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林牧渔]河南省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doc
157页河南省孟津县测土配方 施肥财政补贴项目 河南省孟津县河南省孟津县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 孟津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2008 年 10 月 1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5 第一章第一章 孟津县孟津县农农业生业生产产与自然资源概况与自然资源概况7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7 一、地理位置7 二、行政区划7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8 一、农村经济情况8 二、农业生产现状9 第三节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11 一、气温11 二、光照与热量12 三、降水量12 四、地表水资源13 五、地下水资源15 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18 一、农业水利设施18 二、农业生产机械19 第五节 农业生产简史.20 第六节 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0 一、种植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 二、耕地地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三、农业生产设施方面21 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方面22 第七节 农业生产施肥.22 一、历史施用化肥数量、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22 二、有机肥施肥现状26 三、化肥施用现状27 四、其他肥料施用现状30 五、大量元素氮磷钾比例、利用率30 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的影响31 七、施肥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2 第二章第二章 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34 第一节 孟津县耕地土壤状况.34 一、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34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壤性状37 第二节 耕地立地条件状况.38 一、地貌类型38 2 二、成土母质40 三、地形部位41 第三节 耕地土壤改良与实施效果.42 一、西部基岩丘陵区42 二、河流阶地43 三、黄土台塬区44 第四节 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45 第三章第三章 耕地土壤养分耕地土壤养分49 第一节第一节 有机质有机质49 一、全县基本状况一、全县基本状况49 二、分级论述二、分级论述51 第二节第二节 氮、磷、钾氮、磷、钾51 一、全氮一、全氮51 二、有效磷二、有效磷52 三、速效钾三、速效钾54 四、缓效钾四、缓效钾55 五、分级论述五、分级论述56 第三节第三节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59 一、有效铜一、有效铜59 二、有效铁二、有效铁60 三、有效锰三、有效锰62 四、有效锌四、有效锌63 五、分级论述五、分级论述64 第四章第四章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程序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程序68 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与程序.68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68 二、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68 第二节 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与程序70 一、工作准备70 二、资料准备71 三、技术准备72 四、耕地地力调查方法与内容73 五、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75 六、基础数据库的建立76 第五章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84 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84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84 二、指标的确定84 三、评价单元确定85 3 四、评价单元赋值86 五、综合性指标计算87 第二节 评价指标权重87 一、建立层次结构88 二、构造判断矩阵88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89 第三节 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92 一、质地93 二、质地构型93 三、剖面构型94 四、障碍层类型94 五、障碍层厚度94 六、障碍层位置95 七、灌溉保证率95 八、有效土层厚95 九、地形部位95 十、有机质96 十一、速效钾96 十二、有效磷96 第六章第六章 耕地地力分析耕地地力分析97 第一节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97 一、耕地地力数量97 二、耕地地力空间分布分析98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99 一、一级地99 二、二级地102 三、三级地105 四、四级地108 五、五级地111 第七章第七章 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区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区115 第一节 类型、面积、划分标准与分布.117 一、坡改梯型117 二、灌溉改良型117 三、障碍层次型117 四、瘠薄培肥型118 第二节 主要障碍因素分析.118 一、坡地梯改型118 二、灌溉改良型119 三、障碍层次型119 四、瘠薄培肥型119 4 第三节 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120 一、坡地梯改型耕地哦技术120 二、刚刚改良型耕地哦技术121 三、障碍层次型耕地哦技术123 四、瘠薄培肥型耕地哦技术123 第八章第八章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25 第一节 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与建议.125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原则125 二、区界论126 三、土壤改良利用措施126 第二节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33 一、稻麦鱼生产基地133 二、孟津梨生产基地134 三、优质烟生产基地134 四、柿枣、苹果、核桃、山楂、土特产基地134 五、烟菜瓜果基地134 第三节 平衡施肥对策与建议.135 第四节 耕地质量管理建议.136 一、建立依法管理耕地质量的体制136 二、扩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137 三、加强农业技术培训137 第五节 孟津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137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38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39 三、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与布局140 四、加快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143 第九章第九章 附件附件146 5 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 前 言 一、立项背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 源泉。