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94877479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0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一、 弓|言 1二、 曹操相关简介 2三、 曹操形象的演变及《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点 3(一) 曹操形象的演变 3(二)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点 41. 奸诈残忍的曹操 42. 生性多疑的曹操 53. 胸怀若谷,求贤若渴的曹操 54. 有勇有谋的曹操 65. 文学家曹操 7四、 罗贯中写反面曹操的原因 7(一) 罗贯中生活的时代背景 7(二) 罗贯中所接触的文学作品 8(三) 《三国演义》的写作思想 8五、 结语 8参考文献 9摘要:曹操,论《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一个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难以盖棺定论,而随着历史的流逝,曹操形象也经历了由历史形象向 文学形象的复杂转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放到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的角度上来写,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虚构,从而将曹操塑造成了《三 国演义》里最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更以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 负我”让无数的读者深深的记住了这个乱世奸雄为了让人们对《三国演义》里的曹 操有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本人在文章中首先对曹操的历史生平做了一番介绍,其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描写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刻 意的丑化曹操及《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成因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论述,向人们展现 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

      关键词:曹操,历史形象,艺术形象,奸雄On Cao Cao's Image i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ZhangQuanAbstract: Cao Cao's Image through historical images from the image changes to literature. "Three Kingdoms" to Cao Cao into statesmen, strategists, writers point to write, in the historical facts on the ba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some imaginary, thus the classic characterization of Cao Cao was real, flesh and blood fullness.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of "Three Kingdoms" Cao Cao's in-depth analysis, show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Cao Cao.Keywords: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Cao Cao, Image一、引言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文人学者都对曹操进行了一番评论,他们有的称赞曹操是个旷 世奇才,时代的英雄,而有的则批判曹操是个奸诈小人,乱世奸贼,各执己见,众说 纷纭。

      而在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最深的就是罗贯中所编著的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 的《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用犀利的文笔刻画出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曹操,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跟历史人物曹操一样,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一个比历史上的 曹操更加复杂丰满的形象二、曹操相关简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 下史料的记载曹操出身于一个世受皇恩、地位显赫但不显贵的家庭,其祖父曹腾是宦官的总头 领大长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原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出生在东汉 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公元174年,曹操以孝廉推举为郎,始入仕途但是由于东汉王朝的已接近尾声, 外戚和宦官之间明争暗斗,互相残杀,弄得民不聊生,酿成了董卓之乱,导致后来的 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豪强纷纷佣兵割据,而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曹操也逐步积蓄了 自己的军事力量董卓曾借机拉拢曹操,但曹操拒绝了董卓,毅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 联军后来,曹操看透各路诸侯用心不齐,各怀鬼胎,诉愤然离去,决定独立发展势 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此后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 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了豫、徐、等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他采 纳部下的谋议,坚意据守,趁机烧毁袁军屯于乌巢的粮草,歼敌七万余人,沉重的打 击了袁绍军团,而袁绍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出卢龙赛(今河南喜 峰口一带),击败与袁氏残余势力勾结的乌桓踏顿单于,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统一了 北方,给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公元208年,年过半百的曹操仍然壮心不已,率军 南下,夺取荆州,以图击败江东孙权统一全国,但由于他过于轻敌,再加上曹军本是 北方陆军,不善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被迫退回北方此后虽然 谋得关中,但那时的蜀魏以相当强大,三国鼎立的局面已成定局曹操痛定思痛,回到北方后,他曾发布抑制兼并令,惩治豪强;借助汉室影响, 争取人心,扩充实力;组织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丰足了军用减轻了 民众负担;实行盐铁官营,使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有云“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三国 志》也曾这样描写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他精通古代兵法,《三国志》记 载,曹操对袁绍的评价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 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这番 话在当时极大的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军心他重视总结用兵的经验教训,亲自编书十 万余言,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求贤若渴,而且不计前嫌,赏罚分明,有功必赏,他关心将 士,爱护部卒,得到属下的拥戴,在当时投靠的人才也是最多的陈寿在《三国志》 中客观地评价了曹操,写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也写了他“唯才是举”,识才、爱 才,不拘一格地录用人才;也记下了他残暴不仁,嗜杀无度,为报父仇,征陶谦“所过多所残 戮”等行径三、曹操形象的演变及《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点(一)曹操形象的演变鲁迅曾经在《而已集》中这样说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到《三国志演义》, 更而想到戏台上的那个一位花脸奸臣.....•其实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 雄但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曹操形象几乎都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白脸“奸臣”,为什 么流传民间的曹操与历史上的真实的形象如此之大的差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曹 操的形象的转变早在《三国演义》之前,一个尖酸狠毒、暴力凶狠的曹操就已经在文人笔下塑造 出来,其后在民间文学和说书人的刻意渲染下,历史上的曹操一步步走向“堕落”,从 最早的《三国志》里的英雄到《三国演义》中的“奸臣”曹操的形象也完成了由历史 形象向文学形象的转变。

