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docx
20页一、名词解释1、 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度 变化较大,由几公里到近80km,平均18km2、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盖层);均为固态岩石组成,所以称之一岩石圈3、 软流圈:岩石圈底界至220km左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低速带,此带内的物 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圈(或称软流层)4、 地温梯度;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 或地温梯度5、 克拉克值:根据大陆地壳中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 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 人为记念这个创举,将之命名为克拉克值6、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 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7、 岩石: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存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 体8、 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9、 沉积岩:松散的喾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岩石10、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11、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12、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 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 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13、 变质作用: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的地质作用14、 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 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15、 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 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16、 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 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17、 晶簇:生长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集簇状集合体叫晶簇18、 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它能减弱他色,消除假色,保存自色,所以常比 矿物的颜色更固定,更具鉴定意义19、 光泽: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矿物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强,其光泽越强20、 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或挤压后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能裂成 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破裂面称为解理面21、 断口:矿物受力后产生的不平滑的破裂面。
岩浆: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溶融物质22、 岩基:地表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大型侵入体平面多呈长圆周形或条带状23、 岩株:是一种不规则的近浑圆状或圆柱状的中、小型不协调侵入岩体出露 面积一般小于100Km2o24、 岩墙(岩脉):狭长板状侵入体切割围岩层理,规模可大可小,是岩浆沿围 岩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可根据切割地层判断形成的大致时代25、 岩盆与岩盖:侵入体似盆状,中凹边凸延展方向与水平层理一致围岩为水平层理 岩盆侵入体似盖状、蘑菇状、中凸边凹 岩盖26、 岩床:板状侵入体延展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顺层侵入,岩浆沿围岩的层 间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常为基性岩浆煤层中常见有岩床侵入27、 岩鞍:是一种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处的鞍状侵入岩体28、 主要矿物:在岩石中含量众多,对于确定岩石名称是不可缺少的,在分类命 名上起主要作用如石英、钾长石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29、 次要矿物:在岩石中含量次于主要矿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主要作用, 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那些矿物30、 副矿物:含量很少,常小于1 %,个别情况可达5%,在一般的分类命名中均 不起作用31、 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 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 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32、 文像结构:伟晶岩里石英呈楔形镶嵌于钾长石巨晶中,石英形似希伯莱文字33、 条纹结构:钾长石和斜长石有规律的交生它可以是固溶体分解形成,也可以是交代成因的称条纹长石34、 块状构造(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 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35、 斑杂构造:在岩石的不同部分,其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差别很大,因此整 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36、 条带构造:不同成分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或者是成分相同但结构、颜色及 造岩矿物成分或数量不同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呈带状、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 行37、 流纹构造: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是由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 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38、 气孔和杏仁构造:喷出岩中常见构造,常见于熔岩层顶部,它是由于从冷凝 着的岩浆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聚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 气孔构造气孔的拉长方向代表着岩流流动的方向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 填,则形成杏仁构造39、 枕状构造:这是岩浆水下喷发的典型构造枕状体常具玻璃质冷凝边,有的 气孔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分布,中部有空腔。
40、 温差风化:由于温差变化,岩石在热胀冷缩过程中逐渐破碎的过程,常发生 在温差较大的干旱气候地区41、 冰劈作用: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裂解的过程42、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 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剖面上风化壳在成分和结构上都有明 显的差异43、 河床:洪水期的流水槽地称河床;44、 阶地:在谷坡上或谷底两侧一般洪水淹不到的台阶状地形,称为阶地45、 搬运作用一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 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46、 分选作用:机械搬运物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和河床坡降的变小,粗大碎屑将 逐渐减少,细粒相对增多,>0.05mm粒径的砂和砾石越来越圆化,这便是机械搬运 过程中的分选作用47、 磨圆作用一被河水搬运的不规则碎屑物质,在跃移和推移中与河床底部的基岩或其它碎屑碰撞、摩擦,多棱角碎屑逐渐趋于浑圆状的变化过程48、 洪积-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开阔而平缓,水流不再受谷道约 束而分成多股水道,河水的动能迅速降低,导致碎屑物按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快速 沉积沉积物在山前地带堆积成扇形地貌,称为洪积-冲积扇。
49、 三角洲:河流入海、入湖的河口地区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 称为三角洲50、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 种成层构造水平层理:细层界面平直且互相平行,并与层面一致51、 平行层理:在砂粒沉积中出现的近似水平层理,但它是在平稳急流中由砂沉 积形成的平行层理,顶面往往有平行的线理或拖曳印模斜层理:斜层理是由一 系列斜交或交切的层系组成的52、 粒序层理:这是层系组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向细逐渐变化显示出来的层理53、 块状层理:在厚几十厘米的一层岩层内,肉眼不见上述层理的54、 碎屑结构: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 碎屑岩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55、 泥质结构:是指由极细小的黏土质点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较软的 结构晶粒结构:由方解石或白云石晶体镶嵌而成的结构底砾岩:分布于古剥 蚀面上的砾岩,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地覆盖在年代更老的地层之上 多为石英质砾岩56、 正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57、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58、 变晶结构:变质岩石原岩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具有晶质结构,这种结构统称 为变晶结构。
59、 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残留的原来的结构60、 碎裂结构:又称压碎结构61、 碎斑结构:62、 糜棱结构:63、 变余构造:又称残留构造,为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64、 变成构造:65、 斑点状构造:66、 板状构造:指岩石中有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板状劈理构造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千枚状构造:由细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片状构造: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组 成,它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片理面常有波状起伏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有较粗的粒状矿物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 状矿物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相对地质年代:地质时代单位只表明相对的新老关系,不具有年代的时间关 系,这种地质时代称为相对地质时代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地质年代表: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不必具有时代概念地层: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 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有时间概念)年代地层单位:同位素年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 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岩石)的形成时代一同位素年龄(绝对地质年龄)地层层序律: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 正常层位。
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如动物骨骼,硬壳等)和 遗迹(如动物足印,虫穴,蛋,粪便,人类石器等)都叫化石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的化石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 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这种关系就叫 生物层序律群:组:段:层:地壳运动:垂直运动:88、水平运动:89、沉积相:90、地槽:91、地台:92、地槽旋回:93、构造旋回:94、威尔逊旋回:95、地震: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内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产生破裂或位移,同时将其能量突然释放出 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于是产生地震96、 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97、 震源:地震时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点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 实际上震源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区间,称为震源区98、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中也是有一定范围的,称为震中区,它是 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99、海啸:100、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101、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所引起的地震。
102、陷落地震:易溶岩石被地下水溶蚀后所形成的地下空洞,经过不断扩大,上覆岩石突然陷落所引起的地震103、诱发地震:由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常见的有水库和人工爆破地震104、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105、 表面波:106、 地震谱:107、 震中距: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站的地面距离从震源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站的 距离叫震源距108、 等震线:在地形图上注明地震时各地的烈度,然后把烈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可构成等震线图109、 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震级的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 地震仪纪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110、 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