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诵读》(解析版).docx
13页古诗词诵读》同步习题一、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对《无衣》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B. 《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C. 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同仇敌忾,互相团结,抗击匈奴D. 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E. 《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试做具体分析3.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 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B. 泽:同襗,即内衣。
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C. 或同穿一 “袍”,或同穿一 “泽”,或同穿一 “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 “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4.“王于兴师”在诗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逻辑事理关系吗?诗歌把它置后有何作用?1.【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无衣》的赏 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考生要认真研读诗歌文本,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A, “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分析错误,应该有“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 点上一把火”的意思选项C, “抗击匈奴”分析错误,无中生有故答案选AC 2.【答案】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 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我同你一 起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 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 展现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感情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 结合对诗文的理解认真去作答即可本题题干的要求是:“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 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试做具体分析考生首先要结合诗句的理解认真体会以上 三句话的关系,首先理解“仇”意思是有共同的敌人,体现出来抗敌的决心作”是内 心跃跃欲试的想要上阵杀敌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所以,三个字在变化中体现出 的是主人公行动的层层递进的态势3.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 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 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 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无衣”不是实写,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 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无可奈何的感情”不对,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 仇敌忾的战歌4. 【答案】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作用是①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②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 斗争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王于兴师”,君王发兵去交战,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 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避免 平铺直叙,增强文势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 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 相似之处?6.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7.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 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 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C.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D. 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暂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 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5.【答案】(1)“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2)《春江花月夜》 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两个“生” 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生”在两首诗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望月怀远》的“生”写出了月 亮从无到有的过程,形象、生动;《春江花月夜》中的“生”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 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 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6.【答案】《望月怀远》通过写两地情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表达了远隔天涯的一对 情人悠悠不尽的相思之情《春江花月夜》揭示了人类代代相传、宇宙无穷的哲理,表现了 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解析】“望月怀远”题目本身已揭示诗歌的情感:相思之情。
《春江花月夜》表达的情感, 要抓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来感悟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 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 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 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全诗以江为主体”错误全诗以月为主体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 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 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三)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下列小题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 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9.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10.《将进酒》与《蜀道难》在思想感情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述8.【答案】这四个短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出了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了作 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白作用即可)【解析】诗人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 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虽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 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诗人还是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全诗主旋律 是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9.【答案】曹植的才情、际遇、寄情于酒都与诗人相似解析】熟悉诗人的经历,了解曹植的人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 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李白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高度自信的口吻一致曹植在《名都篇》 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谢灵运说:“天 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受到亲哥哥魏文帝曹丕的 打击,郁郁不得志,也激起诗人同情心10.【答案】两首诗都有感而发,抒写真切的怀才不遇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抒发了对人 生充满自信和对社会强烈愤懑感情解析】两首诗都大胆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等,借以表达用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怀才不 遇的愤懑感情,有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雄壮而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四)阅读李贺的《将进酒》,完成各题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鼋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1.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五句写酒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 “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B. 中间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 美描写得尽态极妍C. “桃花乱落如红雨”,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 日子,要及时行乐D. 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 最后因酗酒而死。
12. 试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 同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设题类型包括: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 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 象、意境等进行归纳概括D 项,“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错误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 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可见选项曲解诗意 故选 D12.【答案】李贺的《将进酒》强调的是生的无聊和死的悲哀,在生死的对比中表现了由苦 短人生所造成的生命悲愁李白的《将进酒》以劝酒为名倾吐胸中块垒,流露出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