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营养学 病人营状况评价.ppt
38页临床营养 杨 艳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营养状况(nutritional status)n营养状况指机体摄入营养素满足其生理需要的程度 n营养摄入与营养需要之间的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营养素摄入维持良好健康状态的营养素需要良好营养状况良好营养状况良好营养状况良好营养状况食物摄入饮食习惯经济情绪文化疾病感染、疾病、发热或生理应激生长维持生命心理应激营养缺乏的发展过程阶段阶段营养物质消耗阶段营养物质消耗阶段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检测方法1膳食中营养素不足膳食中营养素不足膳食调查膳食调查2组织内贮存量下降组织内贮存量下降生化检查生化检查3体液中营养素浓度下降体液中营养素浓度下降生化检查生化检查4组织功能降低组织功能降低人体测量人体测量/生化检查生化检查5营养素依赖酶活力下降营养素依赖酶活力下降生化检查生化检查6功能性改变功能性改变行为行为/生理检查生理检查7临床症状出现临床症状出现临床方法临床方法8解剖形态及特征改变解剖形态及特征改变临床方法临床方法临床营养缺乏的膳食、生化及临床评估发展过程膳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机体营养素丢失增加组织水平降低体内储存损耗生理功能改变细胞正常功能的恶化临床症状发病死亡营养良好存在营养不良危险严重营养不良膳食调查营养素摄入生化和生理研究代谢试验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要统计数据人体组成——“五水平模式”n原子水平¨将物质的人还原为若干元素,其中包括氧、氢、碳、氮、钙等。
n分子水平¨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n细胞水平¨包括细胞、细胞外液体和细胞外固体n组织-系统水平¨评价的对象包括主要的组织和器官¨体重=脂肪组织+去脂组织(fat-free mass, FFM)¨去脂组织=骨骼肌+骨骼+内脏器官n整体水平¨整体水平评定方法包括人体测量和人体成分分析人体组成与营养评价相关示意图人体组成与营养评价相关示意图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步骤:n初步营养筛查n进一步的营养评价营养筛查(nutrition screening)n营养筛查是通过营养筛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询问,发现处于营养不良危险状态的病人,初步确定其危险程度,以便实施进一步的营养评价 营养筛查问卷营养筛查问卷营养不良危险性评定营养不良危险性评定营养筛查(nutrition screening)n营养筛查是通过营养筛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询问,发现处于营养不良危险状态的病人,初步确定其危险程度,以便实施进一步的营养评价 营养筛查问卷营养筛查问卷营养不良危险性评定营养不良危险性评定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步骤:n初步营养筛查n进一步的营养评价营养评价的目的n明确哪些病人需要立即给予营养支持,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n确定适宜的临床营养治疗手段;n监测临床营养治疗效果。
营养评价的方法或内容(ABCD法)n人体测量(Anthropometric test)n生化检查(Biochemical test)n临床检查(Clinical observation)n膳食评价及个人史(Diet evaluation)一、膳食评价一、膳食评价(1)膳食史 病人平时的食物摄入,食物选择2)营养素摄入量分析 记录72小时膳食摄入情况,此期间的完整记录能准确反映平均摄入量,该方法适用于多数人3)7日食物记录法 该方法常用于门诊或诊所记录病人的膳食摄入量,计算营养素摄入量,与DRIs或膳食指南比较4)回顾性数据收集方法 包括食物频率法和24小时回顾法(5)病人能量消耗估计n体重和身高:体重的改变与机体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改变相平行,故体重可从总体上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n皮褶厚度n围度二、人体测量二、人体测量p 现实体重占理想体重(idea body weight,IBW)的百分比(%)现实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评价标准IBW (kg)=身高(cm)-100 (Broca公式)IBW (kg)=身高(cm)-105 (Broca改良公式)IBW (kg)=[身高(cm)-100] × 0.9(平田公式)百分比体重评价<80%消瘦80%~偏轻90%~正常110%~超重>120%肥胖p体重改变时间中度体重减轻重度体重减轻1周1%~2%>2%1月5%>5%3月7.5 %>7.5%6月10 %>10%体重改变评定标准BMI评定标准p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被认为是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肥胖程度的可靠指标。
等级BMI值(James)BMI值(中国修正的)肥胖3级>40肥胖2级30~40≥28肥胖1级(超重)25~29.924~27.9正常值18.5~24.918.5~23.9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级17.0~18.4≤18.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级16.0~16.9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级<16p病人出现水肿、腹水等,引起细胞外液相对增加,测得的体重高于实际体重p患者出现巨大肿瘤或器官肿大时,体重减轻不明显,可掩盖营养不良的症状p利尿剂的使用会造成体重丢失的假象p在短时间内出现能量及钠摄入量的改变,可导致体内糖原及体液的明显改变,从而影响体重p如果每日体重改变大于0.5kg,往往提示是体内水分改变的结果,而非真正的体重变化p不同类型营养不良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消耗比例不同,因而体重减少相同者,有的可能是蛋白质特别是内脏蛋白质消耗少,有的蛋白质消耗多注意!¨皮下脂肪含量约占脂肪总量的50%,通过皮下脂肪含量的测定可推算体脂总量,并间接反映能量的变化¨临床上常用皮褶厚度估计皮下脂肪消耗情况,并作为评价能量摄入或肥胖的指标¨常用指标为:n肱三头肌皮褶厚度n肩胛下皮褶厚度n腹部皮褶厚度皮褶厚度皮褶厚度围度围度¨包括胸围、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腰臀围比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反映肌蛋白消耗程度,是快速而简便的评价指标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 是对是对血、尿血、尿中营养素含量及中营养素含量及相关成分的化验,以了解体相关成分的化验,以了解体内营养素得储存及代谢情况内营养素得储存及代谢情况n营养状况指标n免疫功能指标(1)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运铁蛋白、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清蛋白和运铁蛋白生物半衰期较长,可反映人体内脏蛋白质的亏损;¨前清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生物半衰期短,代谢量少,更敏锐地反映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取情况(2)肌酐-身高指数(creatinine-height index,CHI) ¨是衡量机体蛋白质水平的灵敏指标 ¨在肾功能正常时,肌酐-身高指数是测定肌肉蛋白质消耗的一项生化指标¨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其排出量与肌肉总量、体表面积和体重密切相关,不受输液与体液潴留的影响¨CHI大于90%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3)尿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是胶原代谢产物¨营养不良和体内蛋白质亏损的儿童,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取清晨空腹尿样测定羟脯氨酸的排出量,计算羟脯氨酸指数,作为评定儿童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
