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康德实践理性的超越.pdf
58页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 b s t r a c t ⋯⋯⋯⋯⋯⋯⋯⋯⋯⋯⋯⋯⋯⋯⋯⋯⋯⋯⋯⋯⋯⋯⋯⋯⋯⋯⋯⋯⋯⋯⋯⋯⋯⋯⋯⋯⋯⋯⋯⋯⋯I I绪论⋯⋯⋯⋯⋯⋯⋯⋯⋯⋯⋯⋯⋯⋯⋯⋯⋯⋯⋯⋯⋯⋯⋯⋯⋯⋯⋯⋯⋯⋯⋯⋯⋯⋯⋯⋯⋯⋯⋯⋯⋯⋯⋯.1一、选题原因⋯⋯⋯⋯⋯⋯⋯⋯⋯⋯⋯⋯⋯⋯⋯⋯⋯⋯⋯⋯⋯⋯⋯⋯⋯⋯一1二、研究现状⋯⋯⋯⋯⋯⋯⋯⋯⋯⋯⋯⋯⋯⋯⋯⋯⋯⋯⋯⋯⋯⋯⋯⋯⋯⋯一1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一4第一章康德实践理性思想⋯⋯⋯⋯⋯⋯⋯⋯⋯⋯⋯⋯⋯⋯⋯⋯⋯⋯⋯⋯⋯⋯⋯7第一节康德实践理性的提出⋯⋯⋯⋯⋯⋯⋯⋯⋯⋯⋯⋯⋯⋯⋯⋯⋯⋯⋯⋯..7一、对古希腊理性和近代理性的反思⋯⋯⋯⋯⋯⋯⋯⋯⋯⋯⋯⋯⋯⋯⋯.7二、卢梭自由意识的继承和发展⋯⋯⋯⋯⋯⋯⋯⋯⋯⋯⋯⋯⋯⋯⋯⋯⋯8第二节康德实践理性的内容⋯⋯⋯⋯⋯⋯⋯⋯⋯⋯⋯⋯⋯⋯⋯⋯⋯⋯⋯⋯1 0一、康德实践理性的先验原理⋯⋯⋯⋯⋯⋯⋯⋯⋯⋯⋯⋯⋯⋯⋯⋯⋯一1 0二、幸福和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1 l三、至善——聿福与道德的统一⋯⋯⋯⋯⋯⋯⋯⋯⋯⋯⋯⋯⋯⋯⋯⋯..1 3四、康德实践理性的逻辑脉络与方法⋯⋯⋯⋯⋯⋯⋯⋯⋯⋯⋯⋯⋯⋯1 4第三节康德实践理性的意义⋯⋯⋯⋯⋯⋯⋯⋯⋯⋯⋯⋯⋯⋯⋯⋯⋯⋯⋯一1 6一、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转向⋯⋯⋯⋯⋯⋯⋯⋯⋯⋯⋯⋯⋯⋯⋯⋯⋯.1 6二、道德实践主体性的划时代意义⋯⋯⋯⋯⋯⋯⋯⋯⋯⋯⋯⋯⋯⋯⋯..1 7第二章马克思对实践哲学的理解⋯⋯⋯⋯⋯⋯⋯⋯⋯⋯⋯⋯⋯⋯⋯⋯.⋯⋯⋯1 9第一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渊源⋯⋯⋯⋯⋯⋯⋯⋯⋯⋯⋯⋯.⋯⋯⋯⋯⋯⋯i19_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范畴⋯⋯⋯⋯⋯⋯⋯⋯⋯⋯⋯⋯⋯⋯⋯.o o * o o , ⋯⋯1 9.二、培根的经验主义实践观⋯⋯⋯⋯⋯⋯⋯⋯⋯⋯⋯⋯⋯⋯⋯⋯_ ⋯⋯2 0三、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实践和劳动实践的继承和批判⋯⋯⋯⋯⋯⋯..2 1第二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2 2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基础性作用⋯⋯⋯⋯⋯⋯⋯⋯⋯..2 2二、自然的人化——主体和客体的本质统一⋯⋯⋯⋯⋯⋯⋯⋯⋯⋯⋯一2 3三、实践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基础⋯⋯⋯⋯⋯⋯⋯⋯⋯⋯⋯⋯⋯⋯⋯⋯一2 4四、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一2 5第三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和意义⋯⋯⋯⋯⋯⋯⋯⋯⋯⋯⋯⋯⋯⋯⋯⋯2 7一、时代的文明精神与主体性⋯⋯⋯⋯⋯⋯⋯⋯⋯⋯⋯⋯⋯⋯⋯⋯⋯一2 7二、人的存在的总体性把握⋯⋯⋯⋯⋯⋯⋯⋯⋯⋯⋯⋯⋯⋯⋯⋯⋯⋯一2 8三、人的解放——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一3 0第三章马克思和康德实践观点的比较和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点的超越⋯⋯⋯⋯3 3第一节马克思和康德实践观点的比较⋯⋯⋯⋯⋯⋯⋯⋯⋯⋯⋯⋯⋯⋯⋯⋯3 3一、关于实践概念的比较⋯⋯⋯⋯⋯⋯⋯⋯⋯⋯⋯⋯⋯⋯⋯⋯⋯⋯⋯一3 3二、关于人的自由的比较⋯⋯⋯⋯⋯⋯⋯⋯⋯⋯⋯⋯⋯⋯⋯⋯⋯⋯⋯一3 4三、关于实践批判的方法论比较⋯⋯⋯⋯⋯⋯⋯⋯⋯⋯⋯⋯⋯⋯⋯⋯一3 6第二节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点的超越⋯⋯⋯。
⋯⋯⋯⋯⋯⋯⋯:⋯⋯:⋯⋯.3 7一、物质生产关系对自在之物的超越⋯⋯⋯⋯⋯⋯⋯⋯⋯⋯⋯⋯⋯⋯一3 7二、改变世界对单纯认识世界的超越⋯⋯⋯⋯⋯⋯⋯⋯⋯⋯⋯⋯⋯⋯一3 8三、个人的现实自由对抽象自由意志的超越⋯⋯⋯⋯⋯⋯⋯⋯⋯⋯⋯一3 9第四章超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4 2第一节理论意义⋯⋯⋯⋯⋯⋯⋯⋯⋯⋯⋯⋯⋯⋯⋯⋯⋯⋯⋯⋯⋯⋯⋯⋯⋯.4 2一、实现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解决⋯⋯⋯⋯⋯⋯⋯⋯⋯⋯⋯⋯⋯⋯⋯一4 2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历史发展科学⋯⋯⋯⋯⋯⋯⋯⋯⋯⋯⋯⋯..⋯⋯⋯4 2第二节现实意义⋯⋯⋯⋯⋯⋯⋯⋯⋯⋯⋯⋯⋯⋯⋯⋯⋯⋯⋯⋯⋯⋯⋯⋯⋯4 3一、确立实践创新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4 3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指导⋯⋯⋯⋯⋯⋯⋯⋯⋯⋯⋯⋯⋯一4 4三、凸显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指导地位⋯⋯⋯⋯⋯⋯⋯⋯⋯⋯⋯⋯⋯⋯一4 5结论⋯⋯⋯⋯⋯⋯⋯⋯⋯⋯⋯⋯⋯⋯⋯⋯⋯⋯⋯⋯⋯⋯⋯⋯⋯⋯⋯⋯⋯⋯⋯⋯⋯⋯⋯⋯⋯⋯⋯⋯⋯.4 7参考文献⋯⋯⋯⋯⋯⋯⋯⋯⋯⋯⋯⋯⋯⋯⋯⋯⋯⋯⋯⋯⋯⋯⋯⋯⋯⋯⋯⋯⋯⋯4 8目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 3致谢⋯⋯⋯⋯⋯⋯⋯⋯⋯⋯⋯⋯⋯⋯⋯⋯⋯⋯⋯⋯⋯⋯⋯⋯⋯⋯⋯⋯⋯⋯⋯⋯⋯⋯⋯⋯⋯⋯⋯⋯.5 4独创性声明⋯⋯⋯⋯⋯⋯⋯⋯⋯⋯⋯⋯⋯⋯⋯⋯⋯⋯⋯⋯⋯⋯⋯⋯⋯⋯⋯⋯⋯5 5绪论绪论一、选题原因国内外学者对于康德和马克思在实践问题上进行过很多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证明了实践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深邃性。