      当然这一变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错综复杂的原因,而文学 则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离曹操越近的史料,对曹操的评价是越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形象 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史料民间文学中尊刘反曹的倾向慢慢的体现出来晋 代著名的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了三国鼎立时期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演 义》中人物形象的渊源所在对曹操,陈寿称赞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是非 常高的评价《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精通兵法的军事奇才、能识 大局且看人稳准、关注百姓生存的政治领袖此外,陈寿也记载了曹操对战败者和于 己不利的人才的杀害,但并未正面写其残忍面,由于陈寿是代表官方写史学,因此, 这应代表的是当事人对曹操的态度;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同样称赞曹 操“建元功于九有,故举世之所推”;但是在此时期,就已经露出了批评曹操的征兆, 张浦在《名士优劣论》中,将刘备与曹操做了全面的比较,指出曹操的暴虐、多疑, 至此出现了尊刘贬曹的现象;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曹操的形象进一步恶化, 刘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在其所编的《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不少曹操的故事,大多数都是 “数曹之非,揭曹之短”,渲染了曹操残忍奸诈的一面;对于唐人评价曹操影响最大的 当属唐太宗李世民在《祭魏太祖文》中对曹操的评价,李世民虽称赞曹操“雄武之姿“、”国之栋梁”,但同时又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才有余,万胜之才不足”直接指出曹 操没有君主的才十;全宋代的《三国志平话》,曹操的人物形象已经进入了艺术化形象 的领域,有时甚至被纯粹地艺术化塑造,在细节的描写刻画上更逼真,越来越接近《三 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形象,而且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在文中已经表现的很明显,甚 至刻画了曹操好色的一面;全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历代关于曹操的和三国的文学作 品、诗词以及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说书,根据人们的憎恶,以“拥刘反曹”为主线,创 作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从而成为曹操奸雄形象的“集大成者”。

      顾学颉曾这样 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作者把这些统治阶级的罪恶,形象地、概括地集中在曹 操这个人物身上,把他塑造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化身,以便更鲜明、更有力地揭露和鞭 笞他们,人民在曹操这个典型人物的身上,认识了统治阶级的重要方面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点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在所有人物里面用笔最多,写得 最精心,艺术感染力最强烈的,恐怕只有他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了这两个形象, 一反一正相映成辉,形成了特有的文学美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三 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形象1. 奸诈残忍的曹操罗贯中在描写曹操的“奸诈残忍”上算是做足了文章,为了描写曹操奸诈的一面, 不惜耗费大量的笔墨小说中的曹操为实现霸业,不仅对敌人残酷无情,同时对自己 的下属乃至亲人都很冷酷,杀了不少无辜之人,如《三国演义》的第十七回中,曹操 不惜借无辜的仓官王璧之头以压军心军中缺粮,曹操暗中让仓官散粮士兵因此而 喧闹,曹操又声称仓官贪污军粮,杀仓官以平息众怒曹操为了安稳军心,毫不犹豫 地斩杀本无错的仓官,令人扼腕《三国演义》中,曹操梦中杀人更体现了其奸诈,“操恐人暗谋奋己身.常分付左 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 慌取搜盖操跃起拔刻斩之,复上床睡;半响而起,佯惊曰:“何人杀吾近侍?”众以 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杨修的被杀也体现了曹操的奸诈本色曹操曾经造了一所花园,在门上写了一“活” 字后离去,杨修聪明过人,知道曹操是嫌门“阔”,于是下令修葺曹操嘴上夸赞杨修, 心理却十分妒忌他不料杨修浑然不觉,恃才放狂,之后又发生了破解曹操所写“一 合酥”之意,与众人分而食之,加重了曹操对他的厌恶之心;曹操常担心睡梦中别人 暗害,于是假装梦中杀人,杀害了无辜的侍卫曹操的用心再次被杨修看破,侍卫临 葬时指者坟墓感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件事成为杨修被杀的导火 索,曹操明白杨修看透了自己的奸诈本色,恼羞成怒,于是杀了杨修人无完人,金 无足赤曹操的性格是双重而复杂的,他爱才的同时,对于己不利譬如杨修者,则处 心积虑杀之,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体现了他的极 端利己主义,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刻画这点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对曹操态度的倾向2. 生性多疑的曹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同时又是个生性多疑的角色,文章当中数次描写曹操因疑心太 重而错杀好人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书中说曹操行刺董卓未 遂,“逃出城外,飞奔谯郡。

      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将士所获,擒见县令时任中牟县 令陈宫,仰慕曹操是反董卓的英雄,放了曹操且弃官跟随曹操一起逃走行了三日, 投宿曹操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得到吕家的款待因曹操多疑,听到“缚而杀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