¨3个月~10岁儿童,尿羟脯氨酸指数大于2.0为正常,1.0~2.0为蛋白质不足,小于1.0为蛋白质缺乏(4)氮平衡( nitrogen balance, NB ) 是评价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最可靠与最常用的指标,反映所摄入的蛋白质能否满足机体需要,以及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情况¨NB=I-E=I-(F+U+S)nF表示粪氮;U表示尿氮;S表示皮肤等排出氮,如表皮细胞、毛发、一切分泌物、月经失血和射精等丢失的氮,约3.5g/dnNB>0,正氮平衡,常见于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孕妇、疾病康复期病人nNB=0,零氮平衡,健康成人nNB<0,负氮平衡,常见于饥饿、疾病、食用蛋白质质量差的膳食等情况以及老年人免疫功能评定免疫功能评定¨通常采用总淋巴细胞计数和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在临床上用于评价内脏蛋白质储备的一个指标四、临床检查四、临床检查(1)病史采集¨疾病资料和疾病史;¨用药史及治疗手段;¨对食物的过敏及不耐受性等2)体征检查¨评价是否存在各种营养素缺乏病人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1. 营养不良诊断2. 营养预后指数3. 营养评价指数4. 主观综合评价法5. 微型营养评定营养不良诊断营养不良诊断n蛋白质营养不良:也称单纯蛋白质营养不良。
程度血清清蛋白(g/L)运铁蛋白(mg%)淋巴细胞计数(个/mm)皮肤过敏试验(直径,mm)中度25~30100~150900~1500>5重度<25<100<900<5单纯蛋白质营养不良分类标准营养不良诊断营养不良诊断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marasmus,消瘦)¨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而逐渐消耗肌肉组织和皮下组织,诊断较为容易¨体重明显降低,肌酐-身高指数及其他测量值也较低,但血清蛋白质的变化不明显程度标准体重(%)肌酐-身高指数(%)皮肤过敏试验(直径,mm)中度60~8060~80>5重度<60<60<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类标准营养不良诊断营养不良诊断n混合型营养不良¨此型多为营养不良发展到晚期,或上述两种营养不良的表现都存在¨其特点是内源性脂肪和蛋白质贮备空虚,多种器官功能受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很高营养预后指数营养预后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 Bruzby等于1980年提出用PNI来评价外科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和预测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PNI(%)=158-16.6ALB-0.78TSF-0.20TFN-5.80DHSTn式中ALB为血清清蛋白(g/dl),TSF为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m),TFN为血清运铁蛋白(mg/dl),DHST为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试验,硬结直径<5mm为1,>5mm为2。
¨PNI≥50%,手术高度危险,发生并发症及手术危险性大,死亡可能性增加;¨PNI=40%~50%,手术中度危险;¨PNI=30%~40%,手术危险性小;¨PNI<30%,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可能性小营养评价指数营养评价指数((nutritional assessment index, NAI))Masato Iwasa于1983年对食管癌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定时提出的综合评定指数¨NAI=2.64AMC+0.60PA+3.76RBP+0.017PPD-53.80n式中AMC为上臂肌围(cm),PA为血清前清蛋白(mg/dl),RBP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mg/dl),PPD为用纯化蛋白衍生物进行的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试验,硬结直径<5mm为1,>5mm为2,无反应者为0¨NAI≥60,营养状况良好;¨NAI=40~60,营养状况中等;¨NAI<40,营养不良主观综合评价法主观综合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Detsky等于1987年提出的营养评价方法以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为依据,省去生化检查SGA的主要内容及评定标准指标A级B级C级1.近期(2周)体重改变 无/升高减少<5%减少>5%2.饮食改变无减少不进食/低能量流食3.胃肠道症状(持续2周) 无/食欲不减 轻微恶心呕吐严重恶心呕吐4.活动能力改变无/减退能下床走动卧床5.应激反应无/低度中度高度6.肌肉消耗无轻度重度7.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正常轻度减少重度减少8.踝部水肿无轻度重度微型营养评定微型营养评定((minisize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Vellas,Garry,Guigoz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老年人的人体营养状况评定方法。
¨内容包括n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及体重减轻等n整体评定: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如消化功能状况等)n膳食问卷:食欲、进食量、餐次、营养素摄入量、有否摄食障碍等n主观评定:对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自我监测等1.营养状况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2.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应包括哪几方面内容?3. 临床上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有哪些?主要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4.简述肌酐-身高指数和氮平衡5. 综合评价病人营养状况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