本文之所以选择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于康德实践理性之超越,其目的是在于证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同西方哲学发展所形成的一脉相承性,并在此基础上也要证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发展性同为工业文明下的两位思想巨擘,却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对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将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转变成为社会政治层面的问题,进而提升为人类发展的问题将技术与工业确定为人的本质性活动,将实践理解成人的对象性活动,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康德道德伦理语境下的非对象性的实践观念,从而开启了实践哲学的现代性视域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类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的理想这样,它就以一种开放性哲学和总体性哲学的姿态而存在和发展着它所立足的目的是对人的价值给予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超越了康德对于至善的理解作为工业文明精神的反映,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批判和继承了康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将康德主体化的实践观念转化成为了主客体统一的实践观念这种哲学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着理论方面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它促使我国在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要始终都坚持运用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去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发扬实践哲学的主体论思想,丰富实践发展观,追求实践创新的内在本质从而带动政治、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一系列创新和变革,以此来追求人的终极关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二、研究现状( 一) 国外对康德实践理性的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的加勒特·汤姆森在《康德》一书中涉及了道德命令在他看来,自由和理性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康德并没有完全地将道德和自由统一在一起而在里夏德·克朗纳著,关子尹译的《论康德与黑格尔》一书中,则讨论了实践优于理性的地位作用德国的奥特弗里德·赫费著,郑伊倩译的《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一书中谈到了实践理性批判,并且对道德、意志和绝对命令等概念给予了分析在邵华的《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解读》中细致地分析了海德格尔对于康德在道德情感、实践理性和实践自由等问题的研究,目的是力图发掘康德思想中的存在论一生存论的内涵 - - ) 国内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康德实践理性的研究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l 、从康德的实践哲学出发进行总结性研究其中,欧阳康、张明仓、周德义、袁凌新、高璐佳、刘雪峰、刘志刚等人就从康德实践理性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等方面对康德的实践理性进行讨论。
而周德义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浅解一文中,则对《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基本理念、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给予了分析实践理性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实践观在康德哲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李永华、苑秀芹、宋清华、牛庆燕、郭宾、王生荣、俞吾金等人就对康德实践理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李永华、苑秀芹、宋清华等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出发,而郭宾和王生荣则从康德的实践观出发进行论述,俞吾金则从够两个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康德的实践理性李永华在《康德的实践理性分析》_ 文中,首先对康德实践理性的提出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实践理性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苑秀芹在《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道德原则》中从康德实践理性的分类开始,解释了康德理性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并对康德的理论路径有所阐发宋清华的《对康德实践哲学的理解》一文则认为理性为意志立法,理性所设定的至善理想只能在超验世界中发挥作用,并对作用的表现从若干方面加以理解郭宾在《康德实践观点简析》中,分析了康德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哲学的历史定位及其现实意义》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张存刚、赵夫鑫和高明清的《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则对实践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做了分析和阐述。
