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获奖:语文教学的好建议(下).doc
6页莫言获奖:语文教学的好建议(下)想象力是作家的法宝,也应是学生发展的“第三种力量”:语文教学 要突破“想象要合理”的桎梏,走出一片新天地莫言为什么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最重要的是他的想象力评论家 和学者们认为,莫言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进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激情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种文学流派涌入中国,包括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影响了莫言,但后来莫言“逃离” 了他们,因为他耍自我超越他自我超 越的力量来自想象力而他的想象力来自现实、来自生活和的民间传 统,包括他称之为“蒲爷爷”的蒲松龄,也包括自己的爷爷莫言观看爷 爷割麦子,边看边欣赏边想象,他觉得爷爷把干活上升到劳动美学的高度 此后,这位仁慈、神奇的老者让他在故乡的大地上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 人说“莫言的想象力通行全世界”是恰如其分的想象是人,尤其是儿童发展的“第三种力量”知识、身体的力量让 人生长起来,成熟起來,壮大起來,但人要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更有创 造性,抑或说变得更神奇,还需要想象力雨果说,想象本身就是深度, 没有一种机能能像想象那样深化自己,同时深入到对方心灵中去雨果还 用了一个比喻:想象是一个伟大的潜水者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对想象作 过许多精彩的比喻和深刻的阐释。
无须多讨论,儿童的发展的确需要获取 这“第三种力量”语文呢?语文学习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个 个文字犹如一组组音符,一则则故事犹如一只只翅膀,一篇篇文本犹如一 扇扇窗户,因为文字、故事、文木的背后躲藏的是思想、智慧轻慢、忽 略、丢弃思想、情感与智慧,语言文学只能是干瘪、枯涩、苍白的而躲 藏在背后的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去揣摩和想象,唯此,音符才能飞扬,翅 膀才能跃空,窗户才能洞开,语文教学才可能是一座花园事实并不令人满意一次作文教学讨论会,当谈到想象的时候,一些 特级教师十分强调想象要合理,理由是不合理想象会失缺依据,成为乱想 瞎想我不以为然长期以来,“想象要合理”几乎成了一条绳索,捆绑 了学生的思想,他们不能充分想象,不能尽情在想象的天空里遨游,渐渐 地想象的翅膀便软弱无力,再也不敢、也不能更大胆地飞翔,这样的作文 很可能平庸起来况且,什么叫合理?合理的标准是什么?合理的边界是 相当模糊的,怎样“合理”把握?倘若,“合理想象”作为一条标准中 国学生的想象力一定折翅,折翅的想象力能把中国带往何处啊?这,不是 危言耸听做一个有故事、会讲故事、能创造故事的人:聊故事应当成为语文教 学的一种方式,让师生在故事中站立起来莫言在获奖后的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庆 他的演讲通过电视、广 播、网络传播开以后,在海内外迅速引发了评论热潮,赞叹精彩者有之, 为之感动泪下者有之,嘀咕“像中学生写作文”者亦有之。
在国际讲坛上、 在诺奖讲台上能讲故事吗?讲故事是“像中学生写作文吗” ?这的确是个 值得讨论的问题我在《人民教育》上写过一文《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称故事是伟大的的确如此,故事是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讲故事亦是研究的一种方式作家讲故事,他的作品中才会有“人”,才 会有情有趣;学者讲故事,他们才会把深刻的学理化为贴近群众的话语, 在隐喻中透射出哲思在国际讲坛上,讲故事已不是鲜见的事,政治家们, 经济学家们、哲学家们、社会学家们,都会讲故事,侃侃而谈中风趣与见 解共同生长起来这次莫言的演讲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给世界送去了中国声 音、文化,传递了中国的文化方式和文化自信往学理上去说,讲故 事并非纯粹的感情,因为“语言是人类理性的第一个产物……在希腊文和 拉丁文中,语言和理性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唯有透过语言的助力,理 性才完成它最重要的功能”因此,讲故事并非肤浅、平庸,看似感性, 感性中却透着理性,或日,讲故事是用感性的方式来表达理性,它是美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应该、可以讲故事的,用叔本华的话 来说:“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 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之用讲故事来看待语文世界,进而来看口己的 心灵世界,语文世界才是真切的,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才能得到安顿。
