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教育理念方案.doc
10页实施“双自主发展”教育 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教师的自主发展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1 、学生的自主发展学 生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是 :适应社会需要,养成自主养德、 自主学习、 自主健体、自主管理的意识,并逐渐提高相应的能力学生自主发展的外显特征 :第一是自主意识, 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动进取精神, 并为实 现目标积极拼搏的能力 ;第二是自立行为,具有生活上的自立、自理,学习上的自觉、自 主,行为上的自由、自律能力 ;第三是自主学习, 具有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并主动参与、 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第四是自我调控, 具有较强的自审意识、 自省能力和独立判断事 物的能力 2 、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 : 适应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养成在职业道德上自省和专业发展上走研究之路 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自主发展的外显特征 : 第一,有追求教育职业生涯成功的强烈愿望和工作热情 ; 第二,有不断自塑师德形象,形成优良人格修养的职业精神 ; 第三,有不断再学习接受新知的进取精神 ;第四,有不断研究探索、反思实践,不断获得专业成长的敬业精 神3、“双自主发展”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双自主发展”确定为是一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 而非办学目标、育人目标。
我们只是在理念、模式、特色的环境中强 调师生“双自主发展” 的平行关系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是高位的, 是相对刚性的而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的认识和实践可 以是多元的、灵活的、创造性的,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在“双自主 发展”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认知和实践环境中, 学生和教师都被确 定为学校的主体, 两者都需要获得健康发展, 学校办学必须为学生和 教师的 “双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双自主发展”中学生和教师关系的基本论述 : 一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提出了要求, 教师只有 在不断自觉接受新知识、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指 导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舞台, 教师的自 主发展是基于教师职业前提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的成果必须 通过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以体现 ;三是教师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使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多 的可能性,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榜样二、学校发展定位 : 我校的发展定位是 : 实施“双自主发展”教 育,创办德育特色学校 一)总目标: 未来五年,四十二中践行“双自主发展”教育的理 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力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学校。
学 校发展目标 :1、多数学生基本形成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自主管 理的意识,并形成一定的习惯 ;2、教师基本形成职业道德自省、专业发展走研究之路的意识, 发展水平有一定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水平有较明显提高 ;3、学校的“双自主发展教育”理念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 认同,并能贯穿于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各自的 价值取向之中 ;4、开发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校本课程,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5、建立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体系, 形成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 ) 分目标 1 、横向目标学生发展目标 : 培养具有自主发展意识 与能力的学生, 使其具有道德价值的自主判断能力, 思想修养的自我 完善能力,文化知识的自主汲取能力,体育活动的自主锻炼能力、学 习生活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张扬学生的个 性教师发展目标 :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 优秀的教师队伍 使其具有追求职业成功的强烈愿望、 具有自塑师德 形象的职业精神、 具有不断再学习接受新知的进取精神、 具有不断研 究探索、反思实践、获得专业成长 6 的敬业精神2 、纵向目标 (见附件) 三、发展基本思路 : “十二五”期间, 学校以“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为统领, 以“自主发展教 育”理念为核心,以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 通过实施五项工程,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与落实措施一、坚持“双自主发展”理念“双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必须成为全校师生的思想共识 ;“双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必须成为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的灵魂 ; “双自主发展”办学理念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以保持其先进 性十二五”期间, 学校提出新的坚持“双自主发展”办学理念的 目标追求 : 完善“双自主发展”的内涵品位 ; 提升“双自主发展”在 校园和社会的影响力 ; 总结一套可以推广的“双自主发展”办学模 式完善“双自主发展”的内涵品位, 就是要努力使“双自主发展” 办学理念从理论界定和实践操作层面上升为文化层面, 使其成为学校 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贯穿于学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 体现在所有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之中 提升“双自主发展”在校园和 社会的影响力,就是要努力使“双自主发展” 办学理念从制度建设 层面逐渐过渡到校园文化层面 ; 从学校对广大师生员工的一个短期目 标要求,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 ; 从学校内部的行为自觉扩 展为广大家长、 教育界同仁的社会认同 总结一套可以推广的“双自 主发展”办学模式,就是要努力使“双自主发展” 办学理念不仅仅 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而且要从理论认知、课程设置、硬件保障、文 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打包成一个模式。
