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教学案例.doc
5页《乡 愁》教学案例 黎城二中 刘晶晶☆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中的一首,这一单元是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单元,其中每首诗都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学习这首诗,学生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这三个目标围绕着“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进行设定☆学情分析:作为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对“乡愁”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有50%是住校生,但每周有两天休息日,所以“乡愁”这个主题与他们的情感感知有一定距离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导课、资料助读、朗读吟诵、品味鉴赏、拓展练习”五大模块,通过听、读、品、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案例描述: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并提出问题:1.谁能说出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歌曲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思乡之情寄托在“云”上师:乡愁是古代诗人经常吟咏的题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二.资料助读学生通过课前分发的学案纸上的资料,了解作者余光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对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进行检测三.诵读诗歌1.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读出诗歌的重音和节奏3.教师作诵读提示4.指名学生大声有感情朗读5.集体读6.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通过几轮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为进入下一个“品味欣赏”环节奠定了基础四.品味欣赏师: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借什么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师:在这四种对象前,作者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生:“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师:这几个词突出了四种对象的什么特征?生:数量小、程度轻。
师:那么,这些数量小、程度轻的几个词是不是说,作者的乡愁“又小又轻”呢?生1:我觉得不是,我感觉这几个又小又轻的词恰好表达了诗人内心浓烈的思乡情感生2:我认为这是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在了四个数量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浓烈的思乡情感师:说的真好!诗歌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四种意象分别对应了人生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那么,这里面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最思念的就是母亲,我与母亲的往来全凭书信,所以小小的邮票就是我最浓重的乡愁生2:长大后的我,外出谋生,最思念的就是新娘,所以每当我手持船票要离开时,夫妻离愁就涌上心头生3:后来,母亲的离世使我悲恸不已,祭扫母亲坟墓时,脑海中浮现出昔日母亲的面容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生4:台湾与大陆,本是一衣带水,但却由于种种政治原因,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这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亲人团圆的梦想,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表述恰当师:诗歌的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上的表达与前三节有何不同?生: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师:只有作者一个人有思念祖国大陆的情感吗?生:不!所有台湾人民都有!生:作者的情感由家愁上升到国思。
师:是啊,到诗歌的第四节,诗人的情感已经由个人的家愁上升到了全台湾同胞的国思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对台湾同胞说的话呢?生1:台湾迟早会回归的!生2: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心紧密相联生3:祖国人民欢迎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五.拓展练习师:乡愁是一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由于年龄、环境等等关系的影响,同学们可能对这种情感引起的共鸣较少,但是“母爱”这种情感,大家最熟悉,现在就请同学们,仿照《乡愁》写几句有关母爱的诗多媒体出示开头示例:小时候,母爱是一碗暖暖的汤圆,母亲静静地看着,我美美地吃着学生写完后通过小组交流,选出较好的作品当堂展示生1:长大后,母爱是一句轻轻的叮嘱,母亲温柔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生2:长大后,母爱是一杯浓浓的牛奶,喝在嘴里,甜在心头生3:长大后,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六.课堂小结多媒体播放2014年春晚歌曲《乡愁》,学生在歌声中再次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七.作业布置积累和“乡愁”有关的诗句,写在语文积累本上☆教学反思: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诗歌体裁的特点,教给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延伸(情感)”的品读法,这也契合了我所设定的“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三个目标。
通过学习,师生的情感融入了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了心灵共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课前歌曲《故乡的云》渲染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示范朗读如泣如诉,给学生以恰当的朗读指导课堂小结的歌曲《乡愁》给了学生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 愁 》教学案例 黎城二中 刘晶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