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升学考试试题.pdf
14页1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年级升学考试语文 试卷时间: 120 分钟分值: 150 分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 3 题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 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 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 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 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 只要登上它, 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 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 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 ”北朝杜台卿的 《玉烛宝典》 进而解释说: “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
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得以长寿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 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翱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 7题司马光, 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 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 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 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3 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 ?”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籍命光按视按:巡查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批复C.又奏赋以风风:使 ,, 知道D.不赀之富赀:计算,估量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 岁古代男子20 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D. “昆弟”指兄弟, 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
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 分 ) 译文:(2) 臣向者进说, 意谓即行, 今寂无所闻, 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 译文:(二)古诗词鉴赏(1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公元760 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 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4 8.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 分)答:9.有人说,诗的尾联所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5 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13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托 出 山 势 的 高 险 , 然 后 由 静 而 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3) 《蝶恋花》一诗中写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的句子是:“,”(4)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引用的“,”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 5)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句子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前打“√”三、小说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⑷题25 分)珠穆朗玛蜂上的魔方徐畅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 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大瞥着男人说: “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5 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
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