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复习 八上 三、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
8页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三、记承天寺夜游,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户:____,门,(2)然:____________,……的样子,(3)行:_____,前往,(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照入门内,我高兴地动身出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念:____,想,(2)与:____,和,(3)乐:_______,游乐,(4)遂:_____,于是,(5)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 去找张怀民3.相与步于中庭1)于:_________,介词,在,(2)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兼倒装句,“相”前省略了主语 “吾二人”;“于中庭”作“步”的状 语,为介词结构后置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两人)一同走到庭院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如:_________,像,好像,(2)盖:_________,表示推测,(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地面,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中 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松 树和柏树的影子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但:___,只,(2)少:_____,缺少,(3)耳:_____,罢了,(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二、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三、文意理解,1.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态?(课后习题),【答案】《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谪的张怀民,这里面包含了贬谪的悲凉与对人生的感慨2.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15 岳阳),【答案】包含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赏月的 欣喜,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自我排遣的旷达3.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答案】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见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