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powerpoint 32页).ppt
32页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师荣誉、教育威信等)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一节 教师良心 第二节 教师公正 第三节 教师义务 第四节 教师荣誉 第五节 教师威信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第一节 教师良心 一、教师良心的含义 1.良心的概念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1)道德责任感 (2)自我评价能力 (3)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认知、情感、意向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2.教师良心的含义 教师良心是老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 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包括:对学生、对教师群体、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认识);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行为)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二、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 1、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基础历史性 2、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客观性 3、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养成性 三、教师良心的作用 1.对教师行为选择起着指导作用;(起点) 2.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过程) 3.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结果)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 内容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自觉工作自觉工作爱护学生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团结执教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第二节 教师公正 一、教师公正的含义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法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生活目标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师生关系)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二、教师公正范畴的确立 1.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 2.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3.教育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三、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环境) 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显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 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学生的隐性)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师不公正或爱有差等(或有人称为“教师歧视”)的现象是较多的,从关涉对象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关系上: 一是在对待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方面, 二是在对待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或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和家庭背景差的学生方面 目前,前一种教师不公正在学校的教育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表现,其中在微小和被人忽略的环节或方面的教师不公正表现为: 一是课堂提问上的歧视;二是座位安排上的歧视;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四是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歧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平等的对待学生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对学生的公正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原则可以看作平等对待学生的基本内容或表现这四个原则是: 第一,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涉及儿童的事情均以儿童利益为重; 第二,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其意义不仅局限于不被杀害或伤害,而是指向儿童生存和发展的质量; 第三,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涉及儿童的事情,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意见; 第四,无歧视原则所有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教师对自己的公正教师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教师应当对得起自己,所以必须有一种对自己的公正它包括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济利益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同侪性公正 美国教授协会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作出如下规定: 作为一名同行,教授同样具有学术界普遍成员应承担的义务,尊重和保护同僚们的自由探究 在交换评论和意见时,他应对其他人的意见表示尊重教授应承认自己在学术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与自己同事的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关系在处理同其他教师的关系上,主要是要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的使命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教师出现不公正行为的原因职业道德欠缺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素养不足师生关系障碍心理偏见 教师如何做到教育公正A.提高教育素养B.关注每一位学生C.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D. 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第三节 教师义务 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义务。
教师在自己的生活领域既要对社会、对他人承担一定的一般道德义务,也要承担起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要承担的职业道德义务 教师的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构成了教育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理解教师的义务是理解教师伦理的关键之一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一、教师义务的含义 义务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付的一种责任,是对他人或社会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做与自己的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 教师义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社会要求) 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教师认识和内化)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己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一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二、教师义务的社会基础1.教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社会客观性和利益分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2.教育义务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
(从属关系) 三、教师义务的作用 1.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冲突情势) 2.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综合判断) 3.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道德品质)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四、教师教育道德义务的实现A. 努力提高道德义务认知水平B. 努力提升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C. 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第四节 教师荣誉 一、教师荣誉的含义 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和国当事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教师荣誉: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社会评价与自我认知的统一)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二、教师荣誉的内容 1.光荣的角色称号:园丁、春蚕、蜡烛、灵魂工程师 2.无私的职业特性:甘为人梯 3.崇高的人格形象:道德高尚、人格示范 4.丰厚的劳动回报:政策法规、情感回馈 三、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 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基础和归宿,体现和组成因素 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一、教育威信的内涵一、教育威信的内涵 广义而言,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广义而言,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教育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教育行业) 狭义而言,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狭义而言,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教师个体)道德声望教师个体)第五节 教师威信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儿巴特所说:“绝对必要的是教师要有极大的威信,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再重视任何其他意见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就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是学生可以信赖和敬仰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崇拜、仿效的偶像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人们常将教育威信与教育威严混为一谈,认为威严就是威信,或者认为有了威严才有威信 实际上,教育威信和教育威严是全然不同的: 教育威信反映的是教师众所共仰的声望信誉,是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教育威严体现的更多的是威势和严厉,是使学生感到望而生畏的震慑力量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教育威信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意味着教师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才能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而肯定的意向意味着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感到与学生交往是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被教育好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教育威严教育威严教师对学生板着面孔,摆出一副严肃的、不可侵犯的威势,是教师的自我作态,是教师对学生的心态。
教师坚持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天生顽劣,不求进学,师生情感对立,心理距离遥远,师生关系呈紧张状态教师利用其职位、权威,采取高压政策,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教师权威的来源,一是一定教育结构赋予教师的权力;一是教师基于个人素养与表现在学生中获得的威信前者是外在的权威,是每个教师都可能有的权威;后者是内在的权威,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得到的权威外在权威不以内在权威为支柱,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量;内在权威若游离于外在权威之外,往往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效应内在的权威自然优于外在的权威,一个过分依赖外在强制力的教师,往往导致权威的丧失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教育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权威性)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示范性)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发展性)二、教育威信的意义二、教育威信的意义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三十八分 三、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 (一)客观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