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儒家科技知识分析论文.doc
11页儒家科技知识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甚至还有专门的古代科技着作,而且,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是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经典;古代科技;古代科学家 Abstract:IntheConfucianclassics,therearesomesectionsthatcontainplentyknowledgeofancientscienceandtechnology,eventherearesomeexpertworksofancient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backgroundthatConfucianculturewasmainstream,theknowledgeofancient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Confucianclassicswasthesourceandcomponentpartoftheknowledgebywhichancientscientistsundertookscientificinvestigation. Keywords:Confucianculture;Confucianclassics;ancientscienceandtechnology;ancientscientist. 如果深入研究儒家经典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及其对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笔者通过对《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分析其对于古代科学的影响,以说明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密切关系 一.《诗经》中的科技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作品但是,其中不少诗篇反映了当时的科技知识,涉及物候知识、动植物知识、地学知识、天文知识等 《诗经》的《豳风?七月》被认为是一首物候诗[]其中一些诗句反映了各个月份的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比如:二月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三月份,“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杨”;四月份,”四月秀葽”;五月份,“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份,“六月莎鸡振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份,“七月流火”,“七月鸣鵙”,“七月亨葵及菽”,“七月食瓜”;八月份,“八月萑苇”,“八月载绩,载玄载黄”,“八月其获”,“八月剥枣”,“八月断壶”;九月份,“九月授衣”,“九月叔苴,采荼薪樗”,“九月筑场圃”、“九月肃霜”;十月份,“十月陨萚”,“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十月获稻”,“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十月涤场”,等等 《诗经》的不少诗篇还反映了动植物方面的知识。
比如:《豳风?七月》有“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小雅?小宛》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小雅?四月》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桋”;《郑风?山有扶苏》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红草)”,等等 在地学知识方面,《诗经》中的《小雅?十月之交》对一次大地震作了记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冡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同时,《诗经》中还有一些气象谚语,如:《小雅?渐渐之石》有“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小雅?信南山》有“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鄘风?蝃蝀》有“朝隮于西,崇朝其雨”,等等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已经提到作为古代天球坐标体系的二十八宿中的火(心)、箕、斗、定(室、壁)、昂、毕、参、牛、女等,还有天汉(银河)的记载尤为重要的是,《诗经》中还记述有日食现象,《小雅?十月之交》中的“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是古代所记述的最早的一次日食 除此之外,《诗经》中还包含有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一些手工方面的技术 二.《尚书》的《尧典》和《禹贡》中的科技知识 (1)《尧典》中的天文学知识 《尧典》中有一段记载,叙述了帝尧当时制定历法的情况。
其中说道:“(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意思是,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历法,告知百姓具体的做法就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也就是说,昼夜等长的时候,当黄昏时见到鸟星升到中天,即为仲春或春分;白昼最长的时候,见到大火星升到中天,即为仲夏或夏至;昼夜又等长到时候,见到虚星升到中天,即为仲秋或秋分;白昼最短的时候,见到昴星升到中天,即为仲冬或冬至 对于《尧典》的这一段叙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意义,英国着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认为,它是“中国官方天文学的基本宪章”[] (2)地理着作《禹贡》 《禹贡》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该书为战国时期儒家所撰《禹贡》讲述的是,夏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分为九个区域,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且根据各州的自然条件,规定田赋和进贡 《禹贡》所叙述的各州的情况,与地理有关的方面,包括水利工程、河流、土壤、植被和进贡的水路等除了描述了九州的地理情况外,《禹贡》还有“导山”和“导水”两部分,叙述了四条由西向东延伸的山列以及九条河流的来龙去脉,包括,水源、流向、流经地、所纳支流和河口等 《禹贡》对后世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被看作是古代重要的地理着作,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着作”[] 三.《大戴礼记?夏小正》和《小戴礼记?月令》中的科技知识 (1)最早的物侯着作《夏小正》 关于《夏小正》的来历,据《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这就是《夏小正》另外,《史记?夏本纪》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一般认为,现存的《夏小正》有经、传之分,其中的经为孔子所编订,传为其后学所撰着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着作[]。
该书按照一年中月份的顺序,对各个月份的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活动分别作了记载,涉及天文、气象、动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天文方面,《夏小正》记载: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三月,“参则伏”;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县在下则旦”;八月,“辰则伏”,“参中则旦”;九月,“内火”,“辰系于日”;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等等 在气象方面,《夏小正》记载:正月,“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三月,“越有小旱”;四月,“越有大旱”;七月,“时有霖雨”,等等 《夏小正》中有关动植物的知识非常丰富,对许多动植物在各个月份的情况作了记载:正月,“启蜇,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囿有见韭,田鼠出,獭祭鱼,鹰则为鸠,柳稊、梅、杏、杝桃则华,缇缟,鸡桴粥”;二月,“昆小虫抵蚳”,“来降燕”,“有鸣仓庚”;五月,“浮游有殷”,“鴂则鸣”,“良蜩鸣”,“鸠为鹰”,“唐蜩鸣”;七月,“狸子肇肆”,“寒蝉鸣”;九月,“陟玄鸟蜇”,“熊罴貃貉鼬鼪则穴,若蜇而”;植物方面的记载还有:三月,“委杨”,“拂桐芭”;六月,“煮桃”;八月,“剥瓜”,“剥枣”,等等。
(2)《月令》的阴阳五行自然观与物候知识 关于《月令》的成书年代,争论的焦点在于,它与《吕氏春秋》的关系由于《月令》与《吕氏春秋》的“十二纪”相似,所以,一则认为,《月令》据《吕氏春秋》的“十二纪”增删而成,所以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后;一则认为,《吕氏春秋》袭用《月令》而成“十二纪”,所以《月令》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郭沫若先生曾认为,《月令》属于子思孟轲派的系统[]李约瑟也认为《月令》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 从科技的角度看,《月令》包含丰富的天文知识、物候知识以及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然而,《月令》中的科技知识融合于五行的框架之中,体现出阴阳五行的自然观在《月令》中,按照五行,有对应的五季、五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五数、五味、五臭、五祀、五祭、五居、五色、五食、五德,并且一一对应,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框架《月令》不仅在于提出了阴阳五行的自然观,而且,还在这一框架下融合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从古代自然观发展的角度看,阴阳五行的自然观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条件下对世界万事万物所作的一种整体思考,虽然它削足适履地把丰富多样的世界塞进阴阳五行的框架之中,包含了许多牵强附会的东西,但毕竟是古代对世界统一性研究的重要成果。
李约瑟说:“这些理论(指阴阳五行说)起初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倒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而且肯定决不比支配欧洲中古代思想的亚里士多德式的元素理论更坏[]事实上,阴阳五行自然观一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 四.《周礼》中的科技知识 汉初河间献王得民间所藏《周礼》,该书的成书迄今尚有争议,但在汉代已列入儒家经典,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当时所补入的《考工记》,它是古代重要的手工技术着作 (1)《周礼》与古代科技 《周礼》有6篇,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该书综合了周王室和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官制从各官员的职责来看,有一些官职是由具备一定科技知识的人所担任的,比如: 天官冢宰属下的“医师”,必须“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可见,“医师”必须是具有相当医学知识水平的人此外还有“疾医”、“疡医”、“兽医”都必须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 地官司徒的职责包括,“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蓺”;“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显然,涉及地学、生物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春官宗伯属下的“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明显是具备天文知识的人 夏官司马属下的“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