二、重点抓五项工程落实学生的自主发展 ( 一) “自主养德”教 育工程这项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工作是 :1、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 建立分年级的目标体系, 分步推进德育工作,使德育目标教育体现阶段性、连续性、递进性2 、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严格实行考核办法,规范德育管理 (1) 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严格考核办法 7 (2) 落实管理 制度,规范学生行为3、德育常规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课程化1) 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大纲》 ,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征,制定本校特色的《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和《学生德育评价 细则》,不断优化德育评价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通过常规检查评比,使学 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2) 以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传统节假日的纪念、庆祝活动 等为载体, 积极开发“节日课程”,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 意识 (3)抓好升旗仪式、 系列主题教育的班会、各项社团活动等,规范 各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礼仪为核心,对 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5) 以毕业典礼等为载体开发“离校课程”,加强毕业班学生的 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6)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学生具 有自省的意识能力和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4 、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1) 建立德育系统,形成全员德育氛围 充分发挥分管校长 -- 政教处-- 年级组-- 班主任;党总支-- 团委-- 团 支部;教务处-- 教研组长-- 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网络的作用,使每一 位教职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 ; 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 全员育人氛围 (2) 积极挖掘德育资源,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和 “实践活动课程”利用社区、派出所和共建协作单位资源,定期进 行德育实践活动, 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 民建立“学校 - 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以学军、学 农、社区实践基地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德育工作途径的多样化5 、开发和构建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1) 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 程的校本化, 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 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 教育。
(2)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道德礼仪课程” (3) 利用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卫 生健康教育课程,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国防教育课程,艺术特长教育 课程,体育技能特长训练课程,科技教育课程等6 、重视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8 充分利用走廊、 教室悬挂的名人画像、 名言警句和学校的“校 训、教风、学风”、班级文化建设等“隐性教育”资源熏陶学生,提 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审美情趣,塑造完美人格 二) “自主学习”教育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有两项重点任务其一是引导教师以打造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 为主要任务,从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 其二是,开发特色化的学校课 程 1 、“自主课堂”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 加强教师关于“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等教育理 论的学习,逐步达成共识,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自身情况 寻找适应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学对策, 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 道上来基本的教学对策 : 给学生足够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支配 ;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 自己向前走 ; 给学生足够的任务, 让他们自己去完成 ; 给学生足够的 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 给学生足够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第二阶段 :开发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期 : 探索“文 科”、“理科”两个范围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期 : 探索 各学科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后期 : 探索各学科不同课型的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组织活 动,达成学生自主的学习常态,打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动课堂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 自我发 展最大化第三阶段 : 推广、创新“自主学习型”课堂通过更深层面的行 动研究挖掘、探究、创新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针对课堂教学的共同 策略和应变策略教材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 ; 目标让学生自己先去确定 ; 问题让学 生自己先去提出 ; 思路让学生自己先去讲解 ; 疑难让学生自己先去交 流; 错误让学生自己先去分析 ; 规律让学生自己先去提炼 ;成果让学 生自己先去展示 ; 结论让学生自己先去概括 ; 运用让学生自己先去尝 试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 :1. 给足时间 ;2. 教给方法 ;3. 反馈矫 正;4. 积极评价2 、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建设是学校最基础的办学平台, 是校长的办学思想、 学校的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最系统、 最有力的支 撑。
鉴于课程的这一重要属性,为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办学特色, 为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我们将着力构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包括“自主养德系列”、 “自主学习系列”、“自主健体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的近 30 个 课程模块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自 主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具有“道德自省、学习自觉、锻炼自主、 管理自治”的学生,也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 三) “自主健体”教育工程这项工程的重点是以在全校开展 “花样跳绳”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自主健体”的意识和习惯 即 在活动中, 除注重少数学生的突出发展外, 更关注这项活动的群众性 与普及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跳绳活动,强身健体,培养他们 的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措施是 : (1) “花样跳绳”活动常规化课间, 学生绳不离手 ; 间操,学生用 5 分钟的时间用于自主跳绳 ;体育课, 用跳绳活动代替以往的跑圈,并至少安排 8 课时进行“花样跳绳” 的学习 (2) 完善“花样跳绳”校本课程, 使之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3) 扩大“花样跳绳”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