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爱德华·蒙克的介绍.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237325
  • 上传时间:2018-06-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爱德华·蒙克的介绍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1863 年 12 月 12 日 - 1944年 1 月 23 日)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 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呐喊》(挪威语Skrik ,也译作《尖叫》 ,作于 1893 年) ,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 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简介爱德华·蒙克 EdvardMunch ,挪威画家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时代的不幸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蒙克于1880 年进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随C 克罗格习画,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 博纳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此的相爱。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1892 年,在德国拍林美术家协会举办展览,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蒙克的早期油画《病孩》( 1886)、 《在灵床旁》 (1895) 、 《母亲之死》(1899) ,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1890 年的油画《圣克卢之夜》和1892 年的油画《卡尔. 约翰街的夜晚》标志着他风格的转折,显示出他表现主义画家的特质90 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1894 )和《呐喊》 (1893) ,前者描绘人对幽闭的恐惧,后者刻画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他于 1894 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 石版、 铜版画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他的版画题材多取自于油画,其中以《生命》组画最为出色,被他自己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大事年表1863 年 12 月 12 日出生于挪威雷登,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长大1879 年 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1880 年 蒙克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

      1881 年 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Julius Middelthun)和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 1885 年 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後期印象派,然後是新艺术造型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後期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1892 年 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 月份举行的画展 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後结束在柏林,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 , (蒙克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在 1892 年 至 1908 年间, 蒙克的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柏林度过,他在铜版画, 石版画和木版画上出名了 在世纪之交期间的柏林,蒙克开始用新的素材(照相、 石版印刷和木版画)凭记忆来复制他过去的作品1908 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

      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1909 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在纳粹统治期间,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这对(反纳粹主义的)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为他的第二祖国在 1880 年代,蒙克是自然派(比如《汉斯·耶格的肖像》)和半印象派(见《拉法耶特大街》) 1892 年 蒙克树立了具有他自己特征的综合派原始画风(比如《忧郁》) ,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比方说《呐喊》) 1890 年 代,蒙克倾向于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和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做出一种能最形象地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见《灰烬》 ) ,这种安排给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那全被凝固了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一出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就像《病室里的死亡》) ,很可能每一种特定的姿势代表一种特定的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以《呐喊》为最有名) ,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

      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蒙克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不感兴趣,他所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的气氛1944 年 1 月 23 日 , 蒙克在他过80 岁生日後一个月后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Ekely )与世长辞他向奥斯陆捐赠了1000 幅油画, 15400 张版画, 4500 件素描和水彩画,还有6件雕刻作品後来为纪念蒙克,建造了蒙克美术馆蒙克美术馆对蒙克作品的收藏量为世界第一位于奥斯陆的国立艺术画廊收藏了蒙克的一些油画作品奥斯陆“大陆酒店”(Hotel Continental)里的“ Dagligstuen”酒吧藏有不少蒙克的版画精品作品风格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在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曾改变艺术风格在1880 年代,蒙克是自然派(比如《汉斯·耶格的肖像》 )和半印象派(见《拉法耶特大街》) 1892 年,蒙克树立了具个人特色的综合派原始画风(比如《忧郁》) ,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亦是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比方说《呐喊》) 。

      1890 年代,蒙克倾向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见《灰烬》 ) ,这种安排让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就像《病室里的死亡》) ,很可能每种特定的姿势就代表一种特定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 (以《呐喊》为最有名), 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他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也不感兴趣,他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且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气氛艺术家的思想蒙克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比如《病中的孩子》( 1886年,蒙克去世的姐姐苏菲的肖像画)、 《病室里的死亡》 ( 1893 年) 、 《绝望》 (1893-94 年) 、 《吸血鬼》 (1893-94 年) 、 《焦躁》(1894 年) 、 《灰烬》(1894 年) 、 《生命之舞》 (1900 年) ,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

      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早在 1889 年, 26 岁的蒙克写道:“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作品生命的饰带1893 年 1893 年 12 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画所组成这是他此後命名为“生命的饰带— 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 组画的起点 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 《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 《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在这幅画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到,画面的焦点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 年, “生命的饰带” 加进了《焦躁》、 《灰烬》、 《圣母》 (Madonna )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

      蒙克的作品有不少,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当时新艺术(art nouveau)的美学思潮1898年,蒙克专为他的大型绘画《新陈代谢》(最初名为《亚当和夏娃》)做了一个带有浮雕装饰的精致的木制框架,这显露了蒙克对 “人类的堕落” 神话的偏爱和他在恋爱方面的悲观哲学《空的十字架》 和 《受难之地》(Golgota ) 都作于 1900 年,既反映了当时的形而上学的倾向,又是蒙克幼年时代的虔诚心的反照生命的饰带”的第一次完整展出是在1902 年柏林分离派画展上《春情》1908 年,蒙克因患精神分影症入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疗养院休养,病愈后回挪威隐居1910 年为奥斯陆大学节日厅设计装饰画,于1916 年完成其中的壁画《太阳》受F.W. 尼采《人山》的影响,表现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但在尼采的笔下,只有少数人越过牺牲者尸骨堆成的山而达到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蒙克则对生活持积极的态度,夸张地描绘太阳以代替尼采的悲观的象征1916 年蒙克在奥斯陆附近为美丽的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所吸引,创作了一组色彩欢快的画面其中表现劳动人民的作品有油画《扫雪工人》 、 《工人回家》 等蒙克与剧作家H.易卜生,法国诗人S.马拉梅是好友。

      从20 年代起,他为易卜生的剧本作插图但始终未能完成蒙克是一位爱国者1937 年纳粹分子把蒙克的艺术宣布为“坠落” 和“颓废” 的,禁止展出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他拒绝与纳粹政权合作,不参加为其操纵的美术家协会的活动蒙克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全部作品无条件地捐赠给奥斯陆市,这巨大的遗产包括1200幅油画、 4500 幅素描、 1800 幅版画、 6 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笔记和书籍等《呐喊》蒙克的艺术含有的悲观和消极的因素,是他生活的时代所造成的他的功绩在于揭示同时代人的隐蔽的心灵,把人们心底里的美和丑、痛苦和欢乐揭示在绘画中他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促进了西方绘画朝写意、象征的方向发展他在挪威享有崇高威望,1963年奥斯陆建立了蒙克博物馆,陈列着他遗赠的全部作品1983 年 10 月,挪威蒙克绘画展览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代表作 《呐喊》 当地时间2012 年 5 月 2 日晚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1.19 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并创下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1] 《生命之舞》创作于 1900 年的《生命之舞》是画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它由早期的《生命》组画的主题发展而来。

      表面看去,画上描绘的是海边人们跳舞的情景,然而它并不止如此,其中具有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在画面的前景上,坐着等距而对称地安排了四个人物,左边一位身穿白底红花裙的少女站立在那里,红彤彤的脸颊上露出无邪的表情,身旁一枝娇嫩的花正含苞待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