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试题练)教学讲练.docx
20页高中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此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建和巩固时期政治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上表现为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期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消除了王国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秦朝赋税沉重,汉初休养生息,农业恢复,工商业得到发展;汉武帝时期,加强对经济的全面管控,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精耕细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加强思想的统一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实行思想专制;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但到汉武帝时,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019,25,4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题以经济、儒家思想的发展及行政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推进,未来高考的考查重点还会集中在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制度自信等相关内容上,只是采取不同的试题情境而已(1)抓住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深入理解,比如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制度等(2)重点研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及影响,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可适当拓展延伸(3)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及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2017,25,4分汉初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全国课标Ⅱ卷2019,25,4分汉代儒学2018,25,4分西汉自耕农经济【考点集训】考点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1.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材料说的是(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答案 D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答案 B 3.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州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答案 A 4.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国故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 )A.至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答案 B 5.《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C 6.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精神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稳定C.儒墨思想的没落 D.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答案 D 考点二 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7.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答案 B 8.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
这反映出汉代(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答案 C 9.孔仅是南阳著名的冶铁业商人,东郭咸阳是齐国的大盐商,桑弘羊出生于洛阳商人之家,且精于计算汉武帝对此三人委以重任,任命孔仅、东郭咸阳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命桑弘羊为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汉武帝引入专门人才管理国家经济部门B.商人一入市籍便不得为官的制度被废除C.西汉大商人控制了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D.汉武帝并没有真正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 A 10.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答案 D 11.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 )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格答案 D 考点三 儒学成为正统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2.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答案 B 13.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答案 A 14.《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答案 B 15.公孙弘擅长“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被汉武帝欣赏重用,成为史上第一位封侯拜相的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公孙弘最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传统C.武帝时期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士人晋升之阶D.汉武帝宏图大略不拘一格选才答案 C 16.“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励名实,其所举用,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B.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C.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D.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答案 D 【应用集训】1.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儿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
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答案 C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答案 D 3.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答案 D 4.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答案 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1)以上材料为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的一则建议,请用“/”为材料断句。
分析该建议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墓主人喜在《编年记》中记录了从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国的大事件和自己的人生轨迹现将喜所记录大事与汉代《史记》对照如下:《编年记》《史记》备注(昭王)四年,攻封陵《魏世家》(昭王四年)秦拔我……封陵战国时各诸侯国历法不同于秦,载夏正十月至十二月三个月内,秦已进入次年,所以发生在十月到十二月间的事件,秦要比用夏正历的国家多加一年五年,归蒲反《魏世家》(五年)秦予我蒲反七年,新城陷《秦本纪》(七年)拔新城廿年,攻安邑《秦本纪》(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