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社会第七讲.ppt
52页第七讲 管理型科学家在威格纳担任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科研主任之后不久, 就要求我担任他的个人助手我当时没有同意,因为我刚 过30岁,还不打算放弃科学研究事业但几个月后,当他要求我担任物理研究室主任时,我 却接受了因为我认为在管理一个小小的物理室主任的同 时,还可以继续从事核链式反应理论的研究工作然而,在研究室主任于整个国家实验室治安,不过是 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因此,当我33岁时,我变成了一个 全时的科学管理工作者 ——温伯格《第一核纪元》第七讲 管理型科学家科尔兄弟认为,除了做出伟大发现的科学家之外, 科学精英的另一个群体是科学管理者,尽管他们没有哪些 依靠杰出的发现而进入精英的人所具有的声望,但是管理 者在科学界占据着重要的影响按管理领域的大小,对科学活动的管理可以分为课题组管 理、研究室管理、大的研究机构(如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所 )管理以及国家科技政策管理等简单地,我们可以把具体管理科研组织的科学家称 为管理型科学家,而把对政府科学政策有着很大影响的科 学家称为政策型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可以统称为行政型科 学家比如,在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奥本海默可以算是 一个管理型科学家,而布什则是一个政策性科学家。
一、主要的特点现代科研组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把人力、资金和设备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的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构现 代科研组织结构新型科研组织的结构包括: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弹性组织结构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是针对综合性的科技领域、 工程技术项目或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任务,把有关的专业人 员集中起来,建立综合性的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研究 院、所或研究室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移植 ,形成新的观点、方法与技术,开拓新的技术领域一、主要的特点矩阵式组织结构,传统的科研组织传统的科研组织 :按学科和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按产品和任务建立科 研机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将按学科专 业与按产品任务的建制作综合考虑,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 合的办法,处理专业与任务之间的关系n 弹性结构,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完成不同性质的 任务,更充分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对人员、设备、 资金、组织形式等,适时进行调整和组合,为科技人员的 合理流动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以求得科研工作的最大 效益二、管理型科学家的基本素质n 科研群体的管理者——领导者,主要职责:n 首先,他是这个群体的代表和代言人,来处理群体与外 界的联系;n 其次,责任承担者,对群体出现的任何问题负有一定的 责任;n 第三,制定组织目标和任务,带领和协助群体成员实现 组织的共同目标;n 第四,群体的核心,在科研水平、人际关系等都方 面起着示范作用。
科学研究是自治的社会活动,管理这个活 动的管理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员,即“内行管内行” n 因此,他必须懂得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管理理 论,熟悉科研劳动的特点,善于体察科技人员的心理二、管理型科学家的基本素质n 能广泛了解科学技术各方面的进展,了解国民经济 发展的需要,并根据这些情况确定组织的目标,为组织申 请到足够多的科研经费,包括各种赞助资金、与企业的科 研合同等,把科学家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起来 他必须富有科学技术上的开拓精神,在探索和判断问题 时,头脑冷静,思想敏锐,朝气蓬勃,积极果断 他虽然具有从事科研的经历也希望在研究领域做出贡 献,但他必须解决自己的科研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实践冲突 ,不能容许埋头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忽视整体或疏于管理 ;不仅懂得和熟悉业务,而且必须有组织能力三、布拉格:实验室管理 二战前的卡文迪什 实验室是英国最为著名 的物理学实验室战后,由于原子 能与核武器的发展,要 求规模大、保密性高, 不能继续在大学的实验 室进行,这样,核物理 研究工作就由卡文迪什 实验室分离了出去,卡 文迪什实验室的经费因 此而减少三、布拉格:实验室管理面对前述的新情况,新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布拉 格从实验室和英国国情出发,果断地决定将实验室原有的 科研积累加以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一是利用X光衍射进行矿物晶体结构的分析技术, 来进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力图从分子的角度了解生 物的遗传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二是利用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雷达技术进行天文 研究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和极有远见的经过几年的努 力,该实验室在这两个新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划时代的研 成果,开辟了射电天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领域在天文上发现了类星体和脉冲星,赖尔和休伊什因而 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在分子生物上发现了DN A的双螺旋结构,克里克和沃生获得了1962年的生物和医 学诺贝尔奖三、布拉格:实验室管理布拉格采用了民主管理的模式到战后几年,实验室的 人数大增,比卢瑟福时代多了1倍,专职人员已经达到40人左 右,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已达到300多人,按照卢瑟福原来那种 集中管理模模式管理这大的队伍有困难他仿效工业研究室 的工业化管理办法,在卢瑟福过去分组的基础上,采取大组 系分权管理的办法每个大组自成体系,配备一套研究人员 、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员、秘书和制造车间,独立运转 可发挥各个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减少室领导的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建立了秘书管理行政事务的体制他设立了专职秘 书负责财务、房屋分配和日常行政事务。
