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1431236
  • 上传时间:2019-06-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6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实证”的释义,《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言谈都有实际的根据,不是空谈 拉丁文positivus,意为“确实的” positive study / empirical study /verification study /experimental approach/ evidence-based study / substantial evidence study……,,孔德对“实证”的解释: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实证”的基本特征: 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一切知识的根源,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 对经验作现象主义的解释,主张从经验或直接所予出发,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强调经验上的证实对于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同时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的倾向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既是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哲学上的一大流派,一般来说实证主义源于哲学,但在社会学领域被广泛运用 作为一种哲学,实证主义在欧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社会学来说,它是一种元理论,也就是说,它是许多社会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的基本定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时间: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后流传到其他西方国家 创始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 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一),社会历史根源 欧洲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先后取得政权,英、法等国着手工业革命;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资产阶级对发展科技表现出强烈兴趣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科学理论不断转化成应用技术 孔德实证主义的创立,决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时代的共同财产”——穆勒,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二),思想理论根源 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发展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实证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孔德等人在经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的理论体系实证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经典时期”,以孔德、穆勒和斯宾塞为代表; 第二阶段即经验批判时期,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为代表; 第三阶段又称新实证主义时期。

      比较活跃的有逻辑实证论等学说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和《论实证精神》,阐述其实证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孔德的实证原则: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据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即以实证的知识替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英国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心理学家,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经济学的古典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也是心理化学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功利主义》《孔德和实证主义》 穆勒的功利主义:试图把功利主义置于实证哲学的基础之上,用实证的观点论证功利主义的快乐原则他主张将知识限定在经验的范围内,并认为只有借助实证科学才能获得知识强调包括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知识均起源于经验,认为“借直观所认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理所由之出发的根本前提”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二),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英国哲学家,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最大代表。

      主要著作:《第一原理》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科学和哲学均应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类的东西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的存在这种力是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事物普遍进化的推动力 “力的恒久性”也是一切经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三),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四),迪尔凯姆(1858-1917) 又译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早期 实证主义大师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经典)、《自杀论》 实证主义理论:批判继承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方法,抛弃了其生物学、物理学的解释方法主张用集体意识或集体现象去解释社会现象;提出 “社会事实”一概念;提出客观性和特殊性两大原则;倾向于既是经验性又具可比较性的科学研究,提出两种解释社会事实的方式——因果关系分析和功能主义阐释实证主义的影响,在“否定形而上学”的口号下,抹煞哲学基本问题,抹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宣扬哲学上的第三条道路 强调经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并把科学的认识限制于经验范围之内,研究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和以感觉经验为依据构筑知识体系的方法,为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为哲学服务于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实证主义的影响,把生物进化论运用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鼓吹庸俗进化论,主张爱、秩序、进步,反对革命,倡导改良这对反对封建迷信和神学统治,反对传统权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者如考茨基等人就宣扬这种论调,对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鼓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证方法,研究方法是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实证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实证主义者试图寻求对现存世界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世界的预测 实证方法的特征是:原始材料的收集及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实证性分析,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的语言陈述等 实证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含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学模型法、行动研究法等,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实证方法的经典运用——《自杀论》,迪尔凯姆发表于1897年,是社会学历史上第一部以经验资料写成的标准的社会学著作它奠定了社会学的合法基础,提出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和范畴,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开创实证主义、客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特别是定量研究的先河。

      对于自杀这种社会现象,迪尔凯姆收集大量当时法国及其他国家统计部门的资料,对不同的自杀情况作了大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自杀具有心理方面的先兆,这种先兆在具体条件下看上去似乎是由某种情况,如神经错乱、家庭遗传等引起,但是促成自杀的最终动力并不是来自这些现象,也不是来自自杀者的心理,而是来自于社会实证方法在《自杀论》中的具体运用,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性定义,实证研究程序的第一步)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共变法”、“控制变量”等多样化技术的创新性运用,实证方法的两种类型:定量和定性,各种实证方法,观察 访问 文献研究 抽样调查 实验 模型,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实证主义是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学说或科学作为体系的方法) 实证方法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实质上是研究的工具作为工具的方法) 实证方法来自实证主义但实证主义和实证方法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方法论,后者是研究的工具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一种理论体系,具有某种逻辑结构,一系列既定结论和具体的理论架构 实证方法作为工具,是认识客观现实的具体方法或手段,本身没有逻辑结构,没有概念系统,也没有带有倾向性的既定结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