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与书法艺术特征.doc
3页陶瓷与书法艺术特征【摘要】: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论文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沉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无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魅力引言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本来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到达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1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珍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那么近似草隶。
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开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进步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如今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开展的一次顶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进步,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假设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致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开展,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款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进步,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络,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开展开拓了新的境界再从陶瓷开展的历史来看,从原始陶器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流脉和传派,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形式之中,更神奇地深藏在从配料、拉坏、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体经历之中因此,陶瓷与书法一样,它的原那么、法规、形式、风格、内涵也都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内涵与形态的制约简言之,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开展,历史悠久,关系亲密,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详细反映2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本质来讲,有相通之处,硕士论文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历。
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外表的形式兴趣,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
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构造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伴随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化、完好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3书法装饰陶瓷的文化内涵尽管自古以来不少陶瓷作品中都不乏有书法题诗铭款,但书法的布局位置往往放在主体画面的反面或留白的地方,显然是处于一种附属的辅助地位上这一方面是受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一味强调工艺而忽略艺术性,另一方面,受陶瓷工艺和材质局限,所以书法的附属性就表现得很突出在整件器型以书法形式装饰的陶瓷上虽然纯粹以书法作为形象元素来进展装饰且不加其他任何纹饰,但这种装饰主要是根据陶瓷器型的美观、功能需要而使用的。
如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写有七绝诗句〔“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阳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于酒,醉东西园歌舞人〞〕的白釉罐在局部用书法装饰的陶瓷上陶瓷是立体的实物,尤其在陶瓷上借鉴国画的表现形式时,职称论文画面难免有空白处,装饰时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来弥补绘画的缺乏,起到与画面布局平衡连接的作用,又可以补“画之缺乏,题以跋之〞的弦外音、画外意在以图案形式为主进展装饰的陶瓷上,书法常常与纹样交融在一起如:康熙珐琅彩缠枝月季花纹碗,盛开的月季花心呈圆型,中间以红色书写装饰形式很浓的篆书“万寿长春〞等字体在用图案为辅助衬托的器皿上,一般是在瓶体的腹部开出两个或四个对称的圆形、方形或花形等等的白〔俗称斗方〕,用以绘画或书法如:清乾隆珐琅彩景州开福寿塔山水图瓶,瓶腹四面开光,其中两面画山水,两面以篆隶书写文字诗词此外,陶瓷器皿上书法所写的内容,大多结合器物的使用功能,借用诗词佳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酒具上题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茶具题写“一片冰心在玉壶〞;或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题写“福寿康宁〞、“福如东海〞、“延年益寿〞等勉励的词句;或为进步陶瓷的高雅风格在陶瓷上书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如?赤壁赋?、?出师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这给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设计提供了对艺术形式仿效的方便,其后果那么可能导致艺术上的千篇一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假设我们把书法的形、神、意更好地交融到现代陶瓷艺术当中去,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定会形成更为鲜明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味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参考文献【1】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2022【2】金银珍,金在龙.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学林出版社,2022【3】中国陶瓷.2022(1-5)【4】现代陶艺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5】中国陶艺.1999年增刊【6】装饰的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