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湖南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x
14页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湖南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爱尔兰从欧盟经济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富裕的成员国,其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银行、保险等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在首都都柏林有些银行将集中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信用卡中心等)分散到都柏林地区的小城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与伦敦相比,都柏林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业的优势是( )A. 雄厚的经济基础 B. 发达的科学技术 C. 较低的行业薪酬 D. 高素质专业人才2. 集中服务中心的分散主要依赖( )A. 客户需求 B. 信息和通讯技术 C. 产业基础 D. 办公和居住环境3. 该时期金融服务业对爱尔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提升其在欧盟的经济地位 ②导致都柏林办公场地租金整体下降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 ④扩大都柏林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差距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均远超都柏林,高素质专业人才储备也较都柏林更丰富,ABD错误;都柏林经济水平较伦敦低,劳动力价格整体较伦敦低,因此与伦敦相比,都柏林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业的优势是较低的行业薪酬,C正确。
故选C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部分集中服务中心分散到都柏林地区的小城镇,小城镇人口较少,客户需求较小,A错误;分散服务中心需要依赖现代通讯技术实现远程协作,因此主要依赖信息和通讯技术,B正确;小城镇产业基础较弱,不是集中服务中心分散到小城镇的依赖条件,C错误;集中服务中心的分散前提是小城镇能方便地与外界联系,办公和居住环境并不能保障对外联系方便,D错误3题详解】爱尔兰通过金融服务业实现经济崛起,可以提升其在欧盟的经济地位,①正确;都柏林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会导致经济水平提高,从而带动办公场地租金整体上升,②错误;服务中心分散至都柏林地区的一些小城镇,并不是覆盖全国,无法促进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都柏林金融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扩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差距,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市场(人口密度、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劳动力、交通运输、集聚、历史文化、政策等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市比重位次上升预测广州市未来人口分布将从主城区向南沙区扩张下图示意广州市各区间人口规模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有关广州市人口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Ⅱ区间比Ⅳ区间人口规模大 B. Ⅳ区间的人口数量最多C. Ⅵ区间人口数量比重约9% D. VII区间比V区间人口规模大5. 影响广州市未来人口分布向南沙区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A. 就业承载 B. 通勤时间 C. 医疗卫生 D. 文化教育【答案】4. D 5. A【解析】【4题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Ⅱ区间人口规模占比小于15%,而Ⅳ区间人口规模占比大于15%,所以Ⅱ区间比Ⅳ区间人口规模小,A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VIII的人口规模占比最大,对应的人口数量最多,B错误;Ⅵ区间人口数量比重大于10%,C错误;VII区间人口规模占比大于10%,V区间人口规模占比小于10%,故VII区间比V区间人口规模大,D正确。
故选D5题详解】当今影响人口迁移、常常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就业承载较高,则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市比重位次上升,说明南沙区企业增多,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就业承载力提高,促进了广州市未来人口分布向南沙区扩张,A正确;南沙区没有位于主城区,主城区和南沙区的通勤距离较远,通勤时间较长,不利于人口向南沙区扩张,B错误;与主城区相比,南沙区基础设施无突出优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没有突出优势,难以吸引人口流入,排除C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等;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等浙江省楠溪江流域的屿北村坐落在山麓河谷地带在由南向北发展的过程中,该传统村落逐渐形成了“小型房屋-中型院落-房族大院-族群单元”4个层级的院落空间形态宗祠具有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功能,通常坐落在村落中心位置下图示意屿北村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与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最符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7. 该村院落空间形态层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适应地理环境 B. 家族繁衍发展C. 道路交通演变 D. 居住条件改善8. 该村宗祠未处于村落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 村落发展 B. 聚落布局 C. 街巷格局 D. 风俗习惯【答案】6. C 7. B 8. A【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屿北村位于河流一侧,①图中河流两侧都有居住区,不符合题意;屿北村坐落在山麓河谷地带,居民区应靠近河流分布,方便生活用水,而耕地则位于居民区和林地(山地)之间的地势较平坦的区域,③正确,排除②④。