讲故 事成为语文的一种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在故事中聊生活很奇怪,莫言只上到小学五年级,辍学以后就劳动、 参军;后來他虽然上大学及研究生班,用他的话來说,也只是为“涂金” 是什么让他的人生如此丰满,让他的文学创作如此成功?是生活学生的 成长需要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人不能真正成熟,我们坚决反对“去学校”、 “去教育”的言论,问题是他们需耍什么样的教育,包括需耍什么样的语 文教育显然,教育,语文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永远是语文的主语我没有深究过语文与生活能不能“零距离”的问 题,但坚信一点:语文在生活中,舍此,还有什么鲜活的语文?还有什么 良好、丰富的语文素养?许许多多的故事,潜伏着诸多方面的元素,去讲 讲这些故事,学生会领悟到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语 文才成为生命的泉眼在故事中聊儿童儿童就是一个个故事,童年是由一个个故事编织成 的儿童就在故事中,儿童是故事的叔述者,也是故事的创编者语文, 在某些时候,在深层的意义上,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我以为就是在讲故事、 听故事、创生故事、讨论故事就在这种情境下,书本中的儿童走了岀来, 与教室里的儿童相遇,此时,教师也成了儿童。
三个儿童”在语文课上 相遇,该是多么精彩的时刻呀!就在相遇中,语文发生了,真正的语文学 习开始了在故事中聊童年童年应当快乐,快乐应是童年的主旋律,这是毋庸 置疑的但是,莫言的童年却不快乐、不幸福,拣煤核、吃煤核,童年的 主题是饥饿,他在多篇散文和演讲中,都提到过“一天能吃上一顿饺子” 的故事莫言的故事告诉我们,童年是个完整的概念,童年可能是一块甜 美的糖果,也可能是苦涩的药丸;童年有快斥,也有苦恼,有笑也有泪, 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真真切切的童年关键在于怎样 让苦恼、挫折、失败、痛苦转化为快乐、顺利、成功、幸福莫言这样写 道:“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读书时,我就在田野里与牛为伴……我仰面 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缓慢地移动,好像它们是一些懒洋洋的 大汉我想跟白云说话,白云不理我……我想与鸟儿们交流,但是它们也 很忙,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感情在这样的环境 里,我首先学会了想入非非……我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爱情,也理解了 什么叫善良然后我学会了自言自语那时候我真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 滔滔不绝,而且合辙押韵不要生活在空想的童年生活里,童年才是真 实的,才会有真正的童年。
在故事中聊语言文学语文,不能离开语言文学的学习运用故事是 由文学按情节有序组成的,文字闪着思想的亮光讲故事应当引导儿童关 注、揣摩、品味、领悟词语的表达、句子的妙趣、写法的特点,等等把 语言文学的学习运用渗透在故事中,亦即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 这样语言文学就会活起來,成为他喜欢的东西运用起來,进入孩子的心灵总之,教师应半是一个和故事打交道的人,故事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 方式诸多“建议”下,语文到底怎么办?莫言获奖,只是诸多对语文教学“提出”建议中的一个各行各业还 有很多成功的人,比如,获得建筑界普利兹克奖的王潮,他常说的是:“造 一座房子就是创造一个世界我首先是文人,然示才是建筑设计师”,"不 要问我们建什么房子最重要,首先要问的是什么最有生活的情趣”还有 吴冠中、季羡林、沈从文……他们都会对语文教学“提出”良好的建议 这些“建议”下,语文到底怎么办?语文要主动邀请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美学…… 它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提示语文教学改革的耍义和路径只局限于语文, 语文可能是狭隘的语文要敏锐要敏锐地观察、寻找、发现,从生活中,从乡土中,从民间文学中,从世界的多元文化中去寻找。
语文的元素、智慧、真谛都隐 藏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开发语文要善于转换要善于把各种建议,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质和学生的 需要加以梳理,择其善者而从之,釆取措施,促使建议转化为语文教学行 为也许,这是语文教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也许,新的语文教学将会冒出希望的绿芽谢谢“莫言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