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8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例9(教学设计).docx
3页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8解决分段计费问题课题解决分段计费问题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决分段计费问题》是小数乘法单元的最后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常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情分析五年的学生掌握计价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分段计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如出租车计费问题但对于不同特点的“分段计费问题”缺乏整体认知,无法深入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目标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 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体会函数思想核心素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分段计费问题的数学模型,渗透函数思想重点明确“分段计费”问题的特点;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知识链接1.下面几种交通工具的计费方式一样吗?2.数学文化:我国各地的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不同,北京城区起步价13元,15公里以内每公里2.3元,超过15公里单价为3.45元另外,燃油附加费1元上海的起步费:11元/三公里,超出按每公里2.1元计算, 晚上23点后,起步费是14元,超出按每公里2.7元计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16例91.阅读与理解师: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知道了出租车3 km及以内收费7元,超过3 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求行驶6.3km要付多少钱师:不足1 km按1 km计算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行驶的6.3km,要按7km计算2.分析与解答1)自主尝试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答2)交流分析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学情预设】预设1:分段计费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7+1.5×4=7+6=13(元)预设2:先假设再调整可以先把7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1.5×7=10.5(元)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回顾与反思师:完成教材P16“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师:回顾这一题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师小结:解决生活中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弄清分界点,明确每一段的收费标准,再用乘加或乘减分段计算,也可以借助列表分析解决乘车付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推广到费、水费、电费等分段计费问题中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完成表格,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检测1.教材P18.“练习四”第6题2.教材P18.“练习四”第8题3.教材P18.“练习四”第9题4.拓展应用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总结评价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 教师课堂知识点总结3. 学生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例9 方法一:分段计算 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 7 +1.5×(7-3)=13(元) 1.5×7=10.5(元) 假设前 3 km 少算:7-1.5×3=2.5(元) 调整前段 后段 应付:10.5+2.5=13(元)课后作业1. 完成《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笔记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课后反思亮点:这节课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体验分段计费的方式,活动设计有序有效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及时明确学习目标,达不到全部参与课堂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