各个大组也分设组 秘书,负责财务、信件收发、文件打印、会议研讨等事务, 整个实验室形成了一个秘书体系,把行政事务管理得井井有 条后来整个剑桥大学也推广了布拉格的管理经验,在大学领 导机关也设立了秘书,各系自设秘书,形成了行政秘书管理 行政事务的体制四、奥本海默:曼哈顿工程中的大科学管理者 奥本海默作为战时曼哈顿工程中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领导和组织了原子弹的设计、研制,被誉为“原子弹之父”而闻名于世的四、奥本海默:曼哈顿工程中的大科学管理1942年,奥本海默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 负责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技术领导,初步展示 了自己的组织才能他第一个提出了把美国分散的许多实验室集中于一 地,以避免工作的重复与混乱的建议奥本海默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力支持在直接参加 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中,有包括费米、贝特、弗兰克、劳伦 斯(1901-1958)、塞格雷和阿尔瓦雷斯(1911-)等先后获取 诺贝尔物理学奖者在内的众多精英,而奥本海默之所以被 遴选出委此重任,除了他广博的知识外,更被看重的“功 夫”,是在物理学之外的、承担这项巨大的科技工程所必 须的素质四、奥本海默:曼哈顿工程中的大科学管理首先,他具有慧眼的“挖人”艺术。
他善于洞察交谈者的 观点,是他能恰当地回答对方所流露出的疑虑对于某些物 理学家,他用“德国人可能制造原子弹”的说法来激励他们 ,对另外一些科学家他则夸耀墨西哥州的绝妙景色他还妥 善地安排好爱好特异而需求悬殊的各个家庭的生活起居,并 破除了不合科研实际的保密条例,确保了实验室共同体内的 科学自主和自由的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起全体研究人员的积 极性;其次,就是他敏锐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卓越的协调和管 理能力,以及忘我投入的工作热情头脑十分灵活,能够成 功地了解实验室里几乎第一件重要的发明,也因为他对于别 人的心理有很不寻常的洞察,他能理解实验室里进行的一切 事情,不管是化学的,理论物理的,或机械车间方面的;能 够把所有这些事情统统装在脑子里并进行协调,会把这件事 纳入总的情况,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奥本海默:曼哈顿工程中的大科学管理正是凭着这种难得的才能,奥本海默在短短3年里, 把数千人的聪明才智,凝聚在这个几乎是白手起家、耗费 巨大而又空前复杂的科技工程中 1947年奥本海默就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把 他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才能在这儿发扬光大,并组织了一系 列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促进了其间量子场论的发展。
爱因斯坦、泡利和玻尔、狄拉克等都曾安居于此或 多次造访,众多后起之秀(李政道和杨振宁)也都来此进 修,使普林斯顿成为战后世界物理学的研究中心之一 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万尼瓦尔·布什是 对美国科学技术政策 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 学家n 布什对电子工 程学最有意义的贡献 是微分分析器的发展 微分分析器是一种 具有相当运算能力的 模拟计算器,数字计 算机的前身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1945年数字计算机出现之前,这种微分分析器被广 泛应用于解决不同的数学和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被 军事部门用于导弹制表布什也曾相其它电子工程是一样 ,致力于电子设备和电力运输设备的工业化生产之中, n 1922年他参与创立了一家电子元件生产公司布什一 生在电子学领域拥有49个专利 n 但是布什的真正长处在科学和技术组织的操纵和行政管理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什在潜艇探测问 题上有过工作经验当他发现当时在这些执行研 究中管理的混乱和缺乏协调时十分惊讶,感到有 必要对军事研究做出调整 n n 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n 1940年春天,布什已经十分精通进出华盛顿政治圈之 道。
布什和国家的其他几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人一起 ,商议应该成立国家国防研究委员会(NDRC),来专门协 调政府、私人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的组织,按国家需要研 制新的武器布什在和罗斯福总统私人会晤后n 罗斯福同意了这个计划,并设立了总统紧急基金, 任命布什为委员会主席n 1年后即1941年6月,根据布什的要求,罗斯福建立 了权力和范围更大的机构-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 NSRD)取代并合并了NDRC, 布什为办公室的负责人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布什组织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应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 局面n 通过合同体系建立起与大学、企业和政府科研机构的广 泛的关系n 布什的这套合同体系,充分利用了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 的设备和专家,委派这些机构以技术决定的责任,不但发挥 了科学家的积极作用,而且NDRC也能够实现对所有这些研究 的紧密控制n 于是,现代大规模的、费用高昂的科学研究从企业转 移到政府,过去不可能实现的大科学研究如曼哈顿工程,现 在变得可能利用军事赞助和指导科学研究的体系就是现在 闻名的五角大楼体系或者称为军事—工业系统n 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通过NSRD发展的众多武器中,雷达系统和原子弹工程充 分展示了布什一流的管理和政治技巧。
通过在MIT建立微波委 员会和辐射实验室,布什创造了管理以微波为基础的雷达系 统的建制,对3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发展的长波雷达系统是个 很大的促进n 布什以前的学生和同事不仅带来了他们的专业技术, 也带来了研究员的大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对微波研究有基 础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和企业(如斯培里回转仪公司) 布什在战前建立的学院—军事—产业联系变成了战争中他的 研究组织集成系统的一部分,使得MIT成为与OSRD签订合同金 额最大的院校五、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n 1945年,布什把本来写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科学 —无尽的前沿》,由于罗斯福的离任,最后送给杜鲁门总 统该报告制定了政府支持大学基础研究的蓝图n 布什先见地提出建立国家研究基金,独立资助物理 、生物以及国防研究布什担心军事对研究的新热情会改 变科学研究的特征而最终损害国家的经济增长n 布什认为这个基金的主席应该与不管是来自白宫还是 国会的政治压力绝缘,避免资助那些政治上急需的而技术 上有问题的研究杜鲁门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标志着布什 对科学发展政策的直接影响开始结束不过,美国于1956 年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专门无偿资助基础研究,也算是 对布什建议的一个响应。
六、温伯格:科学评选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