 ”的 意 象 中 , 实 则 是 “昨 日 之 我 ”和 “今 日 之 我 ”,意 象 虽 为 二 , 所 指 之 人 则 是 一 陶 渊 明 诗 说 : “日 月 掷 人 去 , 有志 不 获 骋 ”陶 诗 感 情 比 较 深 沉 , 语 气 比 较 和 缓 , 李 白 这 两 句 则 感情 激 烈 , 语 气 比 较 急 迫 , 话 是 冲 口 而 出 , 连 格 律 也 顾 不 得 了 这首 诗 本 来 是 七 言 , 但 是 一 开 头 是 两 句 散 文 化 的 句 子 , 这 是 因 为 李白 的 感 情 很 强 烈 , 所 以 诗 是 冲 口 而 出 的 , 就 顾 不 得 什 么 格 律 了 。

      长 风 ”两 句 借 景 抒 情 , 突 转 : 面 对 着 寥 廓 明 净 的 秋 空 , 遥望 万 里 长 风 吹 送 鸿 雁 的 壮 美 景 色 , 不 由 得 激 起 酣 饮 高 楼 的 豪 情 逸兴 这 两 句 在 读 者 面 前 展 现 出 一 幅 壮 阔 明 朗 的 万 里 秋 空 画 图 , 也展 示 出 诗 人 豪 迈 阔 大 的 胸 襟 “何 以 解 忧 , 唯 有 杜 康 ”李 白 之 所以 是 李 白 , 正 是 有 这 种 胸 襟 , 有 这 种 豪 迈 “蓬 莱 ”两 句 承 高 楼 饯别 分 写 主 客 双 方 以 “建 安 骨 ”赞 美 李 云 的 文 章 风 格 刚 健 “中间 ”是 指 南 朝 ; “小 谢 ”是 指 谢 眺 , 因 为 他 在 谢 灵 运 ( 大 谢 ) 之后 , 所 以 称 小 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