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公告要求及准入对策.ppt
28页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公告管理要求及准品公告管理要求及准入对策入对策1、规则介绍2、申报材料及流程3、专家委员会及产品技术阶段4、核心技术掌握5、自制自用底盘6、已经准入企业申报其他产品7、不同审查方式的要点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规则Ø发达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Ø日本、美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Ø财政部、科技部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Ø九五、十五期间的863项目取得成果Ø各地客运公司、出租车公司产生需求Ø混合动力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逐渐成熟Ø国内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研究取得成果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规则Ø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规范新能源汽车准入要求Ø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工信部,需要进一步理顺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产品审查工作Ø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提出具体、细化的要求Ø在核心技术掌握、产品检验、配套体系方面补充有关规定Ø工信部于6月17日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于7月1日实施新能源汽车规则Ø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态ü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ü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ü动力控制、驱动先进技术的集成ü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Ø新能源汽车构成ü混合动力(汽油/柴油/NG)、纯电动(含太阳能)、燃料电池汽车ü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ü不包括单纯气体燃料、矿石燃料、汽油及柴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规则Ø实施新能源准入工作的主体ü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研发制造、申报、考核准备ü汽车/专项检验机构:强制性标准检验、专项试验ü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企业准入审查、产品审查ü工信部:企业和产品的审核、批准,发布公告ü地方主管部门:企业状态检查、一致性监督新能源汽车规则Ø准入审查的重点—企业及产品ü申请企业具有同类常规汽车资质ü规则不同于其他准入,以新能源技术为关注点ü淡化投资、产能、生产工艺条件水平要求ü突出新能源汽车安全、检验、销售服务的要求ü改装类商用车企业允许自制自用底盘Ø当企业需要跨类生产其他汽车产品时,需要首先通过常规汽车的准入考核新能源汽车规则Ø准入要求的范围ü企业的研发能力ü企业的产品试制、试验验证能力ü企业的生产、装配能力及安全防护措施ü主要外购件、自制件的检验能力ü配套体系管理能力ü产品销售、服务与问题处理能力ü按照不同的技术阶段,确定示范运行销售要求新能源汽车规则Ø与其它准入规则的区别ü设立专家委员会ü确定三个产品技术阶段(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ü对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运行监控,跟踪服务ü企业申请与产品申报可同步进行ü提出三个核心技术要求,企业掌握之一ü规定了新能源汽车适用的专项标准体系ü地方主管部门批准示范运行、有限制销售产品的区域ü企业要有售后服务承诺,与使用单位签订协议ü起步期:每年度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示范运行报告准入要求Ø《规则》附件2要求ü包括生产能力条件、设计开发能力、一致性保证能力、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零部件采购管理能力五方面,共17条款,否决项4条,一般项13条ü判定原则:F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F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在2个月内进行整改F整改后经过验证应该达到上述要求,验证仅做一次F整改后经过验证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不通过,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准入要求Ø生产能力条件-2条,否决项1条ü生产过程的安全措施ü电池等高压器件的管理、储存ü生产设施设备、防护器具装置ü过程管理、环境、标识、充电设备等Ø配套体系管理能力-1条ü主要总成和安全部件清单、考虑分类、分级、重要度ü供应商选择评价要求,不同重要度供方的不同要求ü对供应商实施评价、产品抽查检验ü形成合格外协厂名单及其选择评价档案ü对供方评价及控制程度,综合考虑进货检验控制要求(第11条)准入要求Ø产品开发能力-6条,否决项2条ü准入考核最为重要的条款,不同于其他准入管理要求ü对三个核心技术掌握的要求ü产品开发机构、能力、人员、流程、规范的要求F专门机构或常规汽车机构的专门团队(集团化公司可统一设立)F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F对于自主研发、委托开发、引进技术的要求F建立体现新能源汽车特点的开发流程F形成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自主技术相关的技术规范ü产品试制、试验验证能力要求F根据核心技术的掌握,具备不同的试制、验证能力ü产品技术文件完整、齐全要求准入要求Ø一致性保证能力-5条,否决项1条ü操作人员能力及培训考核要求ü检验技术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有效实施ü与新能源相关部件、系统、程序的检验能力要求ü产品过程记录、产品追溯体系要求ü产品符合性、产品一致性要求Ø营销及服务能力-3条ü销售和服务体系的要求,内容具体化ü服务与备件的提供要求,满足承诺规定ü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车辆运行档案的要求申报材料及流程Ø企业准入与产品申报ü产品申报、企业准入申请可同步进行ü当先申报产品时,在综合审查前提交准入申请ü申请资料:包括三方面F产品检验方案及检验报告(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F汽车及系统专项检验报告,地方批准文件F企业准入申请,自评估报告等ü企业准入考核通过、产品审查通过,经过工信部批准后,发布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Ø准入申请资料ü抬头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的申请ü《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附件4F企业及产品简介F产品的技术来源、技术方案和主要特性说明F产品设计能力及设计开发过程说明F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和能力说明F产品示范运行及销售情况F生产、检验、开发设备(含程序软件)清单ü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体系、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的说明 