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基层机关犯罪现场勘查.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5617240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犯罪现场勘查浅谈基层公安机关犯罪现场勘查XX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甘国亮现场勘查,XX县、区级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部 门实施犯罪侦查的首要任务能否开展好现场勘查工作,则 是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能否发展的首要环节笔者长期从 事基层刑事技术工作,对基层刑事犯罪现场勘查有一定的感 受现对当前基层刑事犯罪现场勘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 简要探讨,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层犯罪现场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现场勘查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对犯罪现场勘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侦查人员 甚至刑侦部门的领导,往往忘记了现场勘查是收集犯罪证据 的极为重要的侦查措施,只把它当作侦查工作的一个环节或 一种程序案子发了,就要技人员照照相,画画图,写写笔 录,然后束之高阁;案子破了,就将现场提取的物证和技术 人员出具的鉴定书抛于脑后久而久之,使基层的犯罪现场 勘查变成了实际上的“现场察看”大大削弱了现场勘查的 实际作用,降低了现场勘查在全部侦查活动中应有的极其重 要的地位二是现场勘查人员过分强调了现场勘查对于侦查破案 的服务性,从而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在工作中 缺乏主动性、前瞻性,没有角色意识、侦查意识和信息意识, 使现场勘查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与侦查工作严重脱节。

      二)在现场勘查思路上存在误区一是重实质,轻程序基于这种思路,勘查人员在实际 工作中,不出示勘查证,不邀请见证人,不当场制作勘验笔 录,以致于在现场提取的物证,之后出具的技术鉴定书,往 往失去了应有的证据价值和法律效力二是重大案,轻小案由于此种思路的片面性,导致有 些大案特别是命案现场的勘查,虽花了很大力气,却往往无 功而返;而那些易于被作案分子遗留痕迹物证的“小案”, 又被勘查人员所忽视,采不到痕迹物证,造成“大案破不了, 小案不能破,该串的案子没法串”的恶性循环的局面三是重现场中心,轻现场外围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 时常在基层现场勘查工作中被忽视,导致现场外围很多重要 的痕迹物证白白地流失四是重原始现场,轻变动现场有些勘查人员对变动现 场望而生畏,往往点到为止,草草收场五是重常规痕迹,轻其它痕迹一些基层技术人员热衷 于手印、足迹的发现和提取;对诸如牙齿、畜蹄痕以及微量 物证不感兴趣;一旦在现场发现手套印、袜子痕,即收拾家 伙,“打道回府”六是重老经验,轻新技术有些基层技术人员重视老经 验、老方法,而对那些最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置之不理,也 懒得去学,以致于其勘查工作的“七率一量”日渐其低。

      七是重实地勘查,轻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这种思路误 区造成的结果,常常是提取的痕迹物证真假莫辨,分析推理 的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使侦查方向误入歧途八是重眼前实用,轻长远效益和综合利用基层技术人 员在现场勘查中重视痕迹物证的采集工作,而忽视这些痕迹 物证的保管和交流,从而使提取的痕迹物证丧失应有的效 用,甚至造成损毁和丢失三)勘查的方法简单陈旧,技术含量低一是“轻装上阵”,走马观花由于基层技术部门人员 少,任务重,交通工具匮乏,而发案现场往往地处偏僻,技 术人员单枪匹马携着“一台相机、一个小包”前往现场的情 况屡见不鲜;不论什么客体,都是“一把刷子扫天下”;而那 些笨重的、需要肩扛手提的先进器材,则“躺在屋里睡大觉 这不仅造成现场勘查的效率低下,而且导致一批贵重的先进 器材搁置不用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勘查人员在发现残缺 疑难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痕迹物证时,由于怕麻烦,XX省事, 或弃之不取,或取之不用,给侦查破案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三是照本宣科,盲目勘查有的勘查人员只会按教科书 上的条条框框去机械运作,却不会根据现场的特殊性,确定 切实可行的勘查步聚和方法实地勘查中,又不能开动脑筋, 分析推理,捕捉犯罪分子作案的“心理痕迹”,而是被现场 上眼花缭乱的痕迹物证“牵着鼻子走”,致使勘查工作陷入 被动。

      四)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确定专人指挥现场勘查,平时小案无人组织, 大案组织指挥零乱,多头勘查,重复勘查,遗漏勘查的现象 较为普遍二是对人员和器材的组织准备不充分平时勘查人员没 有采取轮流值班制度,以致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发案时到 处找人(有时根本找不着人),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战机; 技术器材往往是用后甩在一边,不清点、不整理、不使器材 处于临战状态;发了案件,仓促上阵;勘查中缺这少那,严 重影响了勘查效果三是对大要案勘查后的现场处理工作有时不够缜密复 杂疑难的现场撤离得过早,没有暂时部分或全部封锁起来 事后认为可能有疏漏,需要复勘复验时,却失去了条件二、搞好基层犯罪现场勘查的对策(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这几年,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在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上 下了大力气,特别是刑事技术专业化建设正在实现跨越式发 展但是,诸如上述在现场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公安机 关领导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场勘查在刑事技 术乃至侦查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从抓现场勘查入手,促进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本着“早部署,早落实, 早出成效”的思想,狠抓“三个到位”,即人员到位,装备 到位和工作到位;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证据意识、诉 讼意识、时效意识和法律意识;三是努力抓好三个服务,即 现场勘查主动服务实战、服务破案、服务办案;四是继续加 大投入,加强装备,为搞好现场勘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技术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努力调动他 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狠抓现场勘查的规范化建设现场勘查是一种程 序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切实可行的 操作规范,势必造成这项工作的杂乱无章因此基层公安机 关刑事侦查和技术部门,必须按照《刑事诉讼法》、《公安机 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和公安部制定的《刑事犯罪现 场勘查规则》的有关规定,建章立制,狠抓现场勘查的规范 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实质,又要重程序;既要重 视大案现场的勘查,又要重视小案现场的勘查;既要重视原 始现场的勘查,又要重视变动现场的勘查;既要重视现场中 心的勘查,又要重视现场外围的勘查;既要重视手印、足迹 等常规痕迹的勘查,又要重视微量物证的勘查;既要重视实 地勘验,又要重视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工作同时,要注意 新技术新方法兼容和吸收旧技术、旧方法的原则;使刑事犯 罪现场勘查勘查逐步向规范化、实用化方向发展三)狠抓刑事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强调“技术强警、信息建侦”意识, 强调发挥刑事技术的破案力作用本人认为,“人"应是破 案力(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人"的决 定性因素,即使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到牙齿”,也无助于 刑事技术服务于侦查破案水平的提高。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 刑事科学技术队伍的建设,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使这支队 伍整素质来个大的提高一是在基层营造“学技术、干技术 光荣”的良好氛围,鼓励青年民警钻研业务技术,提高自身 素质;二是充实稳定队伍,切实解决技术队伍人员少、素质 低、任务繁重、待遇偏低的问题;把那些文化程度高、业务 能力强、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青年民警充实到刑事技术队伍 中来;三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能够胜 任本职工作;要定期选择合适的人员参加高等院校或上级部 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要对责任区刑警中队和基层派出所进 行兼职技术人员培训,以解决对偏远地区发生的中小案件及 时进行现场勘查的问题;四是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与技术 人员责、权、利相结合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定性定 量目标管理考核标准,从“德、能、勤、绩”方面进行考查 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真正 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刑技人员“地位不变、待遇不高、职称 不清、人心不稳”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技术人员的 主观能动性,把基层刑事犯罪现场勘查工作乃至整个刑事科 学技术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