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涛:税负痛感揭示财政改革方向.doc
2页杨涛:税负痛感揭示财政改革方向文章作者:杨涛 作者单位:金融所 文章出处:《上海证券报》税负概念,眼下存在诸多混淆Z处,这妨碍了国人对于税收和税制的深入认识实际上,谈税负问题,起码冇窘观和微观两方面含义宏观税负,指一国的税负总水平,通 常以一能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牛产总值、国内牛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來表 示微观税负,则是单•个纳税人的实际税负,由丁•存在税负转嫁,这里是指最终实际纳税人的负 担,而不是名义纳税人不同国家Z间宏观税负的比较,本來不该有太多争议但由于我国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不同, 冇不少“以费代税”和其他政府收入形式存在,因此真实的、广义的宏观税负,要远爲于狭义统 计口径的宏观税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讨论宏观税负时经常发牛理解的偏茅如果就狭义宏观税负的国际横向比较來看,按照年度税收收入/GDP的口径,目前我国在20% 左右,在全球來看并不高但政府的全口径收入,还应包插如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还冇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爭业性收费等这些都加起来,广义宏 观税负就相对比较高了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全口径广义税负略高于30%由于数据统计难 以准确反映各级政府全部财政性收入,也有人估计这一比重已达40%左右,这在国际上应算是 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了。
无论如何,谈论宏观税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税负木身的高低,而在于几方面因素:--是能 否真正规范预算Z外的各类收费,尤其是乱收费;二是在财政支出安排中能否更直接用Z于民, 如窘观税负较高的国家,往往也是高福利国家,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在内的福利性支出 占总支出比重大多在50%以上,因此纳税人的怨言相对较少,我国H前这几项支出加起來大约 只有30%左右;三是有没有真止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与财政资金浪费,这里不仅是消费性支出, 而且也有投资性支出的效率问题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是不同角度的概念,纳税人更多宜接感受的是微观税负如果一个纳税 人在狭义的広观税负不高的悄况下,却感受到较大痛苦和不满,无非冇儿方面原因或者是过去 税收征管的弹性较大,有时可以人为地调节税收进度、实际执行税率等,正是近年來征管力度有 所加强,使更多人感受到病苦;或者是纳税人被征收了非税收入,这些政府性收入相对不透明, 但又切实地从纳税人手里被政府部门收走,I大I此也容易产生不满;或者是财政支出的后评价机制 不完善,缺乏财政收入与支出在微观层而上的冇效关联,纳税人没有感受到太多税收收入被最终 用到个人身上;或者存在部分主体的偷税漏税,征税出现了“鞭打快丫”的现彖,从而即使宏观 税负不变,也可能使纳税人的平均税负上升。
另外,还有可能是预算不够透明,或者政府财务报告不完善,即使有些福利性支出已有所提 高,多数人还是未能看明白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流向;我国以流转税为主的体系中存在更多税负转 嫁,而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在很多领域还不完善,因此税负往往会被转嫁给市场弱势群体,这又增 强了这部分人群的税负痛感;不得不承认,我国部分税种的负拒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如购车承 担的税费如果让更多纳税人参与到政府预算过程中,H接影响和决定税收征收和财政资金使用 的过程,则纳税人的痛苦感将会大大减少上述所列问题,笔者以为,凸显出的止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税收是决定政府与企业、个人经济关系的基础,是为市场经济法治的出发点为此,税收制度合理性的基础首先是税收法治,而税收法治则始丁税收立法因此,推动税收立法权的统一,实现税法制度的统一,减少行政性因素干扰,方是符介市场 经济规律的选择其次,反思基木税收原则长期以来,在税收效率与公平这对永恒的孑盾之前, 我们遵循的一肓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问题是效率又分为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前者是 少花钱、多收税,后者是通过税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前者曾是我们最重要的原则,而后者则是 转型的H标,这一点甚至比公平更加重要。
其三,调整税制改革思路如果说1994年税改旨在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利益分配,那么迫切需要的第二轮税改则应解决政府与企业、个人Z间的 税收利益分配应该说,坚持“初次分配放权让利,二次分配重视人本”的思路,才符合改革最 初的大方向英四,事权决立财权的思路值得商榷,也就是政府是否该承担过多的经济建设事务 值得讨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向任何一方偏离都会带來 过犹不及的负面影响总Z,税收玄接关系到现代法制社会的棊础,正如古老的英国谚语所言,只有真正实现纳税 人至上,才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