ü自我评估报告(对照“准入条件”的条款及要求)ü其他F项目核准或备案资料F企业和产品说明相关材料申报材料及流程申报材料及流程企业产品产品申报资料产品专项资料准入申请资料工信部省级工信厅申报网络寄送文本文本批转中机中心审查专家技术部审核部技术交流资料审查现场考核企业来人到企业考核报告工信部方案审查检验报告符合性审查合理性审查结果汇总批准、公示、公告发布等待等待专家委员会及产品技术阶段Ø设立专家委员会ü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要求进行专题研究ü由科技部总体组专家、检验与研究机构专家组成ü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ü研究、提出新能源汽车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ü研究、处理行业、企业提出的问题,提出办法ü下设秘书处(由中机中心管理),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工信部、专家委员会、中机中心的要求Ø产品技术阶段划分ü起步期:技术原理处于前期研究,缺乏有关标准,不具备产业化条件ü发展期:技术原理路径基本明确,标准不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ü成熟期:技术原理路径清晰,产品/生产技术成熟,标准基本完备,有产业化条件Ø由专家委员会提出、确定产品技术阶段专家委员会及产品技术阶段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镍氢动力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锌空气蓄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气压储能装置说明乘用车混合动力-发动机发展期成熟期成熟期起步期发展期发展期 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燃料电池为起步期电动-电池(+储能器)发展期起步期成熟期起步期起步期 氢发动机(+储能器)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氢发动机为起步期二甲醚发动机(+储能器)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二甲醚发动机为起步期客车/商用车混合动力-发动机发展期发展期发展期起步期发展期发展期 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燃料电池为起步期电动-电池(+储能器)起步期起步期成熟期起步期起步期 氢发动机(+储能器)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氢发动机为起步期二甲醚发动机(+储能器)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起步期二甲醚发动机为起步期专家委员会及产品技术阶段Ø几点说明ü成熟期产品(铅酸、镍氢),设置一定的过渡期F过渡期一般为一年F过渡期内需要明确示范运行区域(地方批文)ü不同的产品生产、监控要求F起步期:小批量生产;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对全部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可自主进行)F发展期:可批量生产,在批准的区域、期限、条件下销售、使用,以不低于20%的比例对销售车辆进行实时监控ü售后服务Ø起步期、发展期:企业(按售后服务承诺),向使用者提供售后服务Ø为每一辆车建立相应的档案,跟踪车辆运行情况(车辆报废)ü不同的产品生产、监控要求ü起步期:企业与使用者提交年度示范运行报告专家委员会及产品技术阶段Ø底盘与整车不属于同一企业ü新能源底盘+常规改装整车F核心技术的掌握:底盘企业F审查底盘企业能力条件F整车企业审查生产现场、产品检验、销售服务能力F底盘企业具有新能源汽车资质F整车企业不具有新能源汽车资质ü常规底盘+新能源改装整车F核心技术的掌握:改装车/整车企业F审查改装车/整车企业能力条件F底盘企业不审查F改装车/整车企业具有新能源汽车资质F底盘企业不具有新能源汽车资质自制自用底盘Ø改装车企业申请自制自用底盘ü仅适用于商用车企业,不适用于改装类乘用车企业F乘用车:9人以下载人用途车辆F包括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专用乘用车F涉及部分原“轻型客车”企业ü满足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本规则)的要求ü还要满足其他准入办法/规则对底盘能力的要求F载货类车辆企业:满足1242号文件要求F客车企业:满足1405号文件的要求F说明:具备底盘生产能力F底盘开发能力F底盘试制、试验验证能力F底盘生产能力(四大工艺)F底盘检验能力、整车检验能力、过程检验能力自制自用底盘Ø根据技术路线、技术来源确定ü依然申报:产品资料、检验报告、专项资料、准入申请ü准入申请材料F与已准入产品的比较,书面说明材料F《准入申请书》,可简化,说明变化项目F生产条件: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体系、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方面,简化说明F自我评估报告:简化说明,描述变化项目F其他资料:当产品类别变化、核心技术变化、合作伙伴变化时,要有说明及佐证材料,必要时提供批准文件F如条件有变更,提交变更证明,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消防验收报告、环评验收报告、质量手册及程序目录、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的证书复印件等已经准入企业的申报其他产品Ø技术路线变化的审查ü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5类ü5类之间不能兼容,变化时要补充审查ü同类之间按照复杂程度,可向下兼容F如纯电动的电电混合路线,可兼容单一电动方案F混合动力的混联路线,可兼容串联、并联方案F但是串联路线、并联路线之间不能兼容已经准入企业的申报其他产品Ø产品审查ü常规强制性项目审查ü新能源汽车专项审查ü分为方案审查、综合审查2个阶段Ø准入审查ü有资料审查、技术交流、现场审查3种方式ü资料审查F产品方面:核心技术、技术原理及路线、技术来源F研发机构、人员、能力、设施软件、验证工具设备F生产条件:符合性,生产、管理、检验的条件F配套、销售和服务的规定及实行情况不同审查方式的要点Ø准入审查ü现场审查F按照《规则》的要求全面进行F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殊要求、特点F针对开发、检验、生产等现场条件F审查方法F了解企业概况、现场参观F查阅文件、资料、记录F抽查过程、产品和设备条件F观察操作(结合生产、检验、开发,演示或介绍F与员工(技术、管理、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座谈、询问F审查抽样的内容应形成记录,并最终由企业确认不同审查方式的要点Ø审查遵守原则ü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科学、合理ü审查活动中审查组成员应做到廉洁自律:–⑴不接受馈赠或变相低价购买商品;–⑵不能参加有偿咨询活动;–⑶不报销与本次审核无关的票据;–⑷不企业额外索要、复印非公开性的文件资料–⑸不借机用公款旅游。
–⑹不泄露企业技术、工艺、商务等方面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同审查方式的要点谢谢!耿磊耿磊 010-63702985 Gentman_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