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色素应用检测及其危害.doc
3页人工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检测方法及其潜在危害李克峰博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O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 关,特别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国 家出台《食殆安全法》,就是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食品安金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人「•色素或着色剂(Food coloring or color additive)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存在 于包括饮料、酒、面包、糖果,糕点,冰激凌、果酱等200多种大宗日常食品中 甘前,美国FDA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使用的人工色素主要 有9种,大部分为偶氮类化合物,包括:亮蓝(Blue 1),靛蓝(Blue 2),橘红 (Citrus Red 2),坚牢绿(Green 3),橙素 B (Orange B),赤鲜红(Red 3),诱惑红(Red 40),柠檬黄(Yellow 5)和日落黄(Yellow 6)(图1)图1 :食品中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其化学结构式人工色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食品中色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灵敏度和准确性较低,特升件差。
❖荧光检测法:灵敏度和准确性较低,特异性差•:•高效液相■紫外法(HPLC-UV):检测灵敏度低,杂质干扰大❖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HPLC-DAD):检测灵敏度低,杂质干扰大•:•高效液和■质谱法(HPLC-MS):单质谱,特杲件差•:•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LGMS/MS):灵敬度高,特界性好,但是缺乏内标物, 难以实现准确定量然而,现有的这些方法存在着: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杂质干扰人,分析时间 长,前处理操作复杂等缺点,难以适应食品LI用品中微量色索的检测要求最近, Feng等建立了一个快速筛选40种饮料中色素的LC-MS/MS方法,但是,由于缺少 内标物,不能实现准确的定量人工色素的潜在安全性问题合成食用色素因其价格低廉,使用容易,而且比天然色素颜色鲜明,因此受到食品 制造厂商的欢迎据报道美国每年牛产销售和使用的齐类FDA批准的食品色素的 总量超过1500万英磅然而,关于这些色素的使用安全性上,目前还存在许多的 争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耍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手段比如诱惑红(Red dye 40),柠檬黄(Yellow 5)和日落黄(Yellow 6) , 1985年美国FDA的初步评 估结果表明,食物中添加这些人工色素的致癌率较低。
2015年最新的动物实验研 究表明,诱惑红即使最大剂量也没有对小鼠造成基因毒性然而,最近陆续也有研究报道这些偶氮类合成食品色素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诱惑红可造成DNA损伤:H本学者2010年的研究报道表明诱惑红10 mg/kg给药后24小时,能造成小鼠结肠DNA损伤♦偶氮类色素能诱导果蝇基因突变:Sankaya等以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模型, 考察了 5种合成偶氮类色素的基因毒性,表明低剂量色素也足以诱导果蝇体细 胞基因突变•诱惑红和柠檬黄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埃及的几位学者最近的研究表明诱惑红和 柠檬黄能引起雄性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显苦升高,❖诱惑红和柠檬黄能引起胆红素和尿酸增加:埃及的学者发现柠檬黄和诱惑红能 够引起胆红素、尿酸和肌氨酸酉干含量的显著增加最新颁布的欧盟法规(2经明确地将诱惑红明确列为不建议儿童食用的食物,而且欧 盟成立前,挪威、比利时、瑞士和丹麦是禁止诱惑红在食品中使用的美国是世界 上诱惑红使用量最人的国家2010年美国的环境健康评估机构The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CSPI)给美国FDA、国会和白宫等机构公开上书, 呼吁FDA和NIH组织专家对诱惑红等偶氮类人工色素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
在中 国,口肯徳基的“苏丹红事件”被曝光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之相似的诱惑红 等人工色素的安全性结语诱惑红(Red 40)等偶氮类人工色索是食品中的常见添加剂,因其价格低廉,色泽鲜 艳,受到广大食品生产厂家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糕点、酒类和杲酱等200 多种大宗食品中目前,枇界各国在人工色素的使用和安全性上存在争议造成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壽性评价手段由于儿童的天性,对这些色泽鲜艳的糕 点、饮料和糖果的喜爱,使得儿童成为人工色索影响的主要人群对于这些偶氮类 色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转化和蓄积的研究,特别是在儿童体内蓄积的评估,对于儿 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