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7题详解】在由南向北发展的过程中,该传统村落逐渐形成了“小型房屋-中型院落-房族大院-族群单元”4个层级的院落空间形态,在演化过程中,院落规模越来越大,可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家族繁衍发展,家族人口越来越多,需要规模更大的院落来承载更多的人口,B正确;地理环境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村院落空间形态层级形成并不是为了适应地理环境,A错误;该村院落空间形态层级形成主要体现了院落规模的扩大情况,与道路交通演变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院落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居住条件,但改善居住条件有很多方式,不一定要不断扩大院落规模,因此居住条件改善不是该村院落空间形态层级形成的主要原因,D错误8题详解】宗祠具有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功能,通常坐落在村落中心位置,但该村宗祠未处于村落中心,主要是由于宗祠建立后,随着家族繁衍发展,村落不断由南向北发展扩张,导致原有的宗祠没有处于村落中心,A正确;聚落布局一般会选择宗祠布局在村落中心,B错误;图文材料中没有体现街巷格局和风俗习惯相关信息,不是该村宗祠未处于村落中心的主要原因,CD错误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塞尔韦拉河是西班牙东部的季节性河流,全长44千米,中下游流经三个地质构造单元下游河道因过去开采砂砾破坏严重,后来政府对开采行为进行了限制,河道缓慢恢复下图示意该河流中下游甲、乙、丙三个河段的河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大量开采砂砾会导致丙河段( )A. 河道拓宽 B. 流量增大 C. 河床下降 D. 水位上升10. 该河流水动力最弱、沉积恢复最慢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1. 为了促进丙河段的河道沉积恢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甲河段——植树造林 ②甲河段——冲淤排沙 ③乙河段——裁弯取直 ④丙河段——人工补沙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9. C 10. B 11. B【解析】【9题详解】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大量开采砂砾会使河床中的沉积物减少,河床下降,水位顺势降低,C正确,D错误;开采砂砾主要是在河床中向下采挖,而不是向两侧采挖,因此不会导致河道拓宽,A错误;河流流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以及河流补给情况,大量开采砂砾并没有增加河流补给,不会导致流量增大,B错误10题详解】该河流水动力最弱、沉积恢复最慢的季节应是河流流量最小的季节。
该河流是西班牙东部的季节性河流,注入地中海,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由于降水少且蒸发旺盛,是一年中河流流量最小的季节,甚至可能出现断流现象,因此该河流水动力最弱、沉积恢复最慢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丙河道是因为过去开采砂砾导致河道破坏严重,因此为了促进丙河段的河道沉积恢复,要增加丙河道的泥沙沉积甲河段位于丙河段更上游,植树造林会减少甲河段的河流含沙量,导致带至丙河段的泥沙减少,不利于丙河段泥沙淤积,①错误;甲河段位于丙河段更上游,冲淤排沙可以增加带至丙河段的泥沙,利于丙河道的泥沙沉积,②正确;乙河段也位于丙河段更上游,裁弯取直后乙河段河流流速加快,侵蚀能力增强,可以增加带至丙河段的泥沙,但同时在丙河段的流速和搬运能力也变强了,不利于泥沙堆积,③错误;人工补沙可以增加河床物质,直接促进丙河段的河道沉积恢复,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高寒荒漠是祁连山垂直带谱的组成部分,对气温变化响应敏感祁连山冷龙岭海拔3300-4400米为高山草甸与高寒荒漠的交错地带。
下图示意1990-2010年祁连山冷龙岭不同海拔高寒荒漠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高寒荒漠总面积变化趋势和可能原因是( )A. 萎缩变缓 气温上升幅度减小 B. 萎缩变缓 气温上升幅度增大C. 扩张加剧 气温上升幅度减小 D. 扩张加剧 气温下降幅度增大13. 与3700-3800米相比,3600-3700米在1990-2000年高寒荒漠萎缩面积小,这主要是该地带( )A. 高寒荒漠分布面积小 B. 高山草甸生长条件差C. 高寒荒漠分布面积大 D. 高山草甸分布面积小14. 下列特征中,最有可能导致1990-2010年高寒荒漠扩张区呈零星分布状态的是( )A. 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B. 风力大,水分条件差C. 气温低,土壤养分少 D. 坡度大,土壤不稳定【答案】12. A 13. A 14. D【解析】【12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到,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间段均以萎缩为主(萎缩数值高于扩张数值)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萎缩和扩张的差值趋于减小趋势,反映高寒荒漠总面积萎缩趋缓,CD错误;其可能的原因是气温升高的幅度减小,植被(高寒草甸)生长的速度变慢,导致植被覆盖率提高的速度变慢,高寒荒漠的萎缩趋缓,A正确,B错误。
故选A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来说,山地海拔越高、面积越小研究区域为高山草甸与高寒荒漠的交错地带根据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低海拔处以高寒草甸为主,而高海拔处以高寒荒漠为主与3700-3800米相比,3600-3700米海拔较低,山地面积较大,高寒草甸分布面积较大、高寒荒漠的分布面积较小,在1990-2000年高寒荒漠萎缩面积小,A正确,CD错误3600-3700米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合高寒草甸生长,B错误14题详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高寒荒漠扩张区呈现零星分布状态,体现自然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受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可能受局部地区坡度较大导致土壤条件不稳定的影响,D正确海拔高导致热量条件差,风力大导致水分条件差,气温低导致土壤养分少等因素影响整片地区,而不是产生局地差异,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