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师大本科函授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附答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0086739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古代汉语基础》作业一、名词解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说文解字诂林》: 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书成之后,作者又仰取俯拾,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丰富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欠严密《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汉语大词典》: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12卷,共收单字2.27万,复词37.5万,约5000万字,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六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四体二用: 其观点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词的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传: 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注: 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笺: 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疏: 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疏”是对注的解释集解: 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三十六字母: 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五音:是指将中国古代汉语里的三十六字母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故称“五音”七音:是指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构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类声母,故称“七音”全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不送气的声母,如“帮、端、精、见、照”等声母次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送气声母,如“滂、透、清、溪、澈”等声母全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带音的,但都是塞音、塞擦音、擦音,如“并、定、澄”等声母次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的,都是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明、泥、娘”等声母阴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无韵尾,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韵包括之部、幽部、宵部、侯部、鱼部、支部、脂部、微部、歌部阳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鼻辅音―m,―n,―n g等收尾的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入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清塞音[―p],[―t],[―k]收尾的韵。

      如:“屋、北、物、比、恰”等字破读:古汉语中把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破读”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一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古汉语中把这种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二、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一,十,指,步,鼎,鱼,帛,羊,至,戍,燕,本,锦,手,秉,甘,领,问,即,鸟,通,见,悲,水,舟,效,讴,集,末,象,颖,江,下,耳,悲,陟,旌,户,旦,牟,视,鬲,采,徒,禾,寸,祭,月,亦,盆,上,腾,闻,明,涉,疆,瓜,旗,刀,刃,捧,舂,看答:(1)“鱼,羊,手,燕,鸟,水,舟,象,耳,户,口,鬲,禾,月,刀,瓜,鼎”等字为象形字;(2)“一,十,本,甘,牟,寸,亦,上,刃,末”等字为指事字;(3)“步,至,戍,见,采,祭,明,看.秉,涉”等字为会意字;(4)“帛,锦,旌,视.徒,盆.腾,闻,疆,旗,捧.舂”等字为形声字三、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类型答: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

      例如:埃:尘也巢:鸟在木上曰巢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今:丝绸;该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今:应当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今天主要是指“敌人”2、什么是词的本义?词义引申的方式有哪些?答: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词义的引申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于词义活用在特殊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这一途径中,有以下几种引申方式:(1)相类引申2)包容引申3)正反引申4)连带引申;二是由于修辞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在这以途径中,有以下三种引申方式:(1)比喻引申2)借代引申3)象征引申3、什么是“六书”?除六书外,关于汉字结构还有哪些理论?答: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除六书外, 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还有:詹鄞鑫,新六书说“象形、指示、象事、 会意、形声和变体”;苏培成,他的新六书说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此外,还有王宁先生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全功能零合成字、标形合成字、标义合成字、会形合成字、 形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无音综合合成字、标音合成字、形音合成字、义音合成字和有音综合合成字4、简述许慎的生平及《说文解字》一书的内容答: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精文字训诂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十五卷,收文9353个,重文1163个,均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5、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答: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繁简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6、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基本类型答: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7、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举例分析二者的区别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区别: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