2 、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边立新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中叙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俎林平在《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3 、从马克思实践哲学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李世忠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中,部分地分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意义孙年在《试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及其现实意义》中,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张存刚、赵夫鑫、高明清则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夏文斌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当代的实现方式,这就进一步地把握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起着重要作用 五) 马克思与康德实践的比较研究康德和马克思在实践观点上的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一些其中,刘玲和陈娟在《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论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一文中就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源头的实践哲学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主客体关系及实践目的等方面透视了康德和马克思实践观的区别和联系,并认为其区别之处正是马克思实践观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之处俞兆平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探讨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质。
李霞在《实践批判:在康德和马克思的视域中》,文中试图从关于“实践”概念、实践批判的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批判的日的等角度对康德和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进行比较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广泛地收集了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不断地开拓本选题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以便能够借此为论文的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代性第四部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于康德实践理性的超越意义这一部分是就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于现时代社会发展的指导价值来谈的理论的发展就其本质来说是要更好地指导现实,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运用能够促使我们正确地树立以人为本的历史发展观念,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 研究创新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比康德的实践观和马克思的实践观来分析两者的逻辑递进和发展历程从四个大方面以及九个小问题出发,来看到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于康德实践理性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并由此来阐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内涵以及现实意义第一章康德实践理性思想第一章康德实践理性思想第一节康德实践理性的提出一、对古希腊理性和近代理性的反思理性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更是在事物的根据和原则上进行推理和论证从而建构知识和形而上学体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古希腊哲学中,作为宇宙秩序规则的理性是同现实的感性世界分离的古希腊将理性划分为逻各斯和努斯,其中逻各斯是世界的合理结构,而努斯则是形成这一合理结构的动力由此可见,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既是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但由于古希腊理性的本体论意蕴在精神与自然之间没有进行区分所以,它将自然事物和理性思维都看做是具有精神性质的神,这就造成了古希腊哲学中无法产生出可以认识自我的主观性意识所以,古希腊理性缺少着形成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