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规模发展报告.doc
16页哈尔滨市人口规模发展报告哈尔滨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宄院总体室2001年9月哈尔滨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一、人口现状分析(一) 城区人口界定范哈尔滨市城区系指哈尔滨市6个中心城区、平房区、4个近郊工业点、 前进新区、太阳岛地区,以及规划期内划入城区的近郊区域其中中心城 区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动力区、太平区;4个近郊工业 点包括松浦镇、城高子镇(含新香坊)、东风镇和王岗镇,人口研究以上述 所含范围内人n基数为主二) 人口发展概况1、城区人门规模(1)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城区2000年常住人口为275.7万人,比1990年的256.2万人和1995年的261万人,分别增加了 19.5万人和14.7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自1990 年始年均净增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7.1%城区非农业人门为259.7 万人,比1990年的240.9万人和1995年的247万人,分别增加了 18.8万 人和12.7万人,自1990年平均净增1.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7.5%与1996年总体规划2000年人口指标(常住人口 270万人,非农业人 门255万人)相比,分别增加了 5.7万人和4.7万人。
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总人口261262.3263.6265.7266.7275.7非农业人口247250253.0255.1256.72259.7(2)流动人口规模流动人口按其停留时问的长短,可分为暂住人口(己登记)和过往人 n,其中暂住人门包括常住超过一年以上,户门在外县、市的人门;入主 本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入住本县、市,户口待定等部 分人门这部分人口事实上己不同程度地相当于常住人门,表现在丼活动 特征及对城市各项设施的需求上与常住人口之问有诸多一致性暂住人口 一方面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哈市提供大量的劳务、物资、信息和资 金,另一方面,又对城市的食品供应、居住、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提出巨大需求,增加了城市的负荷,暂住人门己成为城市发展 中不容忽视的人口群体根据哈市公安局提供的流动人口统计年报(1995 一200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暂住人口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密切相关 关系90年代中期,哈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快,暂住人口数量较大,随着经 济发展水平的企稳,哲住人口的数量也相对平衡且呈下降趋势1个月以下1个月至1年1年以上合计1995 年63063998901100612730141996 年1834090107952842037311997 年383181242531130922756631998 年28099117350906562361051999 年2374998069768661986842000 年157108946962475167654根据上述流动人口的统计,此次人口规划中暂住人口规模的确定,根 据流动人U在城市停留的时间特征进行折算,如根据2000年哈市暂住人口 停留的时间构成,(测算公式=城市流动人口折算成标准人口的比例值X城 市流动人口),折算过程如下:① 停留1个月以下者:取其停留时间的中间值为半个月,折算成停留1 年的 1/24,则 9.3%X 1/24=0.39%。
② 停留一个月至一年者:取其停留时间的中间值为6个月,折算成停 留一年的 1/2,则 53.36%X 1/2=26.68%③ 停留一年者:全部折算成户籍人口,则仍为37.26%所以2000年暂住人口折算成标准人口的系数为K=0.39%+26.68%+37.26%=64.33%,以同样的方法求算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 年、1999年诸年的系数分别为0.60、0.69、0.64、0.63、0.63,再加上2000 年所求得的2000年系数0.64,取0.64作为平均系数如果再算上未登记的流动人口,则系数K还要小,结合国内其它城市的经验,取K=0.55,也即1.8个流动人口折算成1个标准人口,由此得出, 2000年哲住人口为92210人3) 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本次规划实际居住总人n规模包括常住人门和暂住人门的两部分,即 2000年总人口为275.7万人+9.2万人=284.9万人>285万人2、城区人口变动情况 (1)人口自然增长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目前的育龄妇女结构来 看,已进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呈平缓下降趋势。
近十年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13%,近五年的人门年平均自然增长 率为1.5%,人口再生产类型己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率”的阶段, 在今后的时段内,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到2020年左右将出现零增长趋 势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表1 .申位:%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人口自然增长率4.022.382.282.431.081.581.401.241.770.822.27(2)人口机械增长哈尔滨城区人口迁移是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门,从1990年一2000年历 年数据来看,机械增长人口的变动幅度呈波动发展,在2000年达到近十年 间的最高值一一12.25%近十年人门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5.80%近五年 人口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6.48%人门机械增长率统计表表2 .巾•位:%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人口机械增长率3.992.953.375.837.058.296.324.367.082.3712.25城区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人口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城区总人口(万人)263.62265.69266.75275.7其中:非农业人口 (万人)253.02255.07256.72259.7道里区人口 (万人)55.0355.0755.0355.20南岗区人口 (万人)77.5779.2780.3483.27道外区人口 (万人)29.6529.2228.4533.76动力区人口(万人)30.0230.0329.9230.39太平区人口(万人)30.6531.2532.3831.54香坊区人口 (万人)27.2927.4227.2428.14平房区人口 (万人)13.4113.4313.3913.44其中:近郊工业点人口 (万人)13.5113.8513.6413.68暂住人口(万人)14.8812.5110.539.22(二)人口结构状况1、人口年龄构成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哈尔滨市区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 正处于稳定型向减少型发展,根据2000年公安局统计年报的资料显示,市 区0—14岁少儿为41.46万人,占总人口的13.65%,比1990年下降了 5.59 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236.23万人,占总人口的77.78%,比 1990年上升2.24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龄人U为26.02万人,占总人U 的8.57%,比1990年上升3.39个百分点。
2000年市区人口老少比(65岁 以上老年人口比值)为62.76%,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6岁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总人口中,市区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劳 动适龄人U比重上升,老年人U比重和年龄中位数也逐渐提高按照国际 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己进入老年型阶段国际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表4类型0-14岁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 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 (岁)年轻型40岁以上4以下15以下20以下成年型30-404-715-3020-30老年型30以下7以上30以上30以上哈尔滨市区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表5序号年龄组别人口数(人)各年龄组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合计男女10-48531344291410222.8125-912666464812618524.17310-142026461023891002576.67415-192306041185891120157.60520-242353851286631067227.75625-292574101336711237398.47730-342708351378051330308.92835-39330515166689163826190.88940-4431568115830015738110.391045-492729181350151379038.991150-5417077384321864525.621255-5913339062371710194.391360-6414480565752790534.771465-6911999958334616653.951570-747390136442374592.431675-793849918826196731.271780岁以上2781412188156260.92合计303715215284581508694100注:数据为哈市区人口数2、 人口的性别结构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市区性别比为1.02 (女性为100), 婴儿性别比为1.02。
2000年公安局统计年报的普查资料结果,性别比为1.01, 比90年低0.01,婴儿性别比为1.10,比90年高0.08,年均预期寿命男为 72.5岁、女为75.3岁,总的来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女性寿命长于 男性3、 人口的就业结构哈市区2000年在业劳动力2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62.57%,其中: 第一产业14.26万人,第二产业97.66万人,第三产业99.69万人,从事第、 二、三产业人数比例为6.7: 46.2: 47.14、 人口的文化结构人门文化结构是反映人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哈市目前共有普通高 校24所,科研机构119所,市区拥有科技人员31.35万人,占市区总人口 的9.27%,丼中中高级职称为人数为16.63万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果显示,市区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 度为424人,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01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 152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36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123 人;文盲、半文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