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有土斯有粮”,说明切不可忽视土壤资源 的重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土壤普查1958 年开展的第一次土壤普查, 对氮肥生产和使用、土壤改良与利用及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4 年 开展的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改革施肥制度、满足粮食的需 求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加入 WTO 的机 遇与挑战,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7 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 (农办农〔2007〕66 号),要求测土配方施肥县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通过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 根据农业部的工作安排,孟津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 和《2007 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的要求,于 2007 年下半年启动了耕地 地力评价工作 二、目的意义二、目的意义 孟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 20 多年,这期间我国农村经营体制、耕作制 度、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肥料和农药使用等多个方面均发生了很大 的改变,原有的资料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有必要对耕地地力进行新的和全面 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耕地地力评价,摸清区域耕地地力状况,对于提高耕地保护 6 与管理水平,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布局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 加农民收入;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展土壤改良与培肥 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孟津县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农户调查、土壤 和植物样品分析测试和田间试验的预测记载数据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是保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资料,使其持久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这些 数据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历史资料,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 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就是全面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等历史资料、建立规范 的县域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对测土配方施肥及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规范 化管理,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 为不同尺度的耕地资源管理、农业结构调整、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测土配方施肥 指导服务。
三、预期主要成果及目标预期主要成果及目标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将取得以下成果: 1、孟津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孟津县土壤养分图,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图, 还包括 Cu、Fe、Mn、Zn 和 pH 的分布图 3、耕地地力等级图和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 4、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耕地改良利用、作物适宜 性评价和种植业布局等系列专题报告 7 第一章孟津县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一、地理位置 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属洛阳市辖县地理坐标 在北纬 34°43′—34°57′,东经 112°12′—112°40′之间东连偃师、巩 义市,西临新安县,南依洛阳市区,北接济源市、吉利区和孟州市东西长 55.5 公里,南北宽 26.9 公里,总面积 758.7 平方公里,距洛阳市区 10 公里,距省会 郑州 134 公里 县境中西部为邙山,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全长 55 公 里,宽 17 公里,占全县总面积 74.8%境内主要河流属黄河水系,有黄河、金水 河及瀍河等交通四通八达,207、310 国道和开(封)洛(阳)高速公路等主要 干线南北纵横,洛(阳)孟(津)引线与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相连,基 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
焦枝铁路经县境 32 公里,国家 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在孟津麻屯镇境内 二、行政区划 以 2006 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全县辖 9 镇,1 乡,227 个行政村,2215 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 45.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9.8 万人,非农业人口 5.6 万人,城 镇人口 13.06 万人;人口密度 558 人/平方公里 (图 1-1) 8 图 1-1 孟津县行政区划图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情况 孟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成分的县,农村人口占全县 85%以上全县人 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 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 2006 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2006 年,全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值 188433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90729 万元,占总产值的 48.15%;林业产值 3081 万元,占总产值的 1.64%;牧业产值 80075 万元,占总产值的 42.50%;渔业产值 8010 万元,占总产值的 4.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6538 万元,占总产值的 3.47%。
(见图 1-2) 9 0 10 20 30 40 50 60 农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系列1 图 1-2 孟津县农林牧渔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增长,食品消费中的肉、蛋、 奶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消费均有明显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6 年,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990 元,比上年增收 425 元,增长 16.6%;农民年人均现金收 入 3976 元,比上年增收 613 元,增长 1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38 元, 比上年增支 328 元,增长 1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6.78 平方米,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 二、农业生产现状 以 2006 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2006 年全县总户数 134151 户,总人口 45.4 万人,男性 22.9 万人,女性 22.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9.8 万人,非农业 人口 5.6 万人有村委会 227 个,乡村户数 101898 户,通汽车村数 227 个,通 村数 227 个农业从业人员 225687 人 2006 年末实有耕地 38070 公顷,比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