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法兰西内战》导言.docx
13页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506页至第526页目前再版的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 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在《共产党宣言》中,用这个理论大略地说明了 全部近代史;在马克思和我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这个理论一直被用 来解释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可是,这里的问题是要把一个对全欧洲都很紧要而 又很典型的多年发展时期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出来,照作者看来,就是把政治事 件归结为最终是经济原因的作用在判断当前发生的各个事件和一系列事件时,人们总是不能追溯到最终的经 济原因甚至在今天已经有相应的专业报刊提供这样丰富的材料的时候,连在英 国都还没有可能逐日考察工业和世界市场贸易的进程以及生产方法中发生的变 化,从而对这些十分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因素随时作出全面的总结,更何况其中最 重要的因素,在还没有突然有力地显露出来以前,大部分都是长时期处于隐蔽作 用状态对于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史的清晰的概观,决不能在当时就得到,而只有 在事后,即在搜集和整理了材料之后才能得到。
在这里,统计是必要的辅助手段, 而统计总是落在事件之后因此,在研究当前的事件时,往往不得不把这个最重 要的因素看作506 是固定的,把所研究的时期开始时存在的经济状况看作是在整个时期内不变的, 或者只考虑这个状况中那些从现有的明显事件本身产生出来因而同样是十分明 显的变化所以,唯物主义的方法在这里就往往只限于把政治冲突归结为由经济 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而把各个政党看作 是这些阶级以及阶级集团的大体相应的政治表现不言而喻,这种对经济状况(这是所要研究的一切过程的真正基础)中同时 发生的种种变化的难免的忽略,必然是产生错误的根源但是,概括叙述眼前的 事件所面对的种种条件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产生错误的根源,然而这并不妨碍任何 人去写眼前的事件当马克思着手写本书时,要避免上面所说的那种产生错误的根源就更难了 在 1848—1849 年的革命时期,要跟踪考察同时发生的那些经济变化,或者即使 只是掌握它们的概况,也简直是无能为力的在流亡于伦敦的最初几个月,即 1849—1850年的秋冬,情况也是一样然而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撰写本 书虽然有这些不利的情况,但是,马克思由于准确了解法国在二月革命以前的 经济状况以及这个国家在二月革命以后的政治事件,所以对当时的事变作出的叙 述,对其内在联系的揭示能达到至今还无人达到的程度,并且光辉地经受住了后 来由马克思自己进行的两度检验。
第一次检验是这样来的:从1850年春天起,马克思又有空从事经济研究, 并且首先着手研究最近10年的经济史结果,他从事实中完全弄清楚了他以前 半先验地根据不完备的材料所推出的结论,即: 1847 年的世界贸易危机是二月 革命和三月革命生身的母亲;从1848年年中开始逐渐重新到来而在1849年和 1850年达到全盛状态的工业繁荣,是重新强大起来的欧洲反动势力的振奋力507 量这是有决定意义的如果说在前三篇文章中(载于1850年汉堡出版的《新 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1 月号、2月号和3月号)还在期待不久革命力量新高 涨就会到来,那么由马克思和我为1850年秋季出版的最后一期合刊号所写的那 篇《时评(5—10月)》,就已经永远抛弃了这种幻想,那里指出:“新的革命 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但它正如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然而这 是我们所必须作的唯一重大修改前几篇文章中对于事变所作的解释,那里所确 定的种种因果关系,都绝对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上面提到的那篇述评中对 1850年3月10日至秋季的续评就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就把这篇续评作为第 四篇文章编入了本版第二次检验更为严格在路易•波拿巴1851年12月2日政变之后,马克思 立刻又重新探讨了从1848年2月起直到这次暂时结束了革命时期的事变为止的 法国历史(《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3版,1885年汉堡迈斯纳出版社 出版)。
在这本小册子里,又一次谈到了本书中所描述的时期,不过较为简略一 些如果把这个参照一年多以后发生的决定性事变作出的第二次记述与本书比较 一下,就可看到作者只须作很少的改动使本书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都一 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在第二 章中,讲到被称作“初次概述无产阶级各种革命要求的笨拙公式”的“劳动权” 时说:“但是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 使生产资料受联合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508 关系可见,这里第一次表述了一个使现代工人社会主义既与形形色色封建的、 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等等的社会主义截然不同,又与空想的以及自发的工人 共产主义所提出的模糊的财产公有截然不同的原理如果说马克思后来把这个公 式也扩大到占有交换手段上,那么这种扩大不过是从基本原理中得出的结论罢了,况且,按《共产党宣言》来看这种扩大是不言而喻的最近英国有些聪明人 对此还提出了一个补充,说“分配手段”也应该转交给社会这些先生大概很难 说清楚,这些不同于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经济分配手段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他 们莫不是指政治的分配手段,如捐税、包括萨克森林地及其他捐赠在内的贫民救 济。
