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20页2023年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之二(学习生活)”,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选文同样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有的是家庭式的特殊教育,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由校内延伸至校外,涉及整个少年时期的学习与实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 则是古人言论,涉及学习方法、态度、品德修养等,如《十二章》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青少年学习生活还有一个习作和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 深入思考, 反复咀嚼, 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 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概括文章的主旨 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深刻含义的方法 难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学法指导】 1、默读法学习默读,重在强调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与学重点、难点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教与学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 záo 菜畦qí 蟋蟀 shuaì 缠络luo 竹筛shāi觅食mì鼎沸 dǐng 锡箔bó 鉴赏jiàn 脑髓suǐ 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bǐ 锡箔 bó 倜傥tì tǎng拗ǎo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鉴赏 倜傥 3、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 草园、三味书屋) 4、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三、探究学习: 你俩认为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为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的? 1、请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5)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2、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6、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四)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2、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教师示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四、板书设计 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第二课时 教与学目标: 1、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3、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 二、自主学习:(三味书屋的生活) 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枯燥无味:(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 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二、师友合作学习 请思考: 1、作者为使人物形象生动,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明确: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
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明确: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三、教师导学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童年在人生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促进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请以“童年趣事”“金色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再塑生命的人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及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2.扫清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