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通信中的几种效应.docx
4页移动通信中的几种效应1.红灯问题: 深衰落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近似的相隔半个波长(900MHz 为17cm,1900MHz 为 8cm),如果此时天线处于这个深衰落点(当汽车中的用户由于红灯而驻留在这个深衰落点,我们称为红灯问题) ,话音质量将会变差2.孤岛效应: 若小区 A 信号较弱,当移动台以 A 作为服务小区并逐步进入小区 B 时,由于移动台邻区列表里并没有 B 小区,移动台不能切换到该小区,于是原小区信号逐渐变弱,直致最终掉话,即所谓的孤岛效应3.针尖效应:源小区 EcIo 快速下降后一段时间后上升,目标小区出现短时间的陡升针尖效应一般可以通过观察 Scanner 记录的最优小区扰码分布图来观察,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两幅天线沿着两条街道照射,在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针尖效应针尖效应:产生于天线电波传播的死区,往往出现在街道拐弯的地方或者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针尖效应主要表现为在较强目标小区信号的短时间作用下,原小区信号经历短暂快速下降,又上升的情况解决方法: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与街道错开一定角度的方式来调整,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使原来街道路边商铺的覆盖有很大的影响解决的措施要看具体环境而异,如使用直放站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方法是配置 5dB 左右的 CIO,这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也会带来增加切换比例等的副作用就是一个强信号一闪即逝,终端占上后又立即重选/切换出去其实就是切换带不清晰,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掉话解决措施就是把这个一闪即逝的信号消除掉,不让占用上4.拐角效应:源小区 EcIo 陡降,目标小区 EcIo 陡升(即突然出现就是很高的值) ,导致收不到活动集更新而导致掉话的情况当移动台沿着一个拐角移动时,移动台的接收信号电平发生变化在拐角后面如果有一个新的基站,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就会上升得非常快如果移动台不能足够快地获得新基站,那么增加的干扰就会导致掉话另一方面,如果新基站不能调节移动台的功率,高的移动台发射功率会闭塞新小区内的所有用户拐角效应主要表现在原小区信号快速下降,目标小区信号很快上升,导致收不到活动集更新而导致掉话的情况解决拐角效应的方法比较多,此处对不同的方法和相应的优劣说明1.针对小区配置 1a 事件参数,使得切换更容易触发比如,降低触发时间为 200ms,减小滞;一般情况需要针对小区进行配置,这个参数的更改会导致该小区和其他小区(没有拐角效应的小区)的切换也更容易发生,可能会造成过多的乒乓切换。
2.配制拐角效应产生的两个小区之间的 CIO,使目标小区更容易加入由于 CIO 只影响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行为,影响面相对较小,但 CIO 会对切换去产生影响,这种配置可能导致切换比例的增加3.调整天线,使得目标小区的天线覆盖能够越过拐角,在拐角之前就能发生切换,或者使当前小区的天线覆盖越过拐角,从而避免拐角带来的信号快速变化过程,来降低掉话;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天线工程参数的调整以及是否能越过拐角的判断过多的依赖于经验,使得这个方法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综合以上的措施,建议优先采用 1,如果 1 不能解决,采用方法 2,最后在 2 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采用方法 3 (方法 3 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天线调整实施非常方便的地方可以优先考虑 )5.乒乓效应:(1)主导小区变化快:2 个或者多个小区交替成为主导小区,主导小区具有较好的 RSCP 和 EcIo 每个小区成为主导小区的时间很短;(2)无主导小区:存在多个小区,RSCP 正常而且相互之间差别不大,每个小区的 EcIo 都很差从信令流程上看,一般可以看到 1 个小区刚刚删除,然后马上要求加入,此时收不到 RNC 下发的活动集更新命令导致失败。
移 动通信乒乓效应编辑防止方法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 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 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 32dB)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 23dB 时,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 32dB 以上,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 9dB 的差值,目的是防止“ 乒乓效应”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这两个电平值接近,比如都为 23dB此时,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去,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的信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可能刚切换过来的基站的信号又变弱,又开始往回切换,从而造成“乒乓效应”这两个值相差越大,“乒乓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太大又可能造成在合适的时候无法使用下一基站通话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上面给出的参考值;一些特殊环境也可考虑改变这些参数上面我们讨论的是由发起切换申请的情形,另外还有由基站发起申请的情形,即当基站接收的信号弱到一定程度(6dB),由基站通知做切换,如果此时能找到一个信号强的基站(32dB 以上 ),则切换到该基站上通话。
造成“乒乓效应 ”有两种可能,一是通信信号很不稳定,二是两参数值间隔太小实例说明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一高层楼房,外面采用日立大功率基站定向覆盖,楼内采用20mW 京瓷基站覆盖在楼房内的办公室中,当客户通话过程中如果转动身体,则便做频繁的切换,甚至无法通话这是因为,开始时假如用户使用外面的基站进行通话,的上行信号能够经过窗口(较强)和透过墙壁(较弱)到达基站当转动身体时,通过窗口的信号减弱,造成外面基站几乎收不到的信号,于是基站申请要做切换,以使用周围的比如室内基站当用户再转动身体时,室内基站信号又变弱,室外基站信号变强,又往回切,造成“乒乓效应” 这里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外面基站采用定向天线的天线阵阵元数目太少(基站侧的另两根全向接收天线对的上行信号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它们在该用户方向上的接收增益非常微弱),造成下行信号在室内和上行信号在基站侧的多径衰落深度加大,信号不稳定对于室内 20mW 基站,其信号强度本身就弱,并且它的天线也为简单阵元结构,本身消除多径效应的能力也很弱所以,用户所处环境多径衰落非常明显,信号在空间上(侧)和时间上(基站侧)很不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须将两个定向天线同时覆盖该楼房,并将另外两根全向接收天线也换成定向天线,以接收来自大楼方向的信号;还可以适当调高周围相关基站的两个切换参数间的差值。
或者将日立基站换作京瓷基站(因京瓷基站 4 根天线均为发射和接收天线,可以更好的减小多径衰落;但此时基站会由于采用了定向天线,其自适应功能而被浪费掉)在满足话务覆盖的情况下,室内的 20mW 基站也可以不用安装6.信号盲区:一般是指导频信号低于的最低接入门限(比如:RSCP 门限为-115dBm,Ec/Io 门限为-18dB)的覆盖区域,比如,凹地、山坡背面、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等等7.覆盖空洞:一般是指导频信号低于全覆盖业务(例如:Voice、VP、PS64K)的最低要求但又高于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比如,在话务量分布比较均衡的情况下,站址分布不均匀,造成一些区域没有 RSCP 可以满足全覆盖业务的最低要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区域的导频信号 RSCP 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同频干扰的增加,导频信道 Ec/Io 不能满足全覆盖业务的最低要求比如,因为软切换区域周边小区的容量增加产生的小区呼吸效应,导致软切换区域的覆盖质量下降,在软切换区域出现所谓的“覆盖空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