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基础设施.docx
15页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今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 铁路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高速运行控制、高速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 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的水平高速铁路在经济发达、人 口密集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突出高速铁路线路应能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因此,铁路线路,无论就其整体来说,或者就其各个组成部分来说,都应当具有 一定的坚固性与稳定性一、线形高速列车首先要满足安全与舒适的要求影响列车安全和舒适的因素有很 多,虽然机车车辆性能及运营方式起着很大作用,但高速铁路的线路参数也是重 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高速铁路时必须予以重视一)线路平面1. 平面曲线半径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 线半径,如表1.1所示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 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表1.1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 速度 (km/h)350/250300/200250/200250/160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推荐6000~8000;推荐4500~7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55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1200012000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2. 线间距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表1.2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线间距(m)5.04.84.6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 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 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 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3) 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两线不等 高或线间设置其它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计算确定4) 隧道双洞地段两线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防灾与救援要求,综合 分析研究确定3. 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缓和 曲线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按表1.3合理选用,应选用(1) 栏值,困难条件下可选用(2)栏或(3)栏值表1.3缓和曲线长度(m)\设计行车\速度(km/h)曲线半径(m)\350300250(1)(2)(3)(1)(2)(3)(1)(2)(3)120003703303002202001801401301201100041037033024021019016014013010000470420380270240220170150140900053047043030027025019017015080005905304703403002702101901707000670590540390350310240220190680*610*550*6000670590540450410370280250230680*610*550*5500670590540490440390310280250680*610*550*5000———5404804303403002704500570510460380340310585*520*470*4000———570510460420380340585*520*470*3500———4804303803200——————4804303803000——————480430380490*440*400*2800———480430380490*440*400*注:1表中(1)栏为舒适度优秀条件值,(2)栏为舒适度良好条件值,(3)栏为舒适度一般条件值。
2. .*号标志,表示为曲线设计超高175mm时的取值4. 夹直线、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相邻两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 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1.4的规定表1.4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280 (210)240 (180)200 (150)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一般条件下:LN0.8V困难条件下:LN0.6V式中L一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m);V一设计速度数值(km/h)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 1.5的规定一般条件下:LN0.6 V困难条件下:LN0.5 V式中:L 一直线段长度(m);V一设计速度数值(km/h)表1.5正线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直线段最小长度(m)210 (170)180 (150)150 (120)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5. 其他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的桥梁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 选,也可设在曲线上隧道宜设在直线上。
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 上,但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车站布置要求确定车站应设 在直线上钢轨伸缩调节器不应设在曲线上二)线路纵断面1. 最大坡度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 应大于30%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应大于35%°2. 最小坡度长度正线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最小坡段长度按表1.6选用一般条件的最小坡 段长度不宜连续采用困难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采用表1.6最小坡段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一般条件(m)200012001200困难条件(m)900900900注:困难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3. 坡段连接坡段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最 小竖曲线半径应根据所处区段远期设计速度按表1.6选用,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 大于3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表1.6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Rsh (m)2500025000200002) 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
3)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表1.7的要求表1.7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最小值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有砟轨道700050003500无砟轨道600045003000(m)最小竖曲线半径(m)2500025000200004)动车组走行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3%时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 一般5000m,困难条件3000m4. 其他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设计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既有线并行时,其轨面设计高程应根据路基横断 面设计情况综合研究确定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梁的桥上纵断面设计应满足 桥梁设计的技术要求隧道内的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 字坡,其坡度不应小于3%°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跨越排洪河道的特大桥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水库和滨河地段、行洪及滞洪 区的浸水路堤,其路肩设计高程应按有关设计规范结合国家防洪标准设计站坪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特别困难条 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
的坡道上到发 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 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6%°二、路基和轨道(一)路基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线路下部结构高速铁路的出现对传统铁路的设计 施工和保养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观 念高速铁路路基主体结构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 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计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能抵 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有以下规定: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 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 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3)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 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 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 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 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4) 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 相关标准5) 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应小于60mm,在基床以下路堤内应小于75mm6)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7)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 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路纵向的均匀变化8)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 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 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 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