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下科26透镜和视觉资料.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289031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7.2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科学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年级七学科 科学课时 学生姓名 授课主题 透镜和视觉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视觉的形成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视觉的形成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视觉的形成教学过程【趣味课程导入】 人眼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照相机为什么能够照相?显微镜为什么能够看到 微小的物体?【基础知识梳理】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二、记忆方法: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 u

      眼睛和视觉的形成 一、眼睛各部分的功能:   瞳孔:在光亮的环境中,能减小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虹膜:改变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睫状肌: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改变晶状体的 曲度,从而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   折光系统:在以上各结构中,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成像的通路             以上4个结构被称为眼球的折光系统 二、视觉产生的过程: 人的眼睛像神奇的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的完好、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实验一:近点和远点    实验二:盲点的测定(盲点:盲点是视神经在视网膜上穿过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四、近视、远视、以及矫正、色盲1、 近视: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正 常 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

       矫正:借助相应的凹透镜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  远视:能清楚的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老年人的老花眼就是远视症 正 常 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 视 眼: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面使物像模糊不清 矫正:借助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3、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成为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蓝绿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典型例题剖析】例1、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   )      A. 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例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例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  像始终变大        B. 像始终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 例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当把物体移至镜前10厘米主轴上时,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学习札记学习札记课堂作业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  ) A、10cm>f>6cm   B、10cm>f>7cm;  C、14cm>f>10cm;    D、20cm>f>14cm 2、 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小于12c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无法判断 3、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2cm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7、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8、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10、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端变大,A端变小  B、B端变小,A端变大  C、两端都变大   D、两端都变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  )  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 12、如图9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3、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7(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14、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要想得到把物体的高放大4倍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u>4f. B.2f>u>f. C.u<f。

        D.u=4f. 15、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 ] 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          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他不动.   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和凸透镜间距离.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 16、.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是凸透镜的焦点.17、甲、乙、丙、丁是同一架可调焦距照相机的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如图(a)所示.用它们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张照片,如图(b)所示A、B、C、D.我们可以判定: 甲拍______,乙拍______,丙拍_______,丁拍_______.18、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