但是,首先,这些分配手段现今已经归整体所有,即归了国家或市镇;其次, 这些正是我们想要废除的当二月革命爆发时,在关于革命运动的条件和进程的看法上,我们大家都受 过去历史经验,特别是法国经验的影响因为正是法国在 1789年以来的全部欧 洲历史中起了主导作用,而现在又是它发出了普遍变革的信号因此,我们关于 1848 年2月在巴黎所宣布的“社会”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步骤的观念, 带有回忆 1789—1830 年榜样的浓厚色彩,这是很自然和不可避免的而当巴黎 暴动在维也纳、米兰和柏林的胜利起义中获得响应时;当整个欧洲直至俄国边境 都被卷入运动时;当后来 6 月间在巴黎发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的第 一次大搏斗时;当甚至资产阶级的胜利也如此震撼各国资产阶级,致使它又重新 投入刚被推翻的君主封建反动势力的怀抱时, 在当时的情势下,我们不可能509 有丝毫怀疑:伟大的决战已经开始,这个决战将在一个很长的和充满变化的革命 时期中进行到底,而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在1849年失败以后,我们并没有与那些在国外聚集在未来临时政府周围的 庸俗民主派抱着相同的幻想他们指望“人民”很快就会一举彻底打败“压迫 者”,我们却估计到在铲除“压迫者”之后,这个“人民”内部所隐藏着的对立 成分彼此之间进行长时期的斗争。
庸俗民主派一天又一天地等待再次爆发革命; 我们却早在1850年秋季就已经宣布,至少革命时期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而在 新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前什么也等待不到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当时曾被某些 人当作革命叛徒革出教门,可是这些人后来只要受到俾斯麦的关照,就几乎毫无 例外地跟俾斯麦和解了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 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 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 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以往的一切革命,结果都是某一阶级的统治被另一阶级的统治所排挤;但是, 以往的一切统治阶级,对被统治的人民群众而言,都只是区区少数一个统治的 少数这样被推翻了,另一个少数又取代它执掌政权并依照自己的利益改造国家制 度每次这都是一个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而有能力并且负有使命进行统治的少数集 团,正因为如此,并且也只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变革发生时,被统治的多数或者 站在这个少数集团方面参加变革,或者安然听之任之但是,如果撇开每一次的 具体内容不谈,那么这一切革命的共同形式就在于:它们都是少数人的革命。
多 数人即使参加了,他们也只是510 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为少数人效劳;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形,或者甚至只是由于 多数人采取消极的不反抗的态度,于是看起来就好像这个少数代表了全体人民在初次取得巨大的成就以后,胜利的少数照例发生分裂,其中一部分人满足 于已经达到的成就,另一部分人则想继续前进,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至少有一 部分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的或表面的利益的在个别场合,这些比较激进 的要求也曾实现过;不过,往往都只是瞬间的,较温和的一派重新占了上风,刚 取得的成果又全部或部分地化为乌有;于是战败者就高呼有人叛变,或者把失败 归咎于偶然而实际上情形大多是这样:第一次胜利的成果,只是由于较激进的 一派取得第二次胜利才会巩固下来;一旦达到这一点,从而得到眼前需要的东西, 激进派及其成就又从舞台上消失了从 17 世纪英国大革命起的近代一切革命,都显示了这些似乎是与任何革命 斗争分不开的特征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也具有这些特征,何况 恰好在 1848 年,就连稍微懂得应该循哪个方向去求得这一解放的人还是屈指可 数的甚至连巴黎的无产阶级群众本身,在获得胜利后也还完全不明白应该选择 哪一条道路。
然而终究有了运动,有了本能的、自发的和不可遏止的运动难道 这不正是革命一定要获得成功的形势吗?虽然这次革命是由少数人领导的,但这 一次已经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多数人的真正利益进行的革命既然 在一切稍微长久的革命时期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很容易轻信那些拚命挤到前面来 的少数人的纯粹的欺蒙,那么他们对于那些最确切地反映他们经济状况的思想, 对于那些正好是明确而合理地表达了他们自己还没有理解到、而只是刚刚模糊感 觉到的要求的思想,难道会更难接受吗?诚然,当幻511 想一消失而失望袭来的时候,人民群众的这种革命情绪几乎总是,而且往往是很 快就变为心灰意冷,或者甚至转到相反的方面去但是,现在问题不是要欺蒙, 而是要实现大多数人本身的真正利益;虽然这些利益当时还根本没有为这大多数 人所认识,但是在其实际实现的过程中,由于亲眼目睹而令人信服,一定很快就 会为他们所认识并且,正如马克思在第三篇文章中所证明的,1848年“社会” 革命中所产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到1850年春季已经使实际统治集中于大资 产阶级——而且是具有保皇主义倾向的大资产阶级手中,而另一方面却使所有其 他的社会阶级,农民和小资产者,团结到无产阶级周围,以致在共同胜利时和共 同胜利后,应该成为决定因素的已经不是大资产阶级,而是有了经验教训已经变 得聪明起来的无产阶级。
在这些条件下,难道不是完全存在着少数人革命变成多 数人革命的前景吗?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 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 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 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 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 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然而,正是这个工业革命才到处都使各阶 级之间的关系明朗化起来;它排除了从工场手工业时期遗留下来而在东欧甚至是 从行会手工业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过渡形式,造成了真正的资产阶级和真正的大工 业无产阶级,并把它们推到了社会发展的前台因此,在1848年除英国而外只 在巴黎以及充其量是几个大工业中心发生的这两大阶级之间的斗争,现在已经遍 及全欧洲,并且达到了 1848年难以想象的猛烈程512 度那时有的是许多模模糊糊的宗派福音及其各自的万应灵丹;现在则是